40人的室內團建活動(分享46個公司團建活動的去處)
40人的室內團建活動(分享46個公司團建活動的去處)
一、團建活動特色
都是一次小小的旅行,當時美國本來有一批作為戰備儲蓄金的寶藏,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進效果二、活動場地推薦
1、北京王府井東華飯店團建活動場地
2、7天連鎖酒店(北京薊門橋店)團建活動場地
3、北京航旅大酒店團建活動場地
三、活動目標
包括如下要素,集體的事業四、適合團隊類型
新員工,中高層管理團隊,商務人員五、活動人數要求
39人—164人六、拓展活動流程
活動時間流程安排 | 項目安排 |
---|---|
09:00 | 團建建設 |
10:00 | 挖金礦 |
11:00 | 鱷魚潭 |
12:00 | 豐盛午餐 |
13:00 | 撕名牌 |
14:00 | 把信送給加西亞 |
15:00 | 齊眉棍 |
16:00 | 產供銷一條龍 |
17:00 | 活動總結大、合影 |
17:30 | 乘車返回,安全道具 |
七、活動費用說明
1、活動方案的專業設計,方案思路的解釋與修正;
2、活動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團建裝備
3、團建的資深教練優秀領隊;執行團隊全程的服務與支持;
4、活動相冊:抓拍全程精彩瞬間及電子相冊的制作費用;
5、礦泉水:無限暢飲;
6、條幅:現場活動條幅一個;
7、活動發票,發票內容:活動費、會議費、咨詢費;
8、活動保險:每人20萬的專業團建活動戶外險。
費用不包含:1、往返交通:根據活動預定的人數確定乘用的旅游車(18、35、51等不同德國正規空調旅游巴士)
2、住宿需求:根據活動的天數及需求提供符合需求標準標間及多人間住宿服務(住宿標準可選:農家院,1星-5星酒店或度假村)
3、私人消費及不可抗力因素所產生的額外費用;
4、活動期間學員因違約、自身過錯或自身疾病引起的人身和財產損失。
5、不可抗力因素由天氣、災難、戰爭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能服務或延遲服務所發生的費用。
八、活動注意事項
1、參加團建活動時請您參訓時成人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如果因證件過期或不齊造成的損失由您自理;
2、團建活動時請您穿休閑裝或戶外運動服(盡量穿寬松、防磨、運動鞋),防寒衣物;裙子高跟鞋不建議
3、團建時請嚴格遵守規定時間,接送集合時間等,過時不候,如造成損失自理;
4、團建活動中如有學員中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病史請自備藥品,經常口服藥品請自帶,我司不提供所有口服藥品,只提供外用藥品等;
5、如果遭遇惡劣天氣或交通、國家政策規定等不能正?;顒訒r,培訓顧問會根據情況與您協調培訓活動時間和培訓項目;
6、入住酒店時貴重物品和現金請到賓館總臺寄存,謹防偷盜;否則,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7、參加團建活動期間請服從培訓師和基地工作人員的管理,嚴禁飲酒;
8、請勿擅自攀爬培訓活動區內各類訓練設施,以免發生意外,禁止吸煙,禁止亂扔果皮、紙屑等;請您自覺保護好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珍貴遺產;
9、培訓活動結束后,您在《拓展培訓服務質量意見表》所簽的,是對我們工作的最終評價;你的評價很重要。
九、團建活動心得體會
一天的過程就不在此一一細數,我們組在撲克牌(超音速)拓展游戲中得到第一名,讓我感觸很深的有幾點: 1.首先拓展游戲前的確定方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一件事情之前確定方案非常重要,好的方案能夠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
希望通過 公司為了充分發揮員工的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加深彼此間的相互了解和認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對企業歸屬感,公司組織在眾翔拓展基地舉行了一次拓展活動
“學中玩,玩中學”我想學習的本身是不討厭的,只是我們把學習變成了討厭的樣子
盲人方陣戶外拓展項目訓練心得體會感受總結 參加拓展訓練可以使人們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進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調適身心狀態,不浮躁,不頹廢,更好的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同時增進對集 參加拓展訓練可以使人們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進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調適身心狀態,不浮躁,不頹廢,更好的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同時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啟發想象力與創造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學習欣賞別人,學會關心他人. 近來公司舉行了一次拓展培訓,在拓展培訓中,給我個人感想最深的是盲人方陣這個拓展項目. 盲人方陣的游戲中,我的觸動最大,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熱情、激情有感染力的人,我也覺得自己總是有擔當、樂奉獻,當教官宣布游戲開始,我很快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組織者、領導者,同時,整個過程中我也一直是竭盡全力想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途徑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只是,當我們摘下眼罩,看到我們的成果并且聽到教官的剖析和其他伙伴的分享時,我有了強烈的覺察和警覺. 大家說到了一些原因,這些都是導致我們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的關鍵因素,但是我覺得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領導的作用.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領導是什么?在這種場合之下,領導應有的作用是什么? 當然,在這里我們并不是要批評隊長,我們哪一位隊員在這個位置上也許都會有這個問題發生,因為大家都沒有當領導的經歷. 但是,如果我們學習過一些團隊工作的方法,也許我們就有了解決問題的途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叫做actionlearning的方法,翻譯成中文叫做“行動學習法”.這是很多年前,一位美國的管理培訓專家到我原來所在單位講學時介紹的一種團隊工作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很有幫助,這個方法的發明者李云教授認為,當今這個時代是一個發展進步飛速的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創新,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大家必須遵守規則,這樣才有可能快速地找到新的方法、新的途徑、新的方向.當我們大家最終找到了適合我們發展的方法和途徑的時候,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和理念,這些都是書本上從未有過的東西,因此,他把這個方法稱為“行動學習法”,就是在行動中學. 這個方法把從問題和困難出現后一直到獲得了新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分成了若干步驟,每個步驟都有階段性目標和相應的規則,然后大家一步步地做下來,就可以得到最終的結果. 比如:第二個步驟,是brainstorming的階段,也就是頭腦風暴,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發動群體,盡可能多地想象和網羅各種解決方案,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所有的人必須遵守下面的規則,就是,在一個人發表意見觀點的時候,其余所有的人都不允許“插話,打斷、置疑和批判”,只認真地聽,當大家感覺是窮盡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再進行分類. 再有一個可以借鑒的方法是一個解決會議“冗長,沒有效率,議而不決”等弊病的“六頂思考帽”的方法,或是說改變、替代了傳統思維方式的“平行思維方法”. 在這個方法里面,設計者用白、紅、黃、黑、綠、藍六種顏色的帽子,分別代表一種思維方式和特定的表現,比如:白色的特性是純潔的,純粹的,代表事實,數據和資料.紅色的特性是情緒的高昂,代表預感和直覺,等等. 在會議上,為了盡快達到會議的目標,大家要盡可能地拋開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著變換另一種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也就有可能最終獲得最客觀、最可行的方案. 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在于減少因爭論而引起的“過程損失”. 第三個是PDCA的方法,這個方法最初是在20世紀初,由一位美國的管理專家發明的,大量用在制造業,及產品的質量控制上.后來由另外一名叫做戴明的管理專家進行修正和完善,戴明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管理專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被日本人請到了日本,因為戰后的日本亟需恢復經濟,重建國家?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他們請戴明幫助做這件事,戴明到日本之后,以PDCA為基本手段,成功地解決了當時日本企業產品質量低劣的情況,為了表示日本政府的感謝,每年企業產品質量最高獎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戴明獎”. PDCA方法也叫“PDCA循環”,每個字母是一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P=plan(計劃)、D=do(試行)、C=check(檢查修正)、A=action(實施). 這個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做任何事情我們首先要制定一個計劃,計劃好之后,試著做一下看看會發生什么結果,然后把計劃認真地檢查,找到缺陷和漏洞,改正彌補之后,去實施,然后,可能會遇到新的問題和困難,或有遺留問題,再進人下一個循環,直到達成目標.實際上PDCA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一、我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們的團隊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團隊,人人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個體,而我并沒有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給更多的人表達想法的機會,游戲一開始,我就想用自己的大嗓門賴來控制場面,急切地想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我并不是一個真正善于傾聽的人.盡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有過好幾次呼吁誰有好的方案可以說出來大家聽聽,可是,我的潛意識中還是覺得自己的方案很不錯,想讓大家按我的思路去做. 三、在遇到困境時,我還是無法自如地把控自己的情緒.復盤當時的情景,有好幾次,面對那種混亂的場面,我的情緒都是憤怒的,焦慮的,我甚至對我的伙伴們大吼和尖叫,在此,我也深表歉意:對不起,如果昨天我不小心傷到了你,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四、遇到問題不是先去理性地思考分析,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而是急急忙忙想做就做.比如,關于繩結的問題,正是我的引導方向的失誤,浪費了大家很多寶貴的時間.今后,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我應該想到:凡事至少有三種解決辦法,一定要學會理性的分析,選擇最佳的策略. 在“盲人方陣”拓展游戲時,我們組很好地詮釋了民主的意義.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著自己的想法、方案,互相補充,最后確定了最終的策略,這為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某個人的一言堂,難免會有失策,也不利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下,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勝利.優秀的團隊需要民主. 盲人方陣戶外拓展項目
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采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了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