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htv5n"></address>

              <form id="htv5n"></form>

                  當前位置:首頁 > 拓展方案 > 團建游戲運輸兵(運輸小隊游戲規則)

                  團建游戲運輸兵(運輸小隊游戲規則)

                  admin2年前 (2023-03-09)拓展方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團建游戲運輸兵,以及運輸小隊游戲規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一點團建(www.www.xpoc.cn)喔。

                  本文目錄一覽:

                  趣味類團建游戲|悟空研學團建游戲項目

                  趣味類

                  團建 游戲

                  公司舉辦團建活動的本質目的是

                  要讓大家增進友情,提升凝聚力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

                  插入一些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的趣味 游戲

                  這樣大家就可以在 游戲 中快速熟悉,培養感情。

                  將團建 游戲 分為幾類

                  大家可以根據選擇參考

                  01

                  機器人

                  游戲 意義

                  1、認識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溝通表面上很容易做到,但要做到溝通及時、有效、充分卻需要我們不斷的 探索 ;

                  2、有效溝通除了要將信息通過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恰當的人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必須精兵簡政、減少溝通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

                  3、了解溝通的本質,有效溝通的關鍵因素是突破溝通障礙;

                  4、使學員強烈意識到充分的溝通對團隊目標實現的重要意義,制度規則的建立與修正,怎樣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并迅速形成有效決議。

                  特殊道具

                  眼罩

                  游戲 內容

                  各組學員排成一列,按規則要求將任務完成,再進行過程中最后一名隊員不能發出聲響,其他的隊員戴上眼罩,不能偷看但可以說話,看看學員們能否把任務準確完成。

                  02

                  沉默的建筑師

                  游戲 意義

                  1、在分工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2、領會團隊默契達成過程的幾個階段。個人的利益應當如何與團隊的利益達成一致。

                  3、體驗在語言溝通有障礙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在非正常(陌生)環境下,如何調整心態,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去。體驗成功生產合格產品經歷的整個過程和必備的條件。

                  4、團隊合作,團隊分工協作及工具的利用等相關信息。

                  特殊道具

                  積木

                  游戲 內容

                  要求隊員不得講話,每人發一張任務字條,各自任務書不得讓其他人員看到,在規定時間內所有人員要完成各自任務。教練發積木,隊員按照字條上的任務 要求開始搭積木。

                  3

                  無敵風火輪

                  游戲 意義

                  1、隊員執行力,分工配合。

                  2、檢驗組織成員工作主動性,建立團隊自己的節奏,協調一致對組織的重要性,個人與團隊的相互作用(個人的能量只有透過組織才能發揮出來,如果個人與團隊目標不統一,個人能量越大,對組織的破壞性越大,個人發展必須跟上組織的節奏和領導的認同

                  3、明確的團隊目標,有效的溝通與合作。

                  特殊道具

                  運輸帶

                  游戲 內容

                  全體隊員通過運輸帶從起點走到終點。

                  04

                  呼吸的力量

                  游戲 意義

                  1、部門溝通。

                  2、分工與執行,溝通方式,溝通技巧;系統思考,過程管理。

                  3、信息整合,整體規劃,創新與效率。

                  4、合力制勝,團隊合作。

                  特殊道具

                  支架、氣球

                  游戲 內容

                  利用呼吸全體隊員的相互配合吹爆兩個氣球。

                  05

                  好大的口氣

                  游戲 意義

                  考驗玩家的身體協調能力、遇到困難的解決能 力、團隊協作能力。同時考驗體力與肺活量,競技 與趣味性并存。

                  特殊道具

                  無 游戲 內容

                  這是一場速度與肺活量的考驗,在重重困難下 小伙伴們能否保持住好大的“口氣”,與同伴接力 完成任務。

                  給我說說奧匈帝國軍隊在一戰中有多廢...

                  一直以來,對一戰的研究不如對二戰的研究那么火熱,而在一戰研究中,也主要偏重于德英法俄美等國,對于自始至終,參與了戰爭,其王儲被暗殺事件更是戰爭導火索的中歐強國奧匈帝國,中文論述不是很多,筆者不才,試圖盡自己努力,彌補一二。

                  所謂“奧匈帝國”,實質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對于現代民族Z義興起的一種無奈的讓步而已。在中世紀,民族感不強的時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統治著一大堆領地,從萊茵河畔直到西烏克蘭,皇室用一大串諸如“國王,親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領主稱號,統轄這片廣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著的民族各異的臣民們。這種中世紀的統治結構,甚至在17世紀就已經不合時宜了,法,英,普等單一民族君主國的興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拿破侖戰爭期間,皇室失去了一直裝點門面的神圣羅馬帝國皇位,不得不改稱奧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連奧地利帝國也要維持不下去了,隨著帝國在意大利對法國和在波希米亞對普魯士的接連兩次戰敗,一度被壓制的民族JF運動又再度洶涌澎湃起來,皇室為了拉攏自特蕾莎女皇時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貴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權,這就是所謂“奧匈二元制君主國”的由來,簡稱“奧匈帝國”,其正式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領地”,這依然是一個中世紀與近代的混合體系,所以,筆者倒是認為,所謂“二元君主國”,雖然一般而言,是指奧,匈兩個地理部分而構成共主聯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義,然而從深層次來說,更是對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政治結構和現代政治結構的混合情況的極為契合地描述。

                  實質上,隨著薩多瓦的戰敗,帝國恢復在德意志區域的影響力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后,帝國開始努力向東南巴爾干方面擴展影響力,企圖攫取土耳其退出東歐后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前土耳其占領地區,這就使得帝國和其幾個世紀以來的親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護者和老大哥自詡的俄國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綁到德國的戰車上,來對抗強大的沙皇。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M的展開,帝國在19世紀的最后30年中出現了回光返照,以致到了戰前,帝國居然依靠著廣闊的領土(歐洲第二),龐大的人口(5200萬,歐洲第三)和不弱的工業實力(特別是軍事工業),顯得似乎還是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之一。正是這種幻覺,還有對德國保證的堅信,使帝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爭中,然后被戰爭擊得粉碎。

                  帝國的軍事官僚隊伍并不缺乏人才,薩多瓦的戰敗,反倒使帝國迅速吸收了其原來的敵人,現在的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大規模動員體系。

                  反映到具體軍事部署上,則是將原來作為后備軍使用的“地方防衛軍”(Landwehr)升格到正規軍的位置,而由于該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時開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地方防衛軍”(Honvéd)。

                  因此,到了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

                  帝國國防軍(?Bewaffnete Macht“ 或 ?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 K?nigliche Landwehr,這里的皇,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Honvéd),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于正規野戰部隊。

                  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于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

                  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

                  然而實質上,由于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于君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后,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后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于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個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筑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

                  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扎或者預計總動員后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軍事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

                  軍事建筑部:負責軍事建筑事務。

                  經理部:負責后勤和軍事經濟事務。

                  輔助部隊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于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依瑪姆,當然由于帝國沒有信奉佛教的民族,所有沒有設立隨軍和尚。)

                  帝國陸軍作戰部隊(包含步兵,騎兵和炮兵部隊)的基本單位是團。

                  帝國國防軍的作戰團按照其作戰指揮語言的不同,分為奧地利(德意志)團和匈牙利團兩種。

                  這種粗疏的劃分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帝國M族眾多,語言混雜,一個軍官不可能通曉帝國所有20余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人能夠說全這些語言,不愧為帝國統一象征和聯結紐帶呀)。于是,只要是從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士兵,一概分入使用德語為指揮語言的奧地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波希米亞人或者意大利人;從帝國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兵一概分入使用匈牙利語為指揮語言的匈牙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克羅地亞人或者斯洛文尼亞人。這種情況到總動員后更加惡化,大批操各種語言的農民被填入軍隊中,發展到最后,甚至到了連排長也無法讓他所搜羅來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全部聽懂他發令的地步,整個基層作戰指揮趨于瓦解,整個帝國國防軍,預期中的帝國主力部隊變成了一頭患有神經末梢麻痹絕癥的龐大怪獸,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更遑論作戰了。

                  這種情況在地方防衛部隊中反而要好得多,這些部隊士兵大多來自本鄉本土,下級指揮官就是當地人,語言問題不嚴重,因此到了戰爭后期,地方防衛軍的戰績明顯好于帝國國防軍。戰爭后期,估計是吸取了這種經驗,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被劃分為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方防衛軍。其實,早在1868年,根據適用于克羅地亞的“小平權法案”(相對于適用于匈牙利的“大平權法案”,根據該法案匈牙利取得了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克羅地亞語就已經成為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中的克羅地亞單位的指揮和勤務語言。

                  由于戰績不佳,再加經戰爭檢驗顯得不合時宜,不符合實戰需要,到了1915年,帝國戰爭部取消了所有部隊的歷史性榮譽稱號和附屬標志,直接按照編號來稱呼部隊。

                  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帝國國防軍的各團經常調換駐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防軍士兵和當地居民建立過于深厚的友好關系,使得發生叛亂的時候無法放手Z壓這一政治考慮,這也是由帝國國防軍的角色決定的,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它是直屬于皇帝的機動性打擊力量,這一點,在總動員前更加明顯,由出生于效忠哈布斯堡皇室的貴族的軍官們和基本上出生于同樣效忠皇室的下級公務員家庭的士官們指揮的帝國國防軍,不僅僅是威懾民變的力量,根據從來沒有公開表述但是私下心照不宣的官方看法,它更是威懾作為其補充力量使用的地方防衛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處于不穩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這些部隊由心懷不滿的當地人組成,由具有分離Z義傾向的鄉紳們指揮,被看作是對于帝國政F的一種超過民變的威脅,因為他們擁有組織和武器,而且是合法的。

                  這也是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體制應付現代民族國家間戰爭的一種無奈的折中反應。和中世紀的皇家雇傭兵戰爭不同,現代民族國家間的戰爭要求動員大批國M參戰,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不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奧匈帝國將被敵人潮水般涌來的服普遍義務兵役的部隊人海所淹沒,所以必須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建立自己的后備和預備部隊,可是,這些部隊的忠誠卻由于沒有民族認同感的維系而十分脆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動員淹沒的是帝國國防軍而不是被認為不穩,被視為威脅的地方防衛軍??倓訂T令下達后,大批的帝國臣民們被補充進帝國國防軍,使帝國國防軍從30萬膨脹到近200萬,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那些由于長期培養而效忠皇室的貴族軍官和下級士官以及常備軍士兵被動員部隊的人海所淹沒,成為孤島,大量飽含著來自具有分離情緒的民族的士兵的部隊迅速喪失戰斗力,拒戰,投降和嘩變稱為家常便飯,只有那些由來自上下奧地利地區和匈牙利馬扎爾地區的士兵組成和補充的部隊才具備水準之上的戰斗力,其他部隊不嘩變就是謝天謝地了。

                  與帝國國防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防衛軍,這些為了保衛本鄉本土而戰的部隊經常死戰到底,成為戰爭后期帝國陸軍的支柱,其代表就是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他們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一部分,是蒂羅爾(奧-意)邊境地區的地方部隊,在戰前僅有四個團建制,在意大利對奧宣戰后的邊境戰役中,這只小部隊堅守奧意邊境,遲滯意大利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地步兵和龐大得和自己不成比例(150:1)的意大利主力部隊的進攻,為奧匈大部隊和德國援兵南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若不然,奧匈在1915年就崩潰了,因此,卡爾一世繼位后,賜予蒂羅爾射手部隊“皇家射手部隊”榮譽稱號。

                  然而地方防衛軍畢竟不是帝國主力部隊,對其部署和使用頗多法律限制,例如上述的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就被蒂羅爾州議會明確限定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因此在后來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中,該部隊一度袖手旁觀,直到帝國戰爭部曲解引申了法律條文,宣稱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是屬于“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才得以調動其參戰。

                  由此可見,雖然地方防衛軍具有較強的戰斗力,卻只能進行防御作戰,或者小縱深的進攻作戰。

                  奧匈帝國的動員和整補體制和德國不同,它沒有設立和每個團同一編號的補充團來負責該團的兵力補充,而是采用了以預備軍,補充營,補充區和“地方后備隊”四者相結合的復雜體制。

                  奧匈兵役法規定,所有身體健康的男性青年必須服普遍義務兵役,年滿21周歲的健康男性經由征兵局挑選和分配,在帝國國防軍部隊服現役3年,然后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7年,然后在地方防衛軍中再服現役2年,或者在地方防衛軍中服為期10年的“替代性預備役”(每年服役數星期)。在帝國國防軍中服現役期滿的士兵可以繼續服為期一年的志愿兵役,服志愿兵役期間有工資和入讀隨營初等軍校的機會,技術部隊和海軍鼓勵服志愿兵役。其他所有未被征入國防軍,預備軍和地方防衛軍的年滿19周歲,不滿43周歲的男子,必須在地方后備隊服后備役。

                  和德國的地方防衛軍是預備役不同,奧匈的地方防衛軍是現役。

                  奧匈動員計劃是,動員令下達后,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的男子立即轉入帝國國防軍現役,服地方防衛軍替代性預備役的士兵轉入地方防衛軍現役,地方后備隊的后備人員則集中訓練,負責整補戰時兵力損失。

                  動員期間,奧匈帝國國防軍建立的新部隊較少,主要是使用預備軍人員填充各現有部隊,主要是各部隊不滿員部分和某些團下屬的補充營。該營擁有全部軍官,大部分士官和少量士兵,動員令下達后的兵力展開期,該營被用預備軍人員填滿后,大部分跟隨該團作戰,少部分則編成新團。每個團將補充營填滿投入戰斗后,立刻建立新的補充營,用來接收和訓練后方補充來的新兵,這些動員后新建的補充營留駐團的原駐地,由其團所屬的補充區所屬的地方后備隊人員進行補充,通常是完成訓練后立刻成建制加入原所屬團作戰并且再建立新的補充營,戰時最高記錄是有一個帝國國防軍的匈牙利團使用過20個補充營,如果算上它在動員前所擁有的4個營的話,再假設該團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擁有4個營(就算滿員),則該團也整個打光過5次了,這說明奧匈軍隊的戰損之巨大簡直不可思議。

                  戰前,奧匈的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步兵部隊如下:

                  62個奧地利步兵團

                  40個匈牙利步兵團

                  4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步兵團(1908年帝國新吞并的地區,為了這個地區,賠上了王儲,甚至整個帝國)

                  28個戰地獵兵營(什么是戰地獵兵以后介紹)

                  1個波黑戰地獵兵營

                  4個蒂羅爾獵兵團(注意,這是屬于帝國國防軍的部隊,和上文提到過的,屬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不是一支部隊)。

                  具體步兵團的建制如下:

                  團部,4個野戰步兵營,16個野戰步兵連。

                  團部:

                  一名上校擔任團長,一名校級軍官擔任參謀長,3到5名尉官擔任參謀,一名副團長,一名團工兵主任,一名團主計官,四名主計官助手,一名團軍需官,一名團修械主任,一名團營房管理主任,一名團軍樂隊長,一名團軍醫主任,四名高級軍醫,一名團部軍士長,四名團部勤務下士。

                  四名營長(中?;蛏傩#?,四名副營長,一名團神職軍官及其助手,號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兩名學兵。

                  團部一共:21名軍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個連長都是上尉,同時每連都有一個連軍士長,副連長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長是準尉。

                  除去團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軍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團的補充營建制如下:

                  1名少校營長,2名補充區征兵官,1名高級軍醫,一名主計官,3名中士級主計官助手,1名軍需官,1名營參謀長,4名中尉(未來的連長),4名中士(未來的連軍士長),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訓練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軍官配發軍刀,軍刀長82厘米,雙面開血槽,單面開鋒,用于指揮發令,也可以用于近身搏斗。主計官,參謀長和團軍樂隊長配發禮儀性M1863式軍刀,不開鋒,長65.8厘米,不能用來搏斗。

                  工兵官,號手和司機等配發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槍手和神槍軍官可以佩戴“射手標志”。

                  各團都擁有自己的團旗,作為本團的標志。

                  和步兵部隊一樣,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也分屬于三支軍隊,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

                  其中,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實力最強,下屬兵種最齊全。

                  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又可以劃分為:

                  國防軍野戰炮兵部隊

                  國防軍要塞炮兵部隊

                  國防軍山地炮兵部隊

                  國防軍炮兵技術支援部隊

                  國防軍炮兵訓練隊

                  其中,國防炮兵兵力如下:

                  42個野戰加農炮團

                  14個野戰榴彈炮師(營級建制)

                  11個乘騎炮兵師(營級)

                  14個重榴彈炮師(營級)

                  11個山地炮兵團

                  6個要塞炮兵團

                  10個獨立要塞守備炮兵營

                  在炮兵部隊和運輸部隊中,“師”這個編制是一個營級建制。

                  每個師屬野戰炮兵團都包含有一個補充營,其功能和步兵團的補充營一樣。同時每個野戰炮兵團還含有一個基干彈藥隊,該隊僅有2名軍官9名士兵,也是一個等待在動員后使用預備役人員填充的單位。

                  一個擁有四個炮兵連的野戰炮兵團,總共擁有16名軍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團要龐大得多,采用3營12連建制,總共54名軍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術支援部隊,主要負責維修大炮,為炮兵構筑工事,設立觀察哨,建立彈藥堆積點,提供警衛等任務,一身而兼任技術工兵,戰地工兵,偵察兵和輕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隊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于炮兵技術支援部隊是技術兵種,因此設立隨軍炮兵工程師職務,其中隨軍炮兵總工程師是少將軍銜,高級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師是上校軍銜,

                  炮兵軍官和士兵都裝備左輪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軍官另裝備騎兵軍刀。

                  野戰炮兵部隊本身的警戒兵和為野戰炮兵部隊提供警戒勤務的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的士兵裝備不帶刺刀的步槍。

                  要塞炮兵的輕步兵則裝備帶刺刀的步槍。

                  炮兵的軍帽上帶有炮兵穗,然而這是只有和平時期才使用的裝飾性穗帶,戰爭時期,炮兵統一佩戴圓筒式軟布帶沿戰斗帽。

                  戰爭開始的時候,奧匈炮兵儲存了大量彈藥,但是卻只儲存了少量的備用大炮,根據不知道哪個蠢人提出的理論,大炮在未來的戰爭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的,更糟糕的是,奧匈最大的兵工廠,斯科達兵工廠雖然產能還有富裕,卻沒有儲存原材料,結果戰爭開始后,由于英國海軍的封鎖,兵工廠生產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盡。接下來,奧匈炮兵在俄羅斯和巴爾干的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使得奧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意大利參戰的時候近乎枯竭,以致于幾乎不能在意大利前線上部署一門大炮的地步。帝國戰爭部瘋狂地搜羅一切還能打響的重火器來裝備它的炮兵部隊,那些沒有制退復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發到部隊,甚至一門1861年生產的65毫米銅制山地加農炮也被拉到了前線。近300名俄羅斯戰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爾卑斯山Ortler峰。

                  要塞炮兵的處境要好的多,擁有要塞保護的要塞炮兵損失不大,以帝國國防軍第1要塞炮兵團為例,該團的第1營擁有2門305毫米重迫擊炮和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三個炮兵營各擁有1門240毫米重迫擊炮和3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還擁有一個營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到1915年秋還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團則在1915年補充了一個補充營,該營擁有一門恐怖的420毫米榴彈炮,這是德國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團又改編成重炮團。

                  奧匈軍的火炮技術標準如下:

                  加農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噴焰長度達到炮長的百分之10

                  重迫擊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噴焰達炮高百分之70

                  榴彈炮:10至16倍身管。

                  型號:

                  M61加農炮,120毫米口徑,M61加農炮,150毫米口徑,M95加農炮,180毫米口徑。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78,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80,150毫米口徑裝甲迫擊炮M80,90毫米口徑加農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P,15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和M99,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徑突擊榴彈炮M9,24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11,38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6,350毫米口徑海軍炮L/45M15,42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 M14。

                  奧匈帝國的騎兵部隊也是分別隸屬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騎兵團分為三種: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然而實質上,到了開戰的時候,這三種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有區別,這些名字上的區別僅僅是一種歷史遺跡而已,就如同帝國本身就是歷史遺跡一般。

                  帝國國防軍擁有16個驃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士兵都是來自帝國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卻并不都是匈牙利人,還包含克羅地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斯洛伐克人。

                  驃騎兵團標準建制為2營6中隊,全團軍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騎馬950匹,挽馬16匹。

                  到了1916年,由于戰馬的奇缺,所有驃騎兵團改為“驃騎兵射手團”,實質上就是步兵團。

                  驃騎兵戴硬制圓筒形狀軍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掛穗帶,帽頂部帶有沖天穗,硬質帽檐。

                  驃騎兵制服稱為“阿提拉”制服,據說是為了紀念匈牙利人偉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后裔還有爭論),它的著名特點就是制服的前胸帶有5排左右對稱的扣子,扣子之間用長穗帶呈蝴蝶狀纏繞。

                  各團以制服顏色,軍帽沖天穗顏色和制服扣子穗帶顏色互相區別,后面詳細介紹到團的時候再分別介紹。

                  驃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驃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0個槍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槍騎兵都是從奧屬波蘭地區征募來的,其編制和驃騎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

                  槍騎兵戴頂部帶有一個小的波蘭四角帽圖形裝飾的頭盔,制服正面帶有一大塊傳統的槍騎兵制服飾布,飾布呈梯形,起于兩肩,收于腰部,飾布顏色各團不同。一直到現在,英軍中的槍騎兵團盡管已經改作步兵或者機械化步兵團,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仍然穿這種制服。

                  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5個龍騎兵團,全部是從上下奧地利區域和波希米亞地區招募,龍騎兵團的編制同驃騎兵和槍騎兵。

                  龍騎兵頭盔的頂飾同古希臘頭盔,是一種拱橋狀飾物,但是一般不帶有流蘇。

                  龍騎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樣,但是佩戴本團識別標志。

                  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所屬的共41個騎兵團,在戰時全部集中編成騎兵旅和騎兵師使用,這和地方防衛軍所屬的騎兵團不同,地方防衛軍所屬騎兵團都被分拆到步兵師去當師屬騎兵使用。

                  有什么有趣破冰游戲,可以用在團建開始?

                  有創意的破冰游戲匯總

                  一. 備受攻擊

                  目的:體驗被排擠的滋味

                  內容:

                  1. 抽出一人做箭靶。

                  2. 在地上畫一個圓圈,或用繩圈也可,“箭靶”站在中間,其他人要拍打他最少3次。但不可給“箭靶”碰到,被碰到的人便要做“箭靶”了。

                  備注:如有8人以上,分為兩組為佳,這可易于走動。

                  變化:“箭靶”可拉人入圈(這個圈一定要大一點),幫他一起捉人,即圈內人越來越多,直至所有人都入了圈為止。

                  二. 畢加索

                  目的:考溝通能力

                  時間:10~20分鐘

                  材料:筆和紙

                  內容:

                  1. 組長先預備數張畫了圓形的紙。最好有多張。

                  2. 每兩人配對比賽。

                  3. 開始前,每一組合背對背而坐。

                  4. 在指定時間內,一人負責講圓形,另一人則負責畫圓。畫圓的人,只可聽不可問,也不可讓講的人看到。

                  5. 時間到,就看誰畫得快而準。

                  6. 也可對換角色。

                  備注:

                  1. 這游戲可看到各人不同的溝通問題。

                  2. 組長可在游戲后,講解溝通的藝術和重要。

                  三. 各抒己見

                  目的:了解組員的時事觸角,學習直言表達

                  時間:15分鐘

                  材料:當日報紙

                  內容:組長說:“今日是時事論壇,有個人意見要盡情表達。”

                  1. 選數則有意義又富爭論性的新聞,請大家表達看法。了解各組員的分析力,個人觀點、立場等``````

                  2. 組長不會下結論,但要贊賞組員表達及互相尊重的態度。

                  四. 旁若無人

                  目的:考驗組員的分析力、觀察力、最終帶出旁若無人的壞處

                  時間:15分鐘

                  內容:組長說一“兩個人在你面前講暗語,對你視若無睹,你感覺如何?”

                  1. 兩人一組,秘密地在房中選一件物品作為討論目標。在眾人面前討論時,不可提示物件名稱。其他組員聽后嘗試尋找出答案。

                  2. 輪流討論竟猜。

                  3. 完結時,組長要指出旁若無人的溝通方式,是令別人難受的。

                  五. 波濤洶涌

                  目的:讓氣球停留在空中,激發歡樂

                  時間:5~10分鐘

                  材料:氣球多個

                  內容:組長說:“如果你心中有氣,頂在胸口會好辛苦,我們為別人趕走這氣好嗎?”

                  1. 每人一個不同顏色的氣球。

                  2. 每人拋高自己的氣球,并盡力讓氣球停留在空中,同時嘗試打下別人的氣球。

                  3. 氣球跌在地上的人即被淘汰。

                  4. 氣球保持在空中最久的人便算贏。

                  5. 組長總結:“好啦!大家都出了氣!”

                  六. 誰是密友

                  目的:了解誰是好朋友

                  內容:

                  1. 大家圍圈站,一人站在中間。

                  2. 組長問:“當你想找人傾訴時,在這個小組中,你會找誰?”此時,所有人便要閉上眼睛。

                  3. 站在中間的人,就要走到他心中的密友前。當他說“OK”時,大家便可睜開眼睛。

                  4. 站在中間的人要分享他為何選這人?被選的也請分享他的感受,沒有被選者如有不滿,可提出抗議。

                  備注:組長需有心理準備,隨時有機會要處理沖突。

                  變化:請站在中間的人閉眼,請大家按自己與他的適當距離而站。請他看看這距離適合嗎?是否如他所指望的?(可能有些他以為很Friend的,卻站得很遠。)

                  七. 喜怒哀樂

                  目的:康樂游戲,增加歡樂氣氛,也可帶出非語言溝通的限制

                  時間:20~30分鐘

                  材料:字條

                  內容:

                  1. 先選出5~6人進行“傳表情”,其他人在旁作觀眾。

                  2. “傳表情”的組員一行直排向前望,可坐也可站立,但不可以回頭望。

                  3. 主持人把表情字條如“怒火中燒”,“風情萬種”等讓最后的組員抽出一張。準備好后,并以任何方法傳達字條的內容,不可發出聲音。

                  4. “表情”一直傳到最前面一位,主持人把答案表讓他選擇,看看能否猜中所傳表情的真正意思。

                  5. 進行一、二次后,在旁觀者中選出另一組人,繼續游戲。

                  注意:

                  1. 在這游戲中,每人都應有機會做旁觀者及傳表情者,因傳表情的過程往往令旁觀者捧腹大笑。

                  2. 最好選一位活潑調皮的組員作為第一位傳表情的人。

                  八. 溫度計

                  目的:測量組內氣氛

                  內容:組員說:“天氣報告都能大致準確地報告當天氣溫,今天請大家用你的Feel測量現階段小組的溫度?!?/p>

                  請每位組員給小組一個度數??梢允橇阆禄蚍悬c的。并分享原因。

                  備注:這游戲很能直接感受到組員對小組的滿意程度。業務會引至一點小沖突,但現況反映出來,則更易于處理。

                  九. 大混戰

                  目的:打破僵局

                  材料:報紙或廢紙(卷成球狀)

                  內容:

                  1. 全組一分為二,先訂定自己的領土,兩組之間要劃出一個禁區。

                  2. 當帶領者發號司令后,便要開始做戰,在規定的時間內(3分鐘左右),組員可用盡方法把“廢球”拋到對方的領土內,但不可站在禁區內拋。

                  3. 最后以領土撒謊能夠最少“廢球”的一方為勝,禁區內的“廢球”不計算在內。

                  十. 對對碰

                  目的:合作、溝通

                  時間:10~15分鐘

                  材料:音樂

                  內容:

                  1. 眾人圍坐一個大圈,留一張空椅。

                  2. 音樂開始,坐在空椅左右邊的兩個人,要立刻起身去拉一個人來坐在那空椅上。

                  3. 被帶走的人留下空位,兩旁的人就要起身拉人。

                  4. 音樂停止,還在走著的人便算輸。

                  變化:被請走的人可以要兩人回答些問題才跟他們走。

                  十一. 一元幾毫

                  目的:訓練思想敏捷、隨機應變

                  時間:5~10分鐘

                  內容:

                  1. 男組員價值是5角,女組員是1元。

                  2. 主持人說出一個數目,男女組員依數目自由組合。例如:3元,就是3女、2女2男或6男了。

                  3. 每次盡快說不同的數目,組員要迅速成組。

                  4. 入不到組的,就為輸。

                  變化:男女的價錢可隨意調轉的。例如:男是1元,女是5角。

                  十二. 分甘同味

                  目的:鍛煉合作精神

                  材料:方便傳遞的食物

                  內容:

                  1. 全組圍圈坐,由中間分為兩組。

                  2. 游戲開始,由兩組第一位開始將食物傳給下一位,不可用手,只可用口咬。下一位也只可用口接著。當第二位接著了,第一位便要咬掉自己曾咬過的部分,如此類推。最快傳到尾的,而又有食物剩下的為勝。

                  備注:這游戲適合夫婦組。

                  十三. 寂寞時的援手

                  目的:放松心情,表達內心困難

                  時間:10~15分鐘

                  材料:筆、紙

                  內容:

                  1. 在紙上匿名寫下近月來不愉快的事情,放心地寫出來,這是對上帝的禱告。

                  2. 組長收集紙條。

                  3. 組員圍圓圈,面向團友伸出手成一個米字,彼此的手不能接觸對方。將眼合上,放松身體。

                  4. 組員慢慢讀出紙條內容,“父??!幫助這弟兄/姊妹,因為他/她……?!辈灰聹y是誰的問題。

                  5. 讀完后,將手伸回,形成一圓圈,互相搭肩禱告。為大家的需要代禱。

                  十四. 溫暖的表情

                  目的:學習彼此欣賞

                  時間:30分鐘

                  內容:

                  1. 圍圈坐,其中一人在圈中間。

                  2. 輪流說出圈中人值得欣賞之處。

                  3. 直至每人都被提及。

                  4. 以祈禱結束。

                  變化:

                  1. 可以在組員生日當天,以他/她為主角(圈中人)。

                  2. 可指定在某些場合對組員所欣賞之處。

                  十五. 甜心

                  目的:表達對組員的欣賞

                  時間:15分鐘

                  材料:糖(每人10粒)

                  內容:

                  1. 每人有10粒糖,每送出一粒,向對方說出你欣賞他/她的一樣特質。

                  2. 直至把糖送完。

                  十六. 3多足少

                  目的:合群

                  內容:

                  1. 全組為為3小組。

                  2. 一雙手和腳各代表一分,即一個人有4分。當帶領者講出一個數字,各組便要以最快時間來組合。最慢的為輸。例如:帶領者說:“我要3”,而小組有4人,那么應該有3位組員要單腳站立,有一位要被背起。

                  備注:帶領者要預先計算好一個最大的數目,如小組只有3人,數目便不可大于12。

                  十七. 吹吹

                  目的:考反應及合群

                  內容:

                  1. 按人數分組,至少3組。

                  2. 每組自創名字,可用動物、地方、花名等,但要單一和限字數。

                  3. 每一組開始時,要說:“蘋果(組名)吹,蘋果吹完梨子吹?!崩孀恿⒖瘫阋鞒龌貞豢稍購椈靥O果。直至有一組接不上,或講錯組名,便為輸。

                  備注:組名最好改得難記和難上口,因講錯組員也算輸。

                  變化:可隨便更改動作。例如:吹、跪、彈``````

                  十八. 拋開煩惱

                  目的:解決困難

                  時間:15分鐘

                  材料:筆和紙

                  內容:

                  1. 大家寫下一些問題、煩惱、或需要幫助的事。

                  2. 收集紙張,抽出部分來分享,并嘗試尋出答案或解決方法。

                  3. 大家為這這事祈禱。

                  十九. 香蕉運動

                  目的:合作默契

                  時間:10分鐘

                  材料:香蕉數只,繩

                  內容:

                  1. 兩人一組,并將大家的左腕綁住。

                  2. 給每組拿著一條香蕉在左手,然后叫開始,讓他們合作用右手一同剝去蕉皮并盡嘴快速度把香蕉吃掉。

                  3. 那一組最快就是勝利。

                  二十. 愛的伙伴

                  目的:愛的功課

                  時間:20分鐘

                  材料:

                  1. 約3工分見方的紙張。每張只寫一個字,依次寫“愛人如己”“愛人如己”的字,直到把紙張寫完。張數應與參加人數相等。

                  2. 帶領者把寫好的紙張先投進一個袋里。

                  內容:

                  1. 基督徒要彼此相愛,這是主的新命令(約十三34)。也要愛人如己,這是最大的誡命之一(太廿二39)。大家找4個人,手上的字湊成“彼此相愛”,這4個人就是“愛的伙伴”。

                  2. 每人從袋中抽出一在張紙,暫時不可以看上面的字。大家都拿到后,帶領這喊“開始”,大家趕快找“愛的伙伴”,找到后就彼此詳細介紹認識,之后帶領者可考問其中各人名字。

                  注意:

                  1. 帶領者可宣布“最慢找到的可能要罰唱歌?!边@樣大家就會焦急,引起熱烈氣氛。也可由最慢的人先考問其余“愛的伙伴”的名字。

                  2. 多預備一些紙張,可給遲到的人。

                  3. 最后可能有兩三位組員不能湊成4人一組的“愛的伙伴”,可編入其他組。

                  二十一. 翅膀蔭下

                  目的:合力競賽

                  時間:10~15分鐘

                  內容:

                  1. 主耶穌曾經哀嘆,向耶路撒冷的百姓說:“耶路撒冷啊``````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兒女,好象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愿意”(路十三34)。我們投靠在神的愛中,神要保守我們,照顧我們,如同母雞把小雞保護在她的翅膀底下。如果我們遠離神,自己會遭受災害。

                  2. 分成2隊。每隊約5人。第一位當老鷹,第二位當母雞,其他的跟在母雞后面當小雞。母雞和老鷹對面而立。

                  3. 母雞張開兩手,阻擋老鷹捕捉小雞。每只小雞把手搭在前面一位的肩膀上,第一只小雞搭在母雞肩上,躲避老鷹時,松手即算是被捉到。

                  4. 老鷹盡力捕捉小雞,拍到身體就算捉到。母雞張開翅膀阻擋老鷹,小雞們要搭手跟在母雞身后一旦有小雞被捉到后,最后一只小雞換作老鷹,老鷹換作母雞,原來的母雞退在新母雞后面,當作第一只小雞。之是要讓每一位組員都有機會做母雞及老鷹,這樣大家才玩得起勁。

                  5. 等各隊輸過一次后,大家集合。由最后一次的母雞念有關的經文。

                  注意:

                  每隊最好都有一位帶領者,喊“開始”口令。并且測定時間,如果一分鐘后,老鷹未能捉到小雞,就輪換下去,以免出現冷場。

                  有關經節:路十三34,得二12,詩十七8,詩六一4,詩九一4。

                  二十二. 同舟共濟

                  目的:鍛煉耐力

                  時間:10~15分鐘

                  材料:每隊一張報紙、預備數張報紙做后備之用、領隊用的哨子。

                  內容:

                  1. 組員以平均人數分隊,每隊約三至四人。每隊分派一張報紙,將報紙鋪在地上。

                  2. 領隊信號開始,所有隊員一齊站到報紙上,不可弄破報紙,就另要一張補充,繼續游戲。

                  3. 全體隊員能夠長時間兩腳都站在報紙上是勝利者。

                  二十三. 共同分擔

                  目的:讓大家體會同心的重要

                  內容:

                  1.2人一組,背對背坐在地上,手臂互扣,然后一起運力,互相依靠的站立起來。

                  2.若兩人合作成功,則可嘗試多加一位或多位。

                  3.這游戲人數越多,難度越大,也需更多的默契。

                  二十四. 畫肖像

                  目的:留意別人的指示

                  時間:10~15分鐘

                  材料:紙、筆(粗)

                  內容:

                  1. 把小組分為三至四組,各組派一個為代表。

                  2. 代表人蒙眼。

                  3. 右手拿筆,站在畫紙前。

                  4. 每組由組長挑選一人做“模特兒”,但不讓代表知道是誰。

                  5. 依組員的描述畫“模特兒”的肖像。完成后,由組長決定名次。

                  二十五. 解結

                  目的:同心合力

                  內容:

                  3. 全組人圍圈站著。

                  4. 當組長數出“1.2.3!”時,大家便要一同伸出一只手,握著其他人的手,記著一手捉一手。

                  5. 捉好后便可開始解結。用穿、轉、爬、拗手等方法都行,但握著的手不可斷開,如果嘗試多次仍解不開便為輸。

                  備注:緊記不可握你左右兩邊的人的手,否則這個結是解不開的。

                  二十六. 彼此配搭

                  目的:發揮恩賜、互相配搭

                  材料:蒙眼的毛巾

                  內容:

                  1. 4人一組,分別是“腦”、“眼”、“手”和“口”。

                  2. 規則:“腦”只能發號司令,“眼”只能做動作,“手”只能作動作,“口”只能說話或飲食。除了當眼睛的一位,其他的人都要蒙眼。

                  3. 帶領者講出一個動作,例如:吹氣球、吃香蕉、涂口紅等,各組員便要各按職份合作完成。

                  二十七. 我笑你哭

                  目的:打破隔膜,輕松玩樂

                  時間:5~10分鐘

                  內容:

                  1. 全組圍成一個圓圈。

                  2. 帶領者轉向右邊的組員,做一個搞笑的面部表情,這組員依樣做給下一位組員看。但如果該組員轉回左邊扮演一悲痛的表情,左邊的組員就要改變方向,向左傳表情如此類推,直至有組員輸了為止??芍貜屯娑啻?。

                  二十八. 探險隊

                  目的:康樂性游戲,加強小組接觸

                  時間:15~20分鐘

                  內容:

                  1. 大家瘩著前著肩頭,由房間出發,繞游教會建筑物。

                  2. 一起穿過窄門,上窄樓,過障礙,才返回房中。

                  變化:

                  1. 這類型活動常被采用,都是考驗全組人的合作性和士氣。

                  2. 如要增加難度,可讓帶頭的數個人蒙眼,由后面的人指揮。

                  二十九. 人生如戲

                  目的:發掘表演潛能

                  時間:20分鐘

                  內容:

                  1. 分為A和B兩組。

                  2. 給2至3分鐘,讓每組想出有5個連貫性動作的事件,給對方猜測。例如:一個人在抹窗,掃地,突然看見一只蟑螂而跳開,拿殺蟲水噴射蟑螂,再掃走。共5個動作。

                  3. B組先派一人(B1)出來看A組表演。期于B組人遠離場。

                  4. B1看完表演后便向單獨出場的B2表演;B2再模仿,輪到B3單獨觀看``````如此類推。

                  5. 到最后一位組員時,他不單要做出全套動作,并要同時連貫地講出動作的意思。

                  6. 輪到B組表演,A組模仿。

                  注意:這游戲的樂趣是看見別人把動作做到一塌糊涂,最后更把故事弄至面目全非。從而更可發掘到創作潛能的人。

                  三十. 站立得穩

                  目的:康樂活動

                  時間:10~15分鐘

                  材料:粉筆,音樂

                  內容:

                  1. 保羅勉勵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帖后二15)。我們青年基督徒要在信仰上站立得穩,不可見異思遷,人云亦云。

                  2. 用粉筆在地上畫一個大圈,加兩個小圈于大圈上。

                  3. 大家手牽手站在大圈上。音樂開始,大家向右繞大圈走??拷∪r,可以用力拉自己左右的人,使他站不穩而踏入小圈內。

                  4. 音樂停了再開始,大家改向左移動,走近小圈又用力拉別人入圈。凡踏入小圈三次以上的,就是沒有“站立得穩”的人,要受罰。

                  注意:亦可用口琴或一 人唱歌代替音樂。一曲停后,再開始時,就換方向走,一面頭暈。采用的詩歌以活動雄壯為宜。

                  三十一. 找名字

                  目的:考眼力及發揮合作精神

                  時間:15分鐘

                  材料:舊報紙,膠水,紙

                  內容:

                  1. 全組一分為二。

                  2. 每組各發報紙一份及膠水一枝。

                  3. 聽到組長的訊號,就開始在報紙上尋找與組內所有成員姓名相同的文字,撕下,貼在紙上。

                  4. 時間到,看那組有最多組員名字的,就算勝利。

                  三十二. 你我的歌

                  目的:聯絡感情

                  時間:15分鐘

                  材料:寫上歌名的紙條

                  內容:

                  1. 在紙條上寫下大家熟悉的短歌歌詞。約選2`3首,每一首歌可寫多張字條。

                  2. 組員圍成圓圈,組長發給每人一張歌詞。

                  3. 組長說開始,各人大聲唱自己的歌,并尋找同一首歌的人。

                  4. 必須一邊唱一邊找人,不可說出歌名。

                  5. 組長可突然叫“?!保薪M員歸隊。

                  6. 最早結成隊伍的獲勝。

                  改變:一面做動作一面唱歌尋找隊友,將會更活潑生動。

                  三十三. OIKOS

                  目的:相似者結成隊伍

                  時間:10分鐘

                  材料:紙和筆

                  內容:

                  1. 每人一張紙,寫下自己的興趣、特長,喜歡的藝人和音樂等,2~3個項目。

                  2. 組員拿著紙圍成圓圈。

                  3. 游戲開始,各自尋找與自己資料有相近者結成隊伍。

                  4. 隊伍不限人數,但必須要有共通點。

                  5. 最后歸隊者為輸。

                  三十四. 人肉運輸

                  目的:合作

                  時間:10分鐘

                  材料:兩圈繩

                  內容:

                  1. 組員一分為二。

                  2. 給組員五分鐘商量,如何靠合力及一卷繩把其中一人由一邊運載到另一邊。

                  3. 號令一下,每組就只可以5分鐘的時間編織繩。

                  4. 組長再令下,每組要以最快速度把一位組員,由一邊送到另一邊。

                  注意:

                  1. 要過去對面的組員,腳不可踏地。

                  2. 他一定要在繩上面。

                  3. 不可碰到地,否則當輸。

                  三十五. 瞎子領瞎子

                  目的:學習信任及鼓勵大家好好裝備自己

                  時間:20分鐘

                  材料:眼罩或手巾多個

                  內容:

                  1. 2人一組。

                  2. 一人蒙眼,另一人做向導,手拖手向前行。各人不許交談。

                  3. 除去眼罩或偷看者要受罰。

                  4. 帶領者宣布,到達教會大堂后,組長宣布重新安排向導,帶他返回原處。

                  5. 各隊向導領蒙眼者到大堂后,組長宣布重新安排向導。卻把蒙眼者配成一對。

                  6. 一對對蒙眼者尋求出路,困難重重,寸步難行。

                  7. 組長總結。帶領大家思想“瞎子領瞎子”的危機,鼓勵大家在圣經根基上好好裝備自己。

                  三十六. 你追我逃

                  目的:隨機應變

                  時間:5~10分鐘

                  材料:組長用哨子

                  內容:

                  1. 選出逃走者和追捕者。

                  2. 其他組員兩人一前一后整齊地圍成一圈,間隔二手寬度。

                  3. 哨音響后,追捕者開始抓逃走者。各人只準用腳貼腳的步伐去步行。

                  4. 逃走者疲乏后,可以跑到其中一組的前面。后面那人就變位逃走者。

                  5. 被抓到的人,就變為追捕者。

                  進行:

                  1. 隨著游戲的進行,圓圈可能會越來越小,應注意隨意把圈擴大。

                  2. 組長必須判定先插進隊伍或先被追捕碰到。

                  三十七. 下閘

                  目的:歡樂時光

                  時間:5~10分鐘

                  材料:音樂

                  內容:

                  1. 先找4個人,2人一組,雙手互拱做成2個隧道,其他的人手搭肩構成一輪火車。

                  2. 隨著音樂快慢,火車穿梭在隧道中。音樂一停,隧道下閘,被圈住的人,即退出行列。

                  3. 人多的時候,可多做幾個隧道。

                  4. 可由組長彈吉他或唱歌來代替播音樂。

                  三十八. 變形蟲賽跑

                  目的:群體合作

                  時間:15~20分鐘

                  材料:數條繩子

                  內容:

                  1. 8至10人一組。

                  2. 組員互相靠緊站著,舉起雙手,用繩子圍著組員們的腰間綁緊。

                  3. 畫好起點和終點,進行一次變形蟲賽跑,最快到達終點的組別獲勝。

                  變化:

                  1. 設一個簡單的障礙賽,例如:全組人要繞著椅子走幾圈。

                  2. 若要增加難度,各組選一位指揮,其余人閉上眼睛,由指揮帶領完成障礙賽。

                  3. 為免尷尬,可男女分組。

                  三十九. 心靈捕手

                  目的:體會與人親近的經驗,訓練簡潔表達自己的感受

                  時間:30~40分鐘

                  內容:

                  1. 每人尋找一位最陌生的組員,交談約5分鐘。

                  2. 每組6人,分享以下問題:

                  A. 你與陌生人接觸時有何感受?

                  B. 遲到進入會場有何感受?

                  C. 聽到團友或組員用溫柔的聲調呼喚自己的名字時,有何感受?

                  D. 與家人爭執而勉強從命時,你有何感受?

                  E. 與同事/上司爭執而勉強從命時,你有何感受?

                  F. 有人與你談論信仰,你堅持“自己的意見”,事后你有何感受?

                  四十. 疊疊樂

                  目的:合作性

                  時間:20~30分鐘

                  材料:舊報紙、雞蛋或小球

                  內容:

                  1. 組員分為2組。每組派發一些報紙及雞蛋。

                  2. 限時5~10分鐘,將報紙用任何方法疊高,然后把雞蛋放在最頂部。

                  3. 能夠在最短時間疊得最高者得勝。

                  四十一. 集體創作

                  目的:合作性、創作性

                  時間:20~30分鐘

                  材料:筆、紙或黑板

                  內容:

                  1. 把組員分成數組。

                  2. 組長指定一個畫題,如人、狗、魚。各組輪流在紙或黑板上作畫,每人只能畫一筆。

                  3. 畫得最完全、最好就獲勝。

                  四十二. 吸豆竟走

                  目的: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時間:20~30分鐘

                  材料:空碗、吸管、比吸管直徑大的豆

                  內容:

                  1. 組員分成兩隊,各成單行縱隊,站在線的后面。

                  2. 在起點上各擺一只空碗;在對面的終點上也各放一只碗,碗內盛有與各隊人數等量的豆子。

                  3. 游戲開始,第一人拿著吸管跑到對面終點,用吸管吸起一粒豆子,跑回來放在起點空碗內,若途中豆落地要重新吸起再跑。

                  4. 然后交第二人繼續。如此類推。先跑完的一隊得勝。

                  四十三. 心靈不打結

                  目的:令大家更融洽

                  時間:15~20分鐘

                  材料:每人一條長短相同的粗繩

                  內容:

                  1. 口令發出后,各人任意將繩索打3個結。

                  2. 待另一口令發出后,各人與左邊的人互換繩索解結,最快解開3個結者得勝。

                  四十四. 穿針引線

                  目的:合作默契

                  時間:30~40分鐘

                  材料:細孔針、線

                  內容:

                  1. 男女2人一組。也可視情況作變動。

                  2. 男組員各離一尺站在室內一邊同一線上,各人手中有一根線。

                  3. 女組員站在室內另一邊同一線上,手中各有一針。

                  4. 各人將左手放在背后。男組員跑向同伴,盡快把線穿入針眼內,連針帶線跑回原位,最先回到原位的一組得勝。

                  四十五. 誰為大

                  目的:打破隔膜,投入小組

                  時間:20~30分鐘

                  材料:撲克牌,橡皮圈

                  內容:

                  1. 人數5人或以上為佳。每人一張牌,將點數亮出放于額頭前,用橡皮圈綁好,各人只能看到別人額頭牌之點數,不能偷看自己手上的牌,估計自己會輸者,可在這時認輸,收牌;或可以向小點數的人挑戰,一起放出牌,看誰的牌點數大。

                  2. 其他人各想一種方法,懲罰輸者。

                  3. 最小點數為輸,最大點數者可懲罰輸者。

                  四十六. 同心圓

                  目的:摒除隔膜,互相信任

                  時間:30~40分鐘

                  :內容:

                  1. 認真解釋游戲目的,培養氣氛。

                  2. 各人圍圈站立,肩膀貼肩膀,臉向圈內。各人前后腳站穩,雙手向前,準備向前推的動作。

                  3. 選一人站在圈中,閉上眼,雙手交叉胸前。大家大聲問:“準備好沒有?”圈中人回答:“準備好啦!”(這很重要,可令氣氛更認真,他們會覺得這“崗位”很重要。)

                  4. 喊完口號,中間的人把身體挺直向后跌,其他人托著他,輕輕向左或右傳遞,組長在圈外輕聲講“支持者”:“做得好!”亦要安慰中間那位:“不要怕,他們在支持你!”

                  5. 約一分鐘轉完,圈中人站定,張開眼向每位支持者道謝。望三秒,點頭,微笑。

                  6. 換另一人站在中間,直至每個人都體會過被支持的感覺。

                  7. 大家坐下談論感受,氣氛變得認真和彼此信任。

                  四十七. 變形臉

                  目的:增加氣氛

                  時間:20~30分鐘

                  材料:每人一條橡皮圈

                  內容:

                  1. 組員分組,各人把橡皮圈,穿過頭,圍繞在耳和鼻下。

                  2. 只可用面部肌肉移動橡皮圈,若全組的橡皮圈都落到頭上便得勝。

                  備注:使用橡皮圈時,最好先拉松或用較大的橡皮圈。(組長可以先試用一次)

                  四十八. 合作無間

                  目的:合作精神

                  時間:30~40分鐘

                  :材料:繩或膠紙、剪刀、報紙、橡皮圈

                  內容:

                  1. 每組3人,中間的組員與左右兩人面向相反方向,排成一直線。

                  2. 中間的人交叉雙手,與左右兩旁的人其中一只手相互用繩或膠紙捆綁著。3人只剩下一只左手及一只右手。

                  3. 3人同做以下事情:

                  A. 用紙折一只飛機。

                  B. 用剪刀將紙剪一種形狀,如圓形、三角形等。

                  C. 用橡皮圈將報紙捆好。

                  D. 左、右兩人解開中間組員的鞋帶,再重新綁好。

                  E. 從起點跑到終點。

                  4. 做得又快又好的獲勝。

                  四十九. 點心塔

                  目的:合作與平衡

                  時間:20~30分鐘

                  材料:餅干,或其他可以疊高的食品

                  內容:

                  1. 每組3人一起負責疊餅干,互相協助。

                  2. 3分鐘內將餅干疊得最高便贏。

                  3. 完結后各組可一同吃完自己的餅干。

                  五十. 斗氣比賽

                  目的:增加樂趣

                  時間:15~20分鐘

                  材料:桌子、乒乓球

                  內容:

                  1. 兩人一組。

                  2. 把乒乓球放在桌子中間,在桌面劃記號。

                  3. 兩人把下巴挨在桌上,指定時間內把乒乓吹過另外一方的記號使得勝。

                  中國的武裝設備

                  還有很多,網上太多了!

                  1、海軍:目前我國的海軍力量主要是以從俄羅斯購買的四艘編號136、137、138、139"現代級”驅逐艦,部署南海艦隊;數十艘054A護衛艦,可垂直發射,部署東海和南海艦隊,最先進的中華神盾170、171目前各一艘,還是部署南海艦隊;另外有一些先進在我國被譽為海上中堅力量的167、168等主力戰艦艇,說他先進,是和我們以前的艦艇相比,如果和美國宙斯盾或日本的金剛級相比,當然還是存在一定差距,部署北海艦隊,其他老式戰艦倒是不少,但現在的戰爭都是以信息化、超視距打擊,這些古董戰時能發揮他們保家衛國的作用嗎?雖然航空母艦呼之欲出,但不知各位軍迷要等到何時才能一睹中國航母的真容,能夠拿的出手的也沒有多少了,其次能代表中國海軍殺手锏的就是潛艇了,094都出來了,估計095也不遠啦,中國潛艇可謂多種多樣,有大洋黑洞之稱的基洛級潛艇(12艘)、元級、漢級、晉級、039、092、093等等共80多艘,其中數十艘是核潛艇,如091、092、094,據說我們已經生產了5艘094核潛艇,一次可攜帶180枚核彈,水下聲納達90了,也就是說可以無聲無息的潛入太平洋而很難被發現,這是美國的噩夢,因為任何反導系統都無法阻止近距離的導彈襲擊,沒有足夠時間來跟蹤、捕捉、摧毀來襲者,所以潛艇可以有效保證中國周邊海洋利益。胡哥說過我們國家是海洋大國,建立一只與自己國家符合的深綠海軍具有戰略意義,顯然,我們的造船工業有所改善,造艦質量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小,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他們,希望國家領導人繼續強調海軍的戰略地位,打造一只有中國特色的遠洋型戰略海軍。

                  2、陸軍:中國陸軍,毋庸置疑,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敢和中國陸軍打長期戰爭,這一點請各位永遠放心,因為這與中國軍隊體制和多年來思想政策有關,中國政府從來不吝惜陸軍的投入。從20年前100個師,宿減到現在的33個師,無論從軍隊的戰斗力和武器裝備都有了煥然一新的改善,軍費增加了,人員減少了,可用的資源自然就多了,99式主戰坦克、各種裝甲車、自行火炮、火箭炮、各種戰術地對地導彈等等我就不詳細深入介紹了,總之,中國陸軍打擊力量絕對有把握。

                  3、空軍:中國空軍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蘇-27戰斗機和其藍圖,就有了第三代機的整體研發方案,空中打擊能力有了革命性的突破,隨之而來的就是殲10、殲11、梟龍等三代半戰機的橫空出世,這些都得益于俄羅斯蘇式戰斗機的借鑒,目前殲10預計生產了78架左右,殲11生產了250架左右,蘇-27270架左右,還在繼續生產中。殲10定位與輕型戰斗機,殲11、蘇-27為重型戰斗機,梟龍為低空戰斗機,殲10高空作戰,這樣中國就有了高、低搭配,輕重搭配的三代半機群,攻擊能力可想而知。有網友爆料殲14甚至殲15也有投產,這些都是國家機密,我就不加評論了。轟炸機目前仍以轟6K為主,雖然不能實現遠航轟炸,不過嚇嚇周邊小國還是不成問題的,據說轟8甚至轟10都有了,轟8是以俄羅斯圖160為藍本,轟10是以俄羅斯逆火轟炸機為藍本,當然某些方面加以改進升級是肯定的了,相信在2010年之前就會曝光,為了戰略需要,我們拭目以待吧。

                  4、二炮部隊:二炮主要是以導彈部隊為主。以核威懾為戰略中心,以常規導彈應對局部戰爭而建立的,主要以東風系列、巨浪系列(潛射導彈)和防空系列。其中東風有4、5、21、、25、31A,東風21、25為中程彈道導彈,有效射程為2000-50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東風31A為遠程彈道導彈,射程為8000-100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4、5為戰術導彈。巨浪有巨浪-1和巨浪-2型,巨浪-1型有效射程為1500-4500公里,巨浪-2型射程為8000-120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該部隊以團建置,但有多個機動旅,可實行導彈機動發射,增加打擊能力。防空導彈在這里列舉3種:一是紅旗16中程防空導彈,二是紅旗9進程防空導彈,三是俄羅斯進口的S300遠程防空導彈,性能最好的要屬S300了,可以同時跟蹤100個目標,擊毀其中16個目標。因為他是以營為單位,每個營部署4具導彈發射臺,每個發射臺可以同時發射4枚防空導彈。

                  中國 陸軍

                  陸軍的主要武器裝備

                  ·步兵的武器裝備

                  摩托化步兵裝備有各種輸送汽車,具有快速機動能力,能乘車機動徒步戰斗;機械化步兵裝備有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具有較強的火力、機動能力和裝甲防護能力,便于和坦克配合作戰,既可乘車戰斗,也可徒步戰斗;步兵的武器主要有手槍、自動步槍、沖鋒槍、機槍、手榴彈、火箭筒、噴火器、迫擊炮和無坐力炮等。這些武器重量輕,便于攜帶、操作和近戰。

                  ·炮兵的武器裝備

                  炮兵的武器主要有:多種口徑的加農炮、榴彈炮、滑膛炮、加農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無坐力炮和反坦克導彈。上述火炮和導彈,性能特點和用途不同,形成炮兵武器系列。

                  ·裝甲兵的武器裝備

                  裝甲兵的主要武器裝備為坦克、裝甲車輛和自行火炮。坦克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人民解放軍裝備有多種型號的主戰坦克和輕型坦克。特種坦克和其他戰斗車輛,有水陸坦克、掃雷坦克、偵察坦克、噴火坦克和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裝甲偵察車、裝甲指揮車等。

                  ·防空兵的武器裝備

                  主要有高射機槍和各種口徑的高射炮。這些高炮射界大,死角小,瞄準和發射速度快,射擊精度較高,具有密集、猛烈的火力和較高的機動能力。防空導彈有單兵肩射式低空導彈,用以攻擊能目視發現的空中目標。還有車載四聯裝防空導彈,用以對付低空、超低空目標,可同時對付多批目標。裝備的第三代野戰防空導彈能有效攔截當代先進的作戰飛機及巡航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單車能獨立作戰,具有快速機動和伴隨掩護能力。

                  ·陸軍航空兵的武器裝備

                  主要裝備有多種攻擊直升機(也稱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和其他類專用直升機。部分直升機除裝備航空槍炮外,還可攜載多種航空炸彈、航空火箭彈、導彈等。

                  ·其他兵種的裝備

                  電子對抗兵裝備有多種類型的電子偵察設備、電子干擾機和電子偽裝器材;工程兵裝備有地雷戰、爆破、筑路、渡河、橋梁、偽裝、野戰供水、工程偵察等器材和工程機械設備;防化兵裝備有防化(核觀測、化學偵察、洗消)、噴火和發煙等技術器材和設備;通信兵裝備有多種型號的短波、超短波電臺,單邊帶電臺,超短波接力機,載波電話機、收訊機等通信聯絡和自動化指揮的器材和設備。

                  坦克

                  59、62、63、69、79、80、85、88、90、96、98式

                  59、69式伊拉克、巴基斯坦進口過

                  62式曾援助給過越南

                  85式巴基斯坦

                  90式巴基斯坦

                  裝甲車

                  63、86(泰國)、92(輪式)、97式

                  火炮

                  63式系列107毫米火箭炮(與AK-47、RPG-7一起成為世界上被盜版最多,參加戰斗最多的火炮,至于裝備了多少國家算不出來。估計你也看過,就是恐怖份子把個火箭在石頭堆上發射的那種)

                  83式152毫米榴彈炮

                  85式122毫米榴彈炮

                  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出口科威特)

                  PLL01式155毫米榴彈炮

                  PLZ03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8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89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90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85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

                  WM-80式273毫米自行火箭炮

                  WS-1式320毫米自行榴彈炮(出口土耳其)

                  WS-2式400毫米自行榴彈炮

                  輕兵器

                  56式突擊步槍(AK47中國仿制版,裝備國也同樣數不清)

                  63式突擊步槍

                  81式突擊步槍

                  87式突擊步槍

                  95式突擊步槍(有出口,哪些國家裝備了忘了)

                  97式突擊步槍

                  03式突擊步槍

                  79式沖鋒槍

                  85式沖鋒槍

                  54式手槍(仿制TT-33,在香港黑道電影里說的“大黑星”就是這種手槍。裝備國家也算不清了)

                  64式手槍

                  92式手槍(2型,1種5.8毫米、1種9毫米)

                  中國 海軍

                  ★中國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

                  ★海軍現役兵力共30萬人,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

                  ★海軍的指揮機構是海軍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海軍作戰單位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以及海軍航空兵和海防部隊。

                  ★ 驅逐艦 :20艘

                  現代級(956A) (8480噸) 1艘

                  旅海級(054) (6600噸) 1艘

                  旅護級(052) (4200噸) 2艘

                  旅大級(051) (3670噸) 16艘

                  鞍山級(07)(退出現役) (2830噸) 4艘

                  ★ 護衛艦 :41艘

                  江衛Ⅱ級(053H3) (3100噸) 6艘

                  江衛級(053H2G) (2250噸) 4艘

                  江湖級(053H/H1/H2/H1G) (1700/1924噸) 31艘 1艘

                  江東級(053k)(退出現役) (1924噸) 1艘

                  江南級(065)(退出現役) (1600噸) 5艘

                  成都級(01)(退出現役) (1460噸) 4艘

                  ★潛艇:

                  夏級(092) (8000噸) 4艘

                  漢級(091) (5000噸) 5艘

                  G級(6631) (2350/2950噸) 1艘

                  K級(kilo877/636) (2350/3000噸) 4艘

                  武漢A級(33G1) (1350/1700噸) 1艘

                  明級(035) (1500/1900噸) 15艘

                  宋級(039) (1700/2250噸) 2艘

                  R級(6633) (1350/1700噸) 13艘 90艘

                  W級(6603) (1080/1350噸) 15艘

                  ★導彈艇:

                  紅箭級(520T) (542噸) 4艘

                  紅星級(037II) (480噸) 14艘

                  021G

                  河島級 (300噸)

                  河馬級 (205噸)

                  河拉級 (205噸)

                  黃蜂級(021) (205噸) 65艘

                  P29B (134.5噸)

                  河谷級(024) (79噸) 100艘

                  ★魚雷快艇:

                  湖州級(027)

                  湖川級(025/026) (39噸) 105艘

                  P6(6602) (56噸) 60艘

                  P4 (19.3噸) 20艘

                  ★護衛艇

                  上海級高速護衛艇(062) (113噸) 320艘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037) (392噸) 70艘

                  海鳩級反潛護衛艇(037I) (420噸) 3艘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037I) (480噸) 17艘

                  ★登陸艦:

                  玉亭級(072II) 坦克登陸艦(4800噸) 10艘

                  玉康級(072) 坦克登陸艦(4170噸) 7艘

                  SHAN1511(美)(退出現役) 坦克登陸艦(4080噸) 13艘

                  玉登級 中型登陸艦(1850噸) 1艘

                  玉島級(073II) 中型登陸艦(1650噸) 1艘 2艘

                  玉連級(079) 中型登陸艦(1100噸) 31艘

                  玉海級 中型登陸艦(800噸) 10艘

                  瓊沙級 步兵運輸艦(2150噸) 7艘

                  Hua (退出現役) 美制中型登陸艦 14艘

                  玉南級(067) 小型登陸艇(135噸) 36艘 200艘

                  玉青級(068/069) 小型登陸艇(83噸) 8艘 30艘

                  271/271II 機械化登陸艇(噸) 120艘 200艘

                  大沽級(722-2) 氣墊登陸艇(80噸) 70艘

                  德薩拉(俄Tsaplya)級 氣墊登陸艇(150噸) 10艘

                  ★布掃雷艦:

                  wolei級布雷艦 (3100噸) 1艘

                  T43級(010)掃雷艦 (590噸) 23艘

                  連云級(058)掃雷艇 (400噸) 70艘

                  wosao級(082)掃雷艇 (320噸) 10艘

                  撫順級掃雷艇 (275噸) 20艘

                  延寬級掃雷艇

                  武昌級掃雷艇 2艘

                  312型遙控掃雷艇 (47噸) 46艘

                  ★后勤艦船:

                  鄭和訓練艦 (4500噸) 1艘

                  世昌國防動員艦 (9500噸) 1艘

                  南倉級遠洋綜合補給船 (37000噸) 1艘

                  福建級遠洋油水補給船 (21740噸) 2艘

                  大運級遠洋補給船 (10975噸) 3艘

                  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 (12000噸) 3艘

                  大志級潛艇支援艦 (5800噸) 1艘

                  滬東級潛艇支援艦 (5000噸) 1艘

                  大浪級潛艇支援艦 (4000噸) 4艘

                  大東級潛艇支援艦 (2800噸)

                  大周級潛艇支援艦 (1100噸) 2艘

                  瓊沙級醫院船 (2150噸) 2艘

                  油船 25艘

                  修理艦 2艘

                  遠望級遠洋測量船 (21000噸) 4艘

                  向陽紅遠洋調查船 3艘

                  興豐山電子監測船 (5500噸) 1艘

                  北調電子監測船 (2500噸) 1艘

                  世監級電子監測船 (3300噸) 1艘

                  延來級測量船 (1100噸) 5艘

                  贛珠級測量船 (1000噸) 1艘

                  贛揚級測量船 (600噸) 2艘

                  T43級測量船 (590噸) 3艘

                  綜合試驗艦 (4630噸) 1艘

                  延冰級破冰船 (5000噸) 1艘

                  延哈級破冰船 (3200噸) 3艘

                  海洋拖輪 17艘

                  中國 空軍

                  中國較現代化的戰機力量主要由蘇27SK、蘇30MKK、MKK2、殲11A、B、殲10A、B、飛豹A、殲八2F組成,也許今年還將有梟龍。

                  其中蘇27SK、蘇30MKK系列是原裝進口,殲11系列是蘇27SK不同程度的國產化仿制和改進型。蘇系列戰機在經過以國產最先進電子技術改進火控系統后,推想其最大發現、鎖定敵方空中目標、同時攻擊多目標能力和在火控系統與飛控系統的整合上應有較大程度提高。筆者最近在網上曾經見過殲11B掛載4枚PL12中距主動制導空空導彈的照片,這說明其火控系統能保證戰機同時射擊四個中距空中目標;由此推想,用這種技術改進屬于同一系列的蘇27SK、蘇30MKK、MKK2,在技術上應該不成問題。而且,從殲10A、B發現鎖定敵方空中同一平面面積約為2平方米目標的距離看,以中國蘇系列、殲11系列戰機更大半徑機鼻、更大機內空間和高出一倍的推力看,其發現與鎖定相同面積的空中目標距離至少分別不低與170千米與140千米。另外,國內外專業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蘇27家族戰機的中低空機動性,不掛載副油箱、不考慮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都要強于F15系列。在數量上,根據國內外各種公開消息來源統計,中國蘇系列、殲11系列戰機約有300架左右。由此可見,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看中國第三代或三代半重型戰機都是日本現有同類戰機F15J的可怕對手。

                  殲10A、B是中國自行研發的一款輕型多用途戰機,在技術水準上屬于三代半戰機。與日本F2在技術上屬于相同代別。具體比較,殲10系列目前以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為標志的火控系統比之于日本F2以有源相控陣為標志的火控系統,在技術水準上相差一代,在先敵發現、鎖定、同時打擊多目標和電子戰能力上差距不小。但是,殲10系列由于在氣動外形上運用了全動前鴨翼,因此中低空的亞音速機動性應該超過F2;由于機體較大,機內載油量較大,作戰半徑也比F2更大,可達1200千米左右。另外,殲10系列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生產成本比F2要低很多,可以大量生產裝備,事實上,殲10系列到目前為止有網上小道消息稱,已經裝備了100架左右!雖然單以戰機本身相比而言,F2戰時在先敵發現鎖定、作戰態勢感知、電子戰方面占優,但如前文所述,由于其中距空空導彈的射程大大小于火控系統發現鎖定敵方目標距離,因而在對方戰機得到高性能大型預警機支持的情況下,這個優勢并無多大實際價值,況且若在對方戰機配備遠程甚至超遠程主動+被動+指令復合制導空空導彈的情況下,還有可能變成不利因素!

                  飛豹A 、殲八2F都屬于二代半戰機。前者是對地、對海導彈攻擊機飛豹的改進型。主要是改進了火控系統和飛控系統,以及戰機本身的自我防御攻擊能力,在進一步提高超低空突防能力、強化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同時,也使其具備了相當的空戰能力。筆者曾經在網上看到飛豹A發射PL12主動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照片,加上原飛豹就具有使用PL8近距空空導彈遂行自衛的能力,可見飛豹A的空戰能力也相當強悍。殲八2F主要改進在于火控系統和飛控系統方面,在增強空空攔截能力的同時,也相應具有了一定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其高空高速性能加上PL12、PL8,未來還有遠程、超遠程空空導彈,空戰能力不容小覷。這兩型戰機搭配,前者機群對敵實施低空超低空突防或者中高空對地、對海精確制導打擊,具有大彈載量(8千千克/架);后者機群在高空掩護,居高臨下擊退前來攔截的敵機,實屬上佳搭配,必將具有強大突擊力而成為進攻利器。飛豹A、殲八2F現已裝備數量,據海外媒體和網上小道消息,各有七、八十架和一百多架,此外,原有的四十多架飛豹和二百多架殲八2C、D也將很快升級為飛豹A和殲八2F,從而在較短時間內使中國空軍的飛豹A和殲八2F各有150架和400架左右。

                  另外,梟龍戰機今年也將定型生產裝備空軍,這是一款三代戰機。主要用于空戰,具有超視距空戰能力,可同時攻擊四個空中超視距目標,兼作對地、對海攻擊,物美價廉,可以替換中國空軍現役大量殲七系列戰機(無超視距空戰能力)。從而得以在一定時間內繼續保持中國空軍的數量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軍現役還有為數不少的殲七MG戰機(大約幾十架)。這型戰機雖不具有超視距空戰能力,但由于著力改進了氣動外形,動力系統也有不小改善,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不亞于早期的F16A、B,因而近距空戰格斗是其拿手好戲。

                  奧匈帝國的軍事

                  所謂“奧匈帝國”團建游戲運輸兵,實質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對于現代民族主義興起的一種無奈的讓步而已。在中世紀團建游戲運輸兵,民族感不強的時代中團建游戲運輸兵,哈布斯堡皇室統治著一大堆領地,從萊茵河畔直到西烏克蘭,皇室用一大串諸如“國王,親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領主稱號,統轄這片廣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著的民族各異的臣民們。這種中世紀的統治結構,甚至在17世紀就已經不合時宜了,法,英,普等單一民族君主國的興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拿破侖戰爭期間,皇室失去了一直裝點門面的神圣羅馬帝國皇位,不得不改稱奧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連奧地利帝國也要維持不下去了,隨著帝國在意大利對法國和在波希米亞對普魯士的接連兩次戰敗,一度被壓制的民族解放運動又再度洶涌澎湃起來,皇室為了拉攏自特蕾莎女皇時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貴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權,這就是所謂“奧匈二元制君主國”的由來,簡稱“奧匈帝國”,其正式全稱是團建游戲運輸兵:“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領地”,這依然是一個中世紀與近代的混合體系,所以,筆者倒是認為,所謂“二元君主國”,雖然一般而言,是指奧,匈兩個地理部分而構成共主聯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義,然而從深層次來說,更是對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政治結構和現代政治結構的混合情況的極為契合地描述。

                  實質上,隨著薩多瓦的戰敗,帝國恢復在德意志區域的影響力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后,帝國開始努力向東南巴爾干方面擴展影響力,企圖攫取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退出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后的留下的以南方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前土耳其占領地區,這就使得帝國和其幾個世紀以來的親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護者和老大哥自詡的俄國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綁到德國的戰車上,來對抗強大的沙皇。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開,帝國在19世紀的最后30年中出現了回光返照,以致到了戰前,帝國居然依靠著遼闊的領土(歐洲第二),龐大的人口(歐洲第三)和不弱的工業實力,顯得似乎還是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之一。正是這種幻覺,還有對德國保證的堅信,使帝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爭中,然后被戰爭擊得粉碎。

                  帝國的軍事官僚隊伍并不缺乏人才,薩多瓦的戰敗,反倒使帝國迅速吸收了其原來的敵人,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大規模動員體系。

                  反映到具體軍事部署上,則是將原來作為后備軍使用的“地方防衛軍”(Landwehr)升格到正規軍的位置,而由于該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時開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地方防衛軍”(Honvéd)。 因此,到了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

                  帝國國防軍(?BewaffneteMacht“或?Wehrmacht“)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Kouml;niglicheLandwehr,這里的皇,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Honvéd),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于正規野戰部隊。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于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然而實質上,由于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于君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后,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后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團建游戲運輸兵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帝國國防軍的各團經常調換駐地,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國防軍士兵和當地居民建立過于深厚的友好關系,使得發生叛亂的時候無法放手鎮壓這一政治考慮,這也是由帝國國防軍的角色決定的,和地方防衛軍不同,它是直屬于皇帝的機動性打擊力量,這一點,在總動員前更加明顯,由出生于效忠哈布斯堡皇室的貴族的軍官們和基本上出生于同樣效忠皇室的下級公務員家庭的士官們指揮的帝國國防軍,不僅僅是威懾民變的力量,根據從來沒有公開表述但是私下心照不宣的官方看法,它更是威懾作為其補充力量使用的地方防衛軍的力量,特別是那些處于不穩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這些部隊由心懷不滿的當地人組成,由具有分離主義傾向的鄉紳們指揮,被看作是對于帝國政府的一種超過民變的威脅,因為他們擁有組織和武器,而且是合法的。

                  這也是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體制應付現代民族國家間戰爭的一種無奈的折中反應。和中世紀的皇家雇傭兵戰爭不同,現代民族國家間的戰爭要求動員大批國民參戰,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不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奧匈帝國將被敵人潮水般涌來的服普遍義務兵役的部隊人海所淹沒,所以必須建立自己的動員體制,建立自己的后備和預備部隊,可是,這些部隊的忠誠卻由于沒有民族認同感的維系而十分脆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被動員淹沒的是帝國國防軍而不是被認為不穩,被視為威脅的地方防衛軍??倓訂T令下達后,大批的帝國臣民們被補充進帝國國防軍,使帝國國防軍從30萬膨脹到近200萬,然而結果卻是災難性的,那些由于長期培養而效忠皇室的貴族軍官和下級士官以及常備軍士兵被動員部隊的人海所淹沒,成為孤島,大量飽含著來自具有分離情緒的民族的士兵的部隊迅速喪失戰斗力,拒戰,投降和嘩變稱為家常便飯,只有那些由來自上下奧地利地區和匈牙利馬扎爾地區的士兵組成和補充的部隊才具備水準之上的戰斗力,其他部隊不嘩變就是謝天謝地了。

                  與帝國國防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防衛軍,這些為了保衛本鄉本土而戰的部隊經常死戰到底,成為戰爭后期帝國陸軍的支柱,其代表就是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他們是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一部分,是蒂羅爾(奧-意)邊境地區的地方部隊,在戰前僅有四個團建制,在意大利對奧宣戰后的邊境戰役中,這只小部隊堅守奧意邊境,遲滯意大利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地步兵和龐大得和自己不成比例(150:1)的意大利主力部隊的進攻,為奧匈大部隊和德國援兵南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若不然,奧匈在1915年就崩潰了,因此,卡爾一世繼位后,賜予蒂羅爾射手部隊“皇家射手部隊”榮譽稱號。

                  然而地方防衛軍畢竟不是帝國主力部隊,對其部署和使用頗多法律限制,例如上述的蒂羅爾地方射手部隊,就被蒂羅爾州議會明確限定只能參加保衛蒂羅爾或者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因此在后來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中,該部隊一度袖手旁觀,直到帝國戰爭部曲解引申了法律條文,宣稱對意大利的進攻作戰是屬于“在戰略上對保衛蒂羅爾有利的戰斗”,才得以調動其參戰。

                  由此可見,雖然地方防衛軍具有較強的戰斗力,卻只能進行防御作戰,或者小縱深的進攻作戰。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于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個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筑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

                  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扎或者預計總動員后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軍事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

                  軍事建筑部:負責軍事建筑事務。

                  經理部:負責后勤和軍事經濟事務。

                  輔助部隊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于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依瑪姆,當然由于帝國沒有信奉佛教的民族,所有沒有設立隨軍和尚。)

                  帝國國防軍的作戰團按照其作戰指揮語言的不同,分為奧地利(德意志)團和匈牙利團兩種。

                  這種粗疏的劃分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帝國民族眾多,語言混雜,一個軍官不可能通曉帝國所有20余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人能夠說全這些語言,不愧為帝國統一象征和聯結紐帶呀)。

                  于是,只要是從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士兵,一概分入使用德語為指揮語言的奧地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波希米亞人或者意大利人;從帝國匈牙利部分征來的兵一概分入使用匈牙利語為指揮語言的匈牙利團,而不管他是否是羅馬尼亞人,波蘭人,克羅地亞人或者斯洛文尼亞人。這種情況到總動員后更加惡化,大批操各種語言的農民被填入軍隊中,發展到最后,甚至到了連排長也無法讓他所搜羅來的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人全部聽懂他發令的地步,整個基層作戰指揮趨于瓦解,整個帝國國防軍,預期中的帝國主力部隊變成了一頭患有神經末梢麻痹絕癥的龐大怪獸,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更遑論作戰了。

                  這種情況在地方防衛部隊中反而要好得多,這些部隊士兵大多來自本鄉本土,下級指揮官就是當地人,語言問題不嚴重,因此到了戰爭后期,地方防衛軍的戰績明顯好于帝國國防軍。戰爭后期,估計是吸取了這種經驗,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又被劃分為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和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方防衛軍。其實,早在1868年,根據適用于克羅地亞的“小平權法案”(相對于適用于匈牙利的“大平權法案”,根據該法案匈牙利取得了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克羅地亞語就已經成為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中的克羅地亞單位的指揮和勤務語言。

                  由于戰績不佳,再加經戰爭檢驗顯得不合時宜,不符合實戰需要,到了1915年,帝國戰爭部取消了所有部隊的歷史性榮譽稱號和附屬標志,直接按照編號來稱呼部隊。 奧匈帝國的動員和整補體制和德國不同,它沒有設立和每個團同一編號的補充團來負責該團的兵力補充,而是采用了以預備軍,補充營,補充區和“地方后備隊”四者相結合的復雜體制。

                  奧匈兵役法規定,所有身體健康的男性青年必須服普遍義務兵役,年滿21周歲的健康男性經由征兵局挑選和分配,在帝國國防軍部隊服現役3年,然后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7年,然后在地方防衛軍中再服現役2年,或者在地方防衛軍中服為期10年的“替代性預備役”(每年服役數星期)。在帝國國防軍中服現役期滿的士兵可以繼續服為期一年的志愿兵役,服志愿兵役期間有工資和入讀隨營初等軍校的機會,技術部隊和海軍鼓勵服志愿兵役。其他所有未被征入國防軍,預備軍和地方防衛軍的年滿19周歲,不滿43周歲的男子,必須在地方后備隊服后備役。

                  和德國的地方防衛軍是預備役不同,奧匈的地方防衛軍是現役。

                  奧匈動員計劃是,動員令下達后,在預備軍中服預備役的男子立即轉入帝國國防軍現役,服地方防衛軍替代性預備役的士兵轉入地方防衛軍現役,地方后備隊的后備人員則集中訓練,負責整補戰時兵力損失。

                  動員期間,奧匈帝國國防軍建立的新部隊較少,主要是使用預備軍人員填充各現有部隊,主要是各部隊不滿員部分和某些團下屬的補充營。該營擁有全部軍官,大部分士官和少量士兵,動員令下達后的兵力展開期,該營被用預備軍人員填滿后,大部分跟隨該團作戰,少部分則編成新團。每個團將補充營填滿投入戰斗后,立刻建立新的補充營,用來接收和訓練后方補充來的新兵,這些動員后新建的補充營留駐團的原駐地,由其團所屬的補充區所屬的地方后備隊人員進行補充,通常是完成訓練后立刻成建制加入原所屬團作戰并且再建立新的補充營,戰時最高記錄是有一個帝國國防軍的匈牙利團使用過20個補充營,如果算上它在動員前所擁有的4個營的話,再假設該團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擁有4個營(就算滿員),則該團也整個打光過5次了,這說明奧匈軍隊的戰損之巨大簡直不可思議。 戰前,奧匈的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步兵部隊如下:

                  62個奧地利步兵團

                  40個匈牙利步兵團

                  4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步兵團(1908年帝國新吞并的地區,為了這個地區,賠上了王儲,甚至整個帝國)

                  28個戰地獵兵營(什么是戰地獵兵以后介紹)

                  1個波黑戰地獵兵營

                  4個蒂羅爾獵兵團(注意,這是屬于帝國國防軍的部隊,和上文提到過的,屬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不是一支部隊)。

                  具體步兵團的建制如下:

                  團部,4個野戰步兵營,16個野戰步兵連。

                  團部:

                  一名上校擔任團長,一名校級軍官擔任參謀長,3到5名尉官擔任參謀,一名副團長,一名團工兵主任,一名團主計官,四名主計官助手,一名團軍需官,一名團修械主任,一名團營房管理主任,一名團軍樂隊長,一名團軍醫主任,四名高級軍醫,一名團部軍士長,四名團部勤務下士。

                  四名營長(中校或少校),四名副營長,一名團神職軍官及其助手,號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兩名學兵。

                  團部一共:21名軍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個連長都是上尉,同時每連都有一個連軍士長,副連長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長是準尉。

                  除去團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軍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團的補充營建制如下:

                  1名少校營長,2名補充區征兵官,1名高級軍醫,一名主計官,3名中士級主計官助手,1名軍需官,1名營參謀長,4名中尉(未來的連長),4名中士(未來的連軍士長),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訓練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軍官配發軍刀,軍刀長82厘米,雙面開血槽,單面開鋒,用于指揮發令,也可以用于近身搏斗。主計官,參謀長和團軍樂隊長配發禮儀性M1863式軍刀,不開鋒,長65.8厘米,不能用來搏斗。

                  工兵官,號手和司機等配發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槍手和神槍軍官可以佩戴“射手標志”。

                  各團都擁有自己的團旗,作為本團的標志。

                  和步兵部隊一樣,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也分屬于三支軍隊,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 其中,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實力最強,下屬兵種最齊全。

                  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又可以劃分為:

                  國防軍野戰炮兵部隊

                  國防軍要塞炮兵部隊

                  國防軍山地炮兵部隊

                  國防軍炮兵技術支援部隊

                  國防軍炮兵訓練隊

                  其中,國防炮兵兵力如下:

                  42個野戰加農炮團

                  14個野戰榴彈炮師(營級建制)

                  11個乘騎炮兵師(營級)

                  14個重榴彈炮師(營級)

                  11個山地炮兵團

                  6個要塞炮兵團

                  10個獨立要塞守備炮兵營

                  在炮兵部隊和運輸部隊中,“師”這個編制是一個營級建制。

                  每個師屬野戰炮兵團都包含有一個補充營,其功能和步兵團的補充營一樣。同時每個野戰炮兵團還含有一個基干彈藥隊,該隊僅有2名軍官9名士兵,也是一個等待在動員后使用預備役人員填充的單位。

                  一個擁有四個炮兵連的野戰炮兵團,總共擁有16名軍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團要龐大得多,采用3營12連建制,總共54名軍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術支援部隊,主要負責維修大炮,為炮兵構筑工事,設立觀察哨,建立彈藥堆積點,提供警衛等任務,一身而兼任技術工兵,戰地工兵,偵察兵和輕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隊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于炮兵技術支援部隊是技術兵種,因此設立隨軍炮兵工程師職務,其中隨軍炮兵總工程師是少將軍銜,高級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師是上校軍銜,炮兵軍官和士兵都裝備左輪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軍官另裝備騎兵軍刀。

                  野戰炮兵部隊本身的警戒兵和為野戰炮兵部隊提供警戒勤務的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的士兵裝備不帶刺刀的步槍。

                  要塞炮兵的輕步兵則裝備帶刺刀的步槍。

                  炮兵的軍帽上帶有炮兵穗,然而這是只有和平時期才使用的裝飾性穗帶,戰爭時期,炮兵統一佩戴圓筒式軟布帶沿戰斗帽。

                  戰爭開始的時候,奧匈炮兵儲存了大量彈藥,但是卻只儲存了少量的備用大炮,根據不知道哪個蠢人提出的理論,大炮在未來的戰爭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的,更糟糕的是,奧匈最大的兵工廠,斯科達兵工廠雖然產能還有富裕,卻沒有儲存原材料,結果戰爭開始后,由于英國海軍的封鎖,兵工廠生產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盡。接下來,奧匈炮兵在俄羅斯和巴爾干的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使得奧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意大利參戰的時候近乎枯竭,以致于幾乎不能在意大利前線上部署一門大炮的地步。帝國戰爭部瘋狂地搜羅一切還能打響的重火器來裝備它的炮兵部隊,那些沒有制退復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發到部隊,甚至一門1861年生產的65毫米銅制山地加農炮也被拉到了前線。近300名俄羅斯戰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爾卑斯山Ortler峰。

                  要塞炮兵的處境要好的多,擁有要塞保護的要塞炮兵損失不大,以帝國國防軍第1要塞炮兵團為例,該團的第1營擁有2門305毫米重迫擊炮和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三個炮兵營各擁有1門240毫米重迫擊炮和3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還擁有一個營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到1915年秋還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團則在1915年補充了一個補充營,該營擁有一門恐怖的420毫米榴彈炮,這是德國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團又改編成重炮團。

                  奧匈軍的火炮技術標準如下:

                  加農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噴焰長度達到炮長的百分之10

                  重迫擊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噴焰達炮高百分之70

                  榴彈炮:10至16倍身管。

                  型號:

                  M61加農炮,120毫米口徑,M61加農炮,150毫米口徑,M95加農炮,180毫米口徑。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78,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80,150毫米口徑裝甲迫擊炮M80,90毫米口徑加農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P,15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和M99,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徑突擊榴彈炮M9,24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11,38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6,350毫米口徑海軍炮L/45M15,42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4。 奧匈帝國的騎兵部隊也是分別隸屬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防衛軍。騎兵團分為三種: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然而實質上,到了開戰的時候,這三種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有區別,這些名字上的區別僅僅是一種歷史遺跡而已,就如同帝國本身就是歷史遺跡一般。

                  帝國國防軍擁有16個驃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士兵都是來自帝國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卻并不都是匈牙利人,還包含克羅地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斯洛伐克人。

                  驃騎兵團標準建制為2營6中隊,全團軍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騎馬950匹,挽馬16匹。

                  到了1916年,由于戰馬的奇缺,所有驃騎兵團改為“驃騎兵射手團”,實質上就是步兵團。

                  驃騎兵戴硬制圓筒形狀軍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掛穗帶,帽頂部帶有沖天穗,硬質帽檐。

                  驃騎兵制服稱為“阿提拉”制服,據說是為了紀念匈牙利人偉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后裔還有爭論),它的著名特點就是制服的前胸帶有5排左右對稱的扣子,扣子之間用長穗帶呈蝴蝶狀纏繞。

                  各團以制服顏色,軍帽沖天穗顏色和制服扣子穗帶顏色互相區別,后面詳細介紹到團的時候再分別介紹。

                  驃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驃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0個槍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槍騎兵都是從奧屬波蘭地區征募來的,其編制和驃騎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

                  槍騎兵戴頂部帶有一個小的波蘭四角帽圖形裝飾的頭盔,制服正面帶有一大塊傳統的槍騎兵制服飾布,飾布呈梯形,起于兩肩,收于腰部,飾布顏色各團不同。一直到英軍中的槍騎兵團盡管已經改作步兵或者機械化步兵團,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仍然穿這種制服。

                  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5個龍騎兵團,全部是從上下奧地利區域和波希米亞地區招募,龍騎兵團的編制同驃騎兵和槍騎兵。

                  龍騎兵頭盔的頂飾同古希臘頭盔,是一種拱橋狀飾物,但是一般不帶有流蘇。

                  龍騎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樣,但是佩戴本團識別標志。

                  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所屬的共41個騎兵團,在戰時全部集中編成騎兵旅和騎兵師使用,這和地方防衛軍所屬的騎兵團不同,地方防衛軍所屬騎兵團都被分拆到步兵師去當師屬騎兵使用。 所謂戰地獵兵部隊,和德國將獵兵作為憲兵使用不同,奧匈的戰地獵兵部隊其實就是輕步兵部隊,由于傳統上這些部隊的士兵都是招募自獵人,所以有此名字。

                  和普通步兵不同,戰地獵兵部隊要求具備深入敵后,游擊作戰,不依賴重火器支援,不參與大兵團作戰等任務。

                  同時,部分戰地獵兵部隊實際上是山地輕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從傳統的山民中招募,爬山涉水習慣成自然地如履平地,由于經常打獵而槍法出色,而且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執行山地滲透,襲擾等任務的不可多得的優秀部隊。

                  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29個獨立戰地獵兵營,和4個蒂羅爾獵兵團,這四個團和屬于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4個團共同構成帝國的山地部隊,不過,當意大利宣戰的時候,屬于國防軍的4個蒂羅爾獵兵團卻在巴爾干戰線作戰。

                  帝國國防軍還擁有4個波黑步兵團,這些團身著藍色制服,頭戴紅色土耳其無檐帽(所謂菲茲帽),配備隨軍牧師(針對東正教徒)和隨軍依瑪姆(針對伊斯蘭教徒)。

                  自1878年開始,帝國就占領了波黑,當然,在名義上這兩個省仍然是屬于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1882年,奧匈帝國戰爭部正式將波黑劃分為4個補充區(薩拉熱窩,巴尼亞盧卡,多倫亞圖茲拉和莫斯塔爾),和帝國其他的隸屬于各軍管區的補充區不同,這四個補充區直屬帝國總參謀部。帝國國防軍首先在四個補充區各征召了一個基干連,然后于1885年將連擴展成營,1889年又把營擴展成兩個營,1892年再度將每個營擴編成兩個營,這個時候,四個團所需的16個營就全部構建完成了。1894年,建立團部和補充營后,4個波黑步兵團構建完成。1903年,帝國戰爭部從整個波黑地區不分補充區征募了一個戰地獵兵營。 奧匈帝國海軍存在于1867~1918年間,是奧匈帝國的海上力量。德文正式名稱為KaiserlicheundKoniglicheKriegsmarine,既帝國與皇家戰爭海軍,簡寫為k.u.k.Kreigsmarine。奧匈帝國海軍繼承自奧地利帝國海軍,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稱奧匈帝國時海軍也隨之改名。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于是帝國海軍不復存在。(今天奧地利有在多瑙河巡航的水上部隊,但隸屬于聯邦警察,而非海軍建制了。)

                  皇家海軍學院:奧匈帝國海軍的人才教育系統非常完善,并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海軍開辦了一些院校,在這些院校中設置了相當多的課程,為培養海軍軍事人員提供了有力保證。本章節僅詳細介紹三所院校,其中兩所專門培養士官人才,另外是海軍軍官學校,專門為海軍培養海軍軍官。

                  皇家希夫榮根學院:皇家希夫榮根學院位于西貝尼克,是一所海事學院。學院的課程分三年完成,課程主要傳授基本的軍事理論、基本的海軍常識和比較簡單的海軍專業知識,學生在校屬的船只和場地上進行實際操練。從這里畢業的學生將會成為初級士官,依據成績的好壞,畢業生將成為軍需官、水兵、一等兵和二等兵。畢業之后所有的學生(當然也就是現任的初級士官)將會開始學習專業課程。

                  皇家機械學院:皇家機械學院位于普拉,學院的課程分三年完成。學院只為校內這些將成為士官的學生們設立了兩種專業:電機學和電氣工程學。該學院聲譽極高,事實上它是當時歐洲最好的電氣工程學院之一。畢業生的晉升方式與皇家希夫榮根學院基本一致,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皇家機械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后馬上就可以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

                  皇家大洋學院:皇家大洋學院坐落于里耶卡,主要為海軍培養軍官。學生的入學年齡一般為十五歲或十六歲。畢業生將直接晉升為海軍軍官下士,以下士身份服役一段時間后可以晉升為高級候補軍官,大部分海軍軍官都是畢業于皇家海洋學院。

                  如果海軍需要更多的海軍軍官,那么海軍還可以公開在高中畢業生中選招海軍軍官。這些畢業生將參加十八個月的培訓課程,包括十個月的理論培訓和八個月的海上實習。課程期間這些學生被定為候補軍官。課程培訓結束后,通過畢業考試的學生將會成為海軍后備軍下士。這些地方大學選出來的都是些非全責軍官,一般在軍中任工程人員、醫務人員或者教職人員。

                  團建游戲運輸兵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運輸小隊游戲規則、團建游戲運輸兵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一點團建(www.www.xpoc.cn)進行查找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xpoc.cn/post/183046.html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