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htv5n"></address>

              <form id="htv5n"></form>

                  當前位置:首頁 > 旅游 > 桂林漓江風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

                  桂林漓江風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

                  admin2年前 (2023-03-30)旅游

                  今天給各位分享桂林漓江風景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桂林漓江風景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一點團建(www.www.xpoc.cn),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想問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在哪怎么樣

                  桂林市漓江景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是世界上規模較大、風景較美桂林漓江風景區的巖溶山水游覽區之一。桂林市漓江景區是廣西東北部喀斯特地貌發育比較典型桂林漓江風景區的地區,主要景點有象鼻山、冠巖、黃布倒影和仙人推磨等自然景觀,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2007年,桂林市漓江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區。1978年,漓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桂林漓江風景區的13條江河之一。2007年,桂林市漓江景區被評為中國首批65個5A級旅游景區之一。

                  更多關于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在哪怎么樣,進入桂林漓江風景區:查看更多內容

                  桂林漓江風景區簡介及詳細資料

                  交通信息

                  自駕車

                  三里店大圓盤-七星路-桂大路-桂磨一級公路-桂磨大橋-虹橋-092縣道-磨盤山客運碼頭入口或竹江客運碼頭入口-終點。

                  桂林漓江風景區 景區簡介

                  漓江 為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桂林風景的精華所在。漓江歷史上曾名桂水,或稱桂江、癸水、東江,流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大城市,政治、經濟、交通、文化及旅游中心--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獨特絕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觀--桂林山水,其風景秀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漓江屬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發源于興安、資源縣交界處海拔1732米的越城嶺老山界南側,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漓江流域擁有豐富的自然山水景觀。

                  漓江

                  從桂林至陽朔,漓江水路全程83公里。漓江風光最優美的路段,是啟程碼頭到興坪之間約40公里的河道上。

                  漓江堪稱百里畫卷。青峰夾岸,綠水縈洄,峽谷峭壁,懸泉飛瀑,綠洲險灘,奇洞美石,景致萬千,畫卷隨著游船順流而下逐漸展開,尤以草坪、冠巖、楊堤、興坪為勝,到達陽朔碧蓮峰時為佳勝頂點。

                  桂林漓江風景區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其中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漓江詳細介紹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漓江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清、奇、巧、變四個字。

                  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瑩透亮,清澈見底。宋人張自明的"癸水(指漓江水)江頭石似浮",已將它的清亮描寫出來了。

                  奇,是指漓江的山,奇異峻美,宋代詩人范成大說:"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陳毅詩贊漓江:"處處呈奇觀","足夠一生看"。

                  巧,是說漓江風景之奇巧。漓江沿途,奇奇怪怪的石山,形象萬千,比擬無窮,摹人擬物。"仙人推磨"、"九牛過江"、"猴子抱西瓜"……無不惟妙惟肖。而石崖上的石紋石色,光怪陸離,絢麗多姿,構成許許多多的畫面,巧奪天工。

                  變,指的是漓江景致的變化多端。乘船游江,只見兩岸的山,一時孤峰直立,一時奇峰一片,時而山海峰林,時而平疇曠野。只見漓江的水,忽曲忽直,時緩時急,有時波平浪靜,有時浪翻濤滾,銀花飛濺。漓江之景,還隨著季節、晝夜、早晚、晴雨的不同而變化。真是四季有景,時時皆景,景景不同。尤其是清晨和細雨之時,晨霧煙雨,籠罩群山,若隱若現,藏頭露尾,變幻莫測。

                  漓江 主要景點 象鼻山

                  象鼻山景觀圖在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 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象鼻山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塔山

                  在漓江東岸、小東江西畔, 與穿山隔江相望, 海拔194米, 相對高度44米, 面積2.75公頃,山體被割切分離成各自獨立的孤峰。塔山山上有明建古塔; 8角, 7層, 實心, 磚結構, 高13.3米, 北面嵌佛像, 稱壽佛塔。遠看如屏風, 亦若艦只行駛江上, 又稱"軍艦山"。

                  壽佛塔--壽佛塔是桂林景點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東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相對高度44米),與穿山隔江相望。壽佛塔為六角七層實心式樓閣式佛塔,青磚疊砌澆灰漿,高13.3米。近看塔山旁邊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從峰頂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粵西日記》謂"若岐若合,亭亭夾立,蓋以脆薄飛揚見奇"。壽佛塔最底層高1.56米,每面寬2.95米,逐層遞減,層間以五層凸磚線條相隔。該塔塔身的模式和兩江磚塔有點相似,壽佛塔是六角七層空心樓閣式佛塔,而兩江磚塔是八角七層空心樓閣式文塔。該塔第二層北面嵌青石鑲刻的"南無無量壽佛"一尊,圖案已經模糊難辯,頂部為覆體型,上冠葫蘆寶頂,為中國常見的中國六角式寶塔。

                  塔山 穿山

                  穿山在市區東南、七星區西南的小東江東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對高度94米,面積25.25公頃。穿山5峰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峰為背,西峰上的月巖,恰是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斗,栩栩如生,合稱"斗雞山"。明孔鏞有"巧石如雞欲斗時,昂冠相距水東西。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峰聳立,形如筆架,亦有"筆架山"之謂。西峰上有洞,分上下兩層,下層南北貫通,高9米,寬13.3米,長31米,如當空皓月,宋稱月巖,或題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詩云:"穿石映圓輝,明明月輪上,樹影掛橫斜,還如桂枝長。"

                  穿山之東有寶塔山。遠在100萬年前,兩山原為一體,地球造山運動把二者分離了。如今,小東江在兩山間緩緩南流,像一條帶子仍然把它們緊緊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輝灑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構成"三山晨曦"詩境,給一日之計以無限活力。

                  穿山 大圩古鎮

                  大圩古鎮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東南18公里處,距靈川縣城30公里,地處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東沿江而建,古風濃郁。面積193.78平方公里,大圩古鎮是桂北的水陸碼頭,北通湘、贛,南達梧、穗,為桂林東郊農副產品和舶來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鎮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商業文化積淀深厚,特色鮮明。是百里漓江和漓江東線旅游的一個重要人文景觀。大圩古鎮在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載,古鎮始建于北宋初年,中興于明清,鼎盛于民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

                  大圩古鎮 黃牛峽

                  在漓江西岸,磨盤山南,與碧岸隔江相峙,距桂林約30公里,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如黃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轉90度大彎,流分為二,拍擊3個洲渚,滾滾南去。民謠謂"九牛對三洲,河水兩邊流;五馬攔江過,雙獅滾繡球。"這一帶江面開闊,蓮花狀峰叢綿亙數里,氣勢磅礴,以險奇勝。

                  黃牛峽 望夫石

                  望夫山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灘前,距桂林約37公里。山頂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嬰兒凝望遠方丈夫的婦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清代詩人李秉禮就望夫石曾賦詩:"江頭望夫處,化石宛成形。兩洗云鬟濕,煙橫黛眉青。離魂悲壯宇,積恨感湘靈。何事遠游客,征帆去不停"。

                  漓江的望夫石,宋時傳為化緣和尚變的,稱仙人石。到了清代,傳為一家3口,船到了灘前只剩一斗米,水淺不能行船,糧盡了,丈夫上山找不到吃的,心急化成石人。妻子背著孩子上山尋找,看見石人丈夫,傷心焦急,一同化成石人。望夫的不同傳說,共同反映了舊時代婦女悲慘的依附地位,以及人民對溫飽、安定、團圓的無限向往與追求。

                  漓江望夫石 冠巖

                  冠巖是近年來在桂林諸巖洞中脫穎而出的新型旅游洞穴。自開發以來,它的獨特游覽方式一直吸引著廣大的游客。先是從半山腰入洞,乘坐30多米高的觀光電梯直入洞內,仿佛墜入瑤池一般,然后在景觀奇異的洞穴中游覽,不一會來到了洞內有軌電車旁,乘上小電車,穿過神秘變幻的地下峽谷,幾分種后便到了氣勢恢宏的棕櫚樹大廳,這里琳瑯滿目的石鐘乳令您感覺走進了巨人國的熱帶雨林,是桂林諸巖洞的一大奇觀。欣賞完棕櫚大廳,下到地下河碼頭,乘小游船在約一公里的暗河中探奇,更是別有風味。上了岸后,還有"天窗、瀑布、金羽琴、嫩雪石"等巖溶奇觀在等著您。加上導游小姐親切的話語與優質的服務,令您感覺到游冠巖從遠古到現代只是一瞬這種超越時空的自豪感。

                  冠巖水洞由于長年封閉,景觀保護良好,洞內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更具風采。景區整體規劃按高起點、高標準設計建設,洞內配備了自動光控、聲控導游系統,有軌電車、游艇和觀光電梯與洞內奇絕的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為國內獨具特色和韻味的水、陸、空游覽洞穴。

                  冠巖 半邊渡

                  在漓江西岸距桂林市約43公里處,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頭山屹立江邊,絕壁攔截南流的江水,激起洶涌的浪花。山的兩側有兩個村莊;冠巖村和桃園村,被高山阻隔,要靠渡船交通。這兩村的渡頭,不同于由此岸至彼岸的一半渡頭,故稱半邊。游人經由此境,不僅慨嘆偉岸之險,亦稱渡口之奇。 *** 元帥詩云"乘輪結伴飽觀山,右指江頭渡半邊;萬點奇峰千幅畫,游蹤莫住碧蓮間。"

                  半邊渡 仙人推磨

                  與西岸的桃源村相對,距桂林約44千米。山頂有一巨石,直徑約3米,扁圓如石磨,稱"仙磨",磨旁一塊3米多高的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狀,惟妙惟肖,合稱"仙人推磨",亦稱推磨山。相傳村里有十幾記佃農和一戶地主,佃戶終年辛勞,仍衣不遮體,食不裹腹。一位仙人到此轉動仙磨,碾石成米,從洞中流出。佃戶稱之為"出米洞"。地主聞訊后,開大石洞,妄圖占為己有。豈料從洞中刮起一股鏇風把地主卷入江中。

                  仙人推磨 楊堤

                  楊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民風淳樸。這里遠離都市的喧鬧,沒有現代工業的污染。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縈回,景點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蔥郁,最能領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妙處了。主要的景點有鄉吧島、半邊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島、水簾洞、浪石奇景等。

                  楊堤 浪石

                  江岸上一排排突兀交錯的礁石,像大海中簇簇浪花,故稱"浪石"。把浪石岸邊的這個村子稱做"浪石村"。兩岸奇峰聳立,水曲天窄。置身山環水繞之中,前望水穿江峽,旁視峽襯帆影;山山側列,峰峰相連,兩岸群峰形成了兩道依江而立的天然翠屏,漓江則似一條綠色的綢帶在峽谷中飄拂。

                  浪石 下龍風光

                  過下龍村迎西摩天嶺與沖天峰"天柱夾江",沖天峰又與魚尾峰、老人坐雞峰合稱"下龍三峰"。下龍一帶,景色如畫,前有奇峰倒影,后顯層巒疊嶂,前美國總統尼克森游覽至此時,曾把右岸一峰比喻成金字塔。

                  下龍風光 九馬畫山

                  九馬畫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觀之一,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位于興坪鎮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寬200米,臨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斕,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細細地端詳,畫屏中惟有一群駿馬,或立或臥,或昂首嘶鳴,或揚蹄奮飛,回首云天,或悠然覓食…….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杰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縱橫"。清代詩人徐弓贊道:"自古山如畫,如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清代大學者、兩廣總督阮元曾寫詩--

                  《清漓石壁圖歌》

                  天成半壁丹青畫,幡然高向青天掛。

                  上古何人善畫山,似于荊關斗名派。

                  此派渾同后世皴,造物翻師唐宋人。

                  認作名山反如假,審為古繪竟成真。

                  縱橫量去成千尺,五丁直削平無跡。

                  古絹依稀染淡黃,巍頭重疊分青碧。

                  清漓一曲繞山流,來往何人不舉頭。

                  六年久識奇峰面,五度來乘讀畫舟。

                  石渠室繪幾千卷,天上云煙曾過眼。

                  何幸湘南見北山,眼福如今還不淺。

                  山旁刻石擘窠書,鑒賞標題始自吾。

                  后人來看道光款,傳出清漓石壁圖。

                  古往今來,多少游人至此,莫不被這天然壁畫迷住。有民謠流傳:"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狀元郎。"

                  在九馬畫山山腳一處崖壁上,有455年前明代留下的"畫山"摩崖石刻兩個大字。此"畫山"摩崖石刻,每個字高1.6米,寬 1.2米,加落款所占方框,整個石刻長5.3米,高 3.2米,四周還刻有祥云花邊作襯托。石刻右上方為石刻年代,左為石刻落款。"畫山"摩崖石刻雖然年代已久遠,但字跡依然隱約可見。

                  九馬畫山 黃布倒影

                  在畫山之南,有一塊黃色巖石,寬數丈,像一塊黃布平鋪江底,這里因名黃布,灘名黃布灘。這里江流清澈寧靜,云山倒影,江面水底,處處如畫,所謂:"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此即漓江一絕"黃布倒影",是觀看青峰倒影的最佳處。詩曰:"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其中20元紙幣背面的漓江風光就是黃布倒影。

                  黃布灘與朱壁灘之間,有7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宛如7位浴水而出的少女,習稱"七仙女下凡"。相傳天上的七仙女,迷戀漓江美景,長留于此。朱壁灘頭可見手套山與山景"駱駝過江"。"駱駝"頭頂一亭,為一日本朋友捐資并親自與民工一道辛勞修建,反映著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

                  黃布倒影 朝板山

                  在漓江東岸,是一座與江面垂直的孤峰,因受江水沖刷,溶蝕成1米深的凹槽,像古代朝臣手持的"朝笏",故稱朝笏山,俗名朝板山。秀如春筍出土,奇如牙板彎曲,險如臨江懸石,俊如雅士臨江,兼有奇險俊秀的石山典型美。

                  朝板山 興坪

                  興坪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縣城東北部,漓江上游兩岸,距縣城25公里。東與恭城縣西嶺鄉交界,南與福利鎮、陽朔鎮相連,西與白沙、葡萄、楊堤三鄉(鎮)接壤,北與靈川縣潮田鄉毗連。興坪鎮總面積30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興坪鎮 *** 所在地興坪鎮,1996年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全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集鎮,2000年9月3日被自治區人民 *** 確定為自治區重點集鎮。興坪素以山水秀麗、景甲天下而著稱,是"中國旅游名縣"陽朔縣的旅游重鎮。

                  在漓江東岸的興坪鎮,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鎮,有1300年歷史。漓江流經興坪,形成"S"字形河灣,是漓江風光的薈萃之地。 *** 元帥《由桂林舟游陽朔》詩道:"春風漓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光坪"。山水相依,景點密集,兼有奇、險、秀、美、趣的特點,歷來有"陽朔風景在興坪"、"興坪別有風光好,人在丹青畫里行"的說法。

                  興坪 螺螄山

                  在漓江西岸,石山紋理自下螺鏇而上,直至山頂,整座山酷似一個大青螺,郭沫若詩中有"青螺負雨壓長河"之句,在山下有螺螄巖,河口開闊明亮,明代建騰蛟庵,由三寶殿、魁星樓組成,清代重修。洞前香爐石,形狀酷肖。洞內有三顆螺螄石,一白如雪,一綠如玉,一黑如漆,巖內有摩崖碑文,記載巖的由來和附近景色。

                  螺螄山 龍頭山

                  絕壁臨江,上下凸出,中呈弧形,像張著巨口的龍頭,因名龍頭山。山西有數十座山峰,猶如龍頭、龍身、龍尾相接,綿亙數里,分明一條向東飛騰的巨龍,有"巨龍躍江"之說。

                  龍頭山為滴水洞南面屏障,主峰海拔440米,系韶山沖第3高峰?!渡厣矫隙拮遄V》描繪龍頭山"拔地而起,昂頭獨立于千山萬壑之中,別開生面,山極峻。上有田土,沃甘泉……山撲人面,云生馬頭。"相傳北海龍王府有一條巨龍,其尾潛入洞庭湖,龍首昂起韶山沖,竟形成滴水洞龍頭山。由此,便有了若干神秘色彩。

                  龍頭山 最佳旅游時間

                  漓江一年四季均適合游覽,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時間,漓江地處廣西桂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較為溫和,夏長冬短,年降水量多,陽光充足,年平均溫度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當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氣變化,以免因此受到影響。

                  漓江游覽方式 游船 游覽線路 票 價 游船類型 中 餐 竹江--陽朔 旺季 全票:270元 豪華空調船 提供中餐需另收取標準餐費35元/人 半票:135元 淡季 全票:240元 半票:120元 旺季 全票:450元 超豪華船 免費提供中式自助餐 半票:225元 淡季 全票:380元 半票:190元 磨盤山--陽朔 旺季 全票:210元 普通空調船 免費提供中式經濟餐 半票:105元 淡季 全票:190元 半票: 95元

                  航線主要是從桂林磨盤山碼頭或竹江碼頭--陽朔段航線,是漓江航區的精華部分,其奇山秀水,飄渺的煙霧,清麗倒影,把人從凡間帶入仙境,而兩岸搖曳的竹影、漁村炊煙、青牛戲水,牧童挽歌等美景,又使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游覽時長4.5小時左右。

                  沿途景點有:冠巖、童子拜觀音、九馬畫山、黃布倒影等。

                  說明: 1.每年的4月至11月及春節長假為平(旺)季,每年的1月、2月、3月、12月為淡季。 2.兒童票價的規定:1.2-1.5米(含)的兒童可按相應票價的50%享受優惠票價,1.2米以下兒童免票,1.5米以上兒童按全票價格購票游覽。 3.以上為漓江豐水期的游覽線路及票價,涸水期的游覽線路及票價視涸水程度另行確定。 4.以上信息的變動請另行咨詢。 竹筏

                  因漓江竹筏有4個碼頭,草坪(冠巖碼頭),楊堤碼頭,九馬畫山碼頭,興坪朝板山碼頭,一般竹筏漓江亦分為兩種,一個為全江竹筏,即5A全段,從草坪碼頭(冠巖碼頭)到興坪朝板山碼頭,一個為半江,楊堤-興坪段;漓江竹筏通常為PVC管制作,馬達竹筏,有護欄,頂棚,配救生衣,一筏四人(成人,每筏最多兩名1.3米以下免票兒童),但是也有在九馬畫山下的,游客一定要注意上下船碼頭;

                  徒步漓江

                  徒步靈活性比較大,但是一般還是從草坪出發,要到興坪,中間至少要擺渡3次!

                  獨秀峰

                  在桂林市區王城內。它平地拔起,孤峰獨秀,人們常用"南天一柱"來形容它的挺拔。由于它在朝霞和夕陽輝,猶如巨人披上紫袍,腰系金帶,故又名紫金山。從西麓拾級而上,登306級石階即可到達峰頂,在此俯瞰,桂林數十里奇山秀水一覽無余。故游覽桂林的游客,一般先游覽獨秀峰,鳥瞰一下桂林全貌。獨秀峰山麓還有讀書巖(巖即洞)、月牙池等景點。讀書巖相傳為南北朝文學家顏延之讀書處。

                  獨秀峰 疊彩山

                  在桂林市北部,面臨漓江,遠望如匹匹彩緞相疊,故名。相傳過去山上多桂樹,所以亦名桂山。又因山麓有奇特的風洞,人們稱它為風洞山。疊彩山是市內風景薈萃之地,包括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鶴峰。上山,一路古木參天,山色秀麗、與園林建筑疊彩亭、于越亭、秀山書院、仰止堂等相融成趣。頂峰拿云亭是觀景的好去處,古人贊美這里是"江山會景處"。山上石刻很多,太極閣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藝術價值很高。

                  疊彩山 伏波山

                  在桂林東北伏波門外,東枕漓江,孤峰挺秀,風景迷人,有"伏波勝景"之稱,由遇阻回瀾之勢。伏波山主要名勝有唐代摩崖石刻、還珠洞、試劍石等。東麓的還珠洞分上下兩層,互相連通,上洞曲折高朗,壁上多唐代造像。下洞臨水伏波,明朗開闊,洞中有試劍石。試劍石乃是天然的鐘乳石,它與地面間有一間隙,仿佛被劍砍過一樣,故名之。試劍石旁有石凳,石桌,石前有伏波潭,潭水如鏡,游人在此欣賞景別有一番樂趣。

                  伏波山 七星巖

                  在市東普陀山西側山腰,原是地下河,現為以洞景制勝的風景游覽點。洞內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出中層8到12米;下層是現代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層距下層10至12米。供人游覽的中層,猶如一條地下天然畫廊,游程長達800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洞內鐘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麗,琳瑯滿目,狀物擬人,無不惟妙惟肖 。主要景點有石索懸錦鯉、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海水浴金山、南天門、銀河鵲橋、女媧殿。景物奇幻多姿,絢麗奪目。

                  七星巖 蘆笛巖

                  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處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長有蘆荻草,其可制牧笛而命名。蘆笛巖是一個地下溶洞,深230米,長約500米,最短處約90米,其游程雖比七星巖短,但景色卻比七星巖更奇。蘆笛巖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玲瓏多姿, 景象萬千,由此所組成的雄偉"宮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無邊"林海"無不雄奇瑰麗,耀眼奪目,因此蘆笛巖享有"天然藝術宮"之美稱,與七星巖并列為"桂林兩大奇洞"。蘆笛洞內景點有獅嶺朝霞、石乳羅帳、青松翠柏、盤龍寶塔、云臺攬勝、簾外云山、原始森林、琉璃宮燈、遠望山城、幽景留聽等。

                  蘆笛巖 桂林漓江巖洞風景 漓江

                  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第一流風景勝地。人們到桂林游漓江 ,主要 是從桂林乘船順流而下至陽朔這83千米的水程。這一帶峰巒聳秀,碧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兩岸景色猶如百里錦繡畫廊。沿途主要景點有漓江藍灣、南洲島、象鼻山、穿山、斗雞山、精品上,凈瓶山、磨盤山、冠 山 、繡山、 仙人推磨、畫山、黃山倒影、螺螄山、碧連峰,書童山等。這里的景色無比秀美,單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別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為清晰;而且因為水的流動,山也仿佛流動起來。山的姿態,也隨著船的位置,不斷變化。漓江景色之奇還在山光水色之變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黃昏,各有其姿,變化萬千。尤其是在春雨迷濛的早晨,江面象浮動一層輕紗般的白蒙蒙的雨絲,這時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種朦朧之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勝景美如畫 桂林漓江風景區 九馬畫山

                  九馬畫山是漓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由于長年風雨剝蝕,巖石輪廓明顯地出現許多層次,這些輪廓線條層次的明暗及色彩的變化,仿佛一幅畫了許多駿馬的壁畫。傳說當年敬愛的周總理我陳毅副總理前往漓江,總理僅用三分鐘便數出壁上有九匹駿馬,而陳毅副總理只數出七匹。九馬畫山因此得名。

                  興坪古鎮

                  興坪古鎮是漓江畔一座有400多年歷史的著名漁村,因柯林頓到此訪使這個村落更加聞名遐邇。興坪漁村處在風景如畫的漓江邊,村中房屋與圩上古建筑風格相仿,青磚黑瓦,坡屋面、馬頭墻、飛檐、畫棟、雕花窗、鱗次櫛比,結構獨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期間桂北民居特色。村前漓江環繞,江對岸一帶層巒疊嶂,鯉魚山、金瓦山、元寶山、劍刀山、筆架山風彩各異;村后奇峰羅列,五指山挺拔峻秀,馬頸山、天水寨雄奇險峻。

                  陽朔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光甲桂林"。陽朔的碧蓮峰東瞰漓江,山腰有風景道、迎江閣、鑒山樓等游覽點。沿風景道可觀遠山近水及歷代摩崖石刻;登迎江閣的畫窗,一窗一畫,窗窗皆景;再登鑒山樓,可飽覽陽

                  陽朔風光

                  朔的奇山秀水。鑒山樓附近崖壁石刻很多,其中一個"帶"字特別引人,據說內含"一帶山河,少年努力"等筆意。在陽朔縣城7千米處

                  古榕

                  有榕蔭古渡,這里的一株千年古榕,樹大數圍,盤根錯節,濃蔭蔽天,蔚然壯觀。附近山水風光旖旎,可多停留觀賞。

                  桂林漓江風景區范圍大,景點眾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全年可游覽。

                  世界紀錄

                  世界最大的巖溶山水風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紀錄編號:Z-01203-1001-01

                  紀錄性質: 世界紀錄

                  紀錄來源:世界紀錄協會資料庫

                  紀錄詳細:世界最大的巖溶山水風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

                  漓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巖溶山水游覽區,千百年來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漓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桂林漓江風景區游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游覽,其中一江(漓江)、兩洞(蘆笛巖、七星巖)、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具有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漓江發源于興安縣貓兒山,從桂林到陽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造化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為優美的巖溶景區。乘舟泛游漓江,可觀奇峰倒 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漁翁閑吊、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詩情畫意。2009年,桂林漓江風景區以83公里巖溶水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巖溶山水風景區。成為中國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

                  桂林漓江風景區

                  百里 漓江 ,百里畫廊。 漓江 ,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 桂林風光 的精華,是 桂林山水 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如詩如畫的絕美景色早已聞名遐邇,著稱于世。漓江發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平樂至梧州,全長437公里。由桂林至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從竹江至陽朔航線54公里是國家級5A景區。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風光旖旎,猶如一幅百里畫卷。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留詩、詞于此。唐代詩人韓愈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來贊美 漓江 的秀美景色。

                  漓江最最著名的景點是什么 漓江簡介

                  1、漓江最最著名的景點是象鼻山。

                  2、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

                  3、象鼻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明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標志山。

                  4、桂林漓江風景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以喀斯特峰叢、河流、洞穴為主要景觀,號稱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 桂林漓江是第一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桂林山水于1985年被《中國旅游報》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桂林漓江風景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桂林漓江風景區、桂林漓江風景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一點團建(www.www.xpoc.cn)進行查找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xpoc.cn/post/188168.html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