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htv5n"></address>

              <form id="htv5n"></form>

                  當前位置:首頁 > 團建方案 > 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蔡文姬紀念館要門票嗎)

                  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蔡文姬紀念館要門票嗎)

                  admin2年前 (2023-02-22)團建方案

                  今天給各位分享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蔡文姬紀念館要門票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一點團建(www.www.xpoc.cn),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西安有個村世代守墓,墓主人是東漢大才女蔡文姬,你知道嗎?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如果中國每座城市都有門派,那西安十之八九能封為“古墓派掌門”。 歷史 悠久的十三朝古都,修個機場就挖出3500多座古墓;修個地鐵時不時得停工考古;就連西安的各大高校,都拿自家校園里的王侯、公主墓來PK 歷史 ……

                  正因為古墓太多,導致很多名人古墓都不被眾人所知。比如,你知道中國著名的大才女蔡文姬就葬在西安的一座村子里嗎?

                  前兩天我自駕去藍田縣九間房鎮看蕎麥花海,返程時便想著順便游覽一下周邊小眾景點。就在地圖里搜索,這才發現藍田三里鎮有一座蔡文姬墓。

                  大才女蔡文姬,竟然葬在西安藍田縣?

                  于是,我們便驅車前往一探究竟。

                  蔡文姬是東漢末年人,也是中國 歷史 中有名的大才女。關于她的一生,可以用“命運多舛”來形容了。生逢亂世,23歲的蔡文姬被南匈奴擄至塞外,被迫委身匈奴左賢王12年,并為其生下了兩個兒子。

                  后來,曹操感念其父蔡邕的恩情,花重金贖回了蔡文姬,并將她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這便是“文姬歸漢”的大致梗概。

                  蔡文姬一生作品不多,流傳于世的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但她首創五言體長篇自傳敘事詩,后才高八斗的曹植,詩圣杜甫都深受其影響,也足有證明她文學上的非凡才華。

                  歷史 中關于蔡文姬的最終歸宿,并沒有任何古籍記載。傳說蔡文姬晚年一直居住在距離西安不遠的藍田悟真峪口蔡邕別墅內,去世后就葬在藍田縣三里鎮蔡王村。

                  后來為了保護這座名人古墓,建成了蔡文姬紀念館,免費對游客開放。

                  紀念館面積不大,除了最后面的蔡文姬墓地外,還設兩個展室,一個碑廊和一座碑亭。展廳內詳細講述了蔡文姬的生平,細細品讀,又對這位才女的一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蔡文姬墓在紀念館的最后面,墓前聳立著一座文姬塑像,墓四周青松環繞,被人精心管理過的樣子。

                  其實,關于蔡文姬墓,還有一則流傳很廣泛的故事。蔡文姬墓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名叫“蔡王村”的村子。 “蔡王村”的村民都姓王,之所以村名前面有個“蔡”字,是因為他們世世代代都是蔡文姬墓的守墓人 。

                  我在查詢相關資料時,看到了之前媒體采訪“蔡王村”村民的報道。有村民回憶,他們從小就聽長輩提及要守護村西邊冢疙瘩的祖訓。據說,蔡文姬死后安葬于藍田,王姓祖先因為仰慕這座才女的才華,又因念其一生命運坎坷,便攜家帶口搬到墓冢附近居住,自此漸漸發展成為一個村落。

                  由于王姓人世世代代的保護,這座墓冢至今并沒有發現盜掘的痕跡。

                  西安名人古墓眾多,或許就連很多老西安也不知道,第一才女蔡文姬就葬在西安遠郊的一處村落中。如果大家有機會來藍田縣 旅游 ,不妨也到這座紀念館來逛逛吧!

                  最后說一些 旅游 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坐標: 西安市藍田縣文姬路南段文姬中學南側蔡文姬紀念館

                  門票: 免費

                  三國蔡文姬屬于哪個國家

                  蔡琰(生卒年不詳)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本字昭姬 ,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于衛仲道,丈夫死后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后,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擴展資料

                  蔡琰歸漢后,作有《悲憤詩》兩首,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

                  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于“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贊蔡琰的五言詩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贝笠馐钦f蔡琰的才華壓倒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了漢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蔡文姬是哪個朝代的?

                  蔡文姬是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我國東漢末年著名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的女詩人。

                  蔡琰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字文姬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端鍟そ浖尽分浻小恫涛募Ъ芬痪?,但已經失傳?,F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后世紀念

                  蔡文姬紀念館,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有《蔡文姬生平展》詳細介紹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跡和東漢末年社會的風土人情。還有《藍田文物精品展》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紀念館收藏了有關蔡文姬文物130多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0件。

                  有誰可以給我介紹一下蔡文姬啊

                  蔡文姬

                  這一幅圖片很好的表現出了蔡文姬這個人物,我找了很久,請盡量不要修改。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字明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蔡文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此外,蔡邕還精于天文數理,妙解音律,在洛陽儼然是文壇的領袖。像楊賜、玉燦、馬月碑以及后來文武兼備、終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還成了摯友。

                  蔡邕不可能中狀元,但他的才學在當時得到舉世公認卻是事實。漢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于是為之訂正并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當時的后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的不絕于途。這些石碑在動亂中,在洛陽大火中受到損壞,經過一千八百多年,洛陽郊區的農民在犁田時掘得幾塊上有字跡的石塊,經人鑒定就是當年蔡邕的手書,稱為“熹平石經”,現在珍藏在歷史博物館中。

                  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范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彼淖终喍豢贪澹o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外,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

                  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東漢政府的腐敗,終于釀成了黃巾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后,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歷三臺,拜中郎將,后來甚至還封他為高陽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請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漢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馬日碑更說:“伯喈曠世逸才,誅之乃失人望乎?” 但終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給人留下許多議論的話題,說他“文同三閭,孝齊參騫?!痹谖膶W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參和閡子騖,當然講壞話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將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長驅入朔漠,回路險且阻?!钡臓顩r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當初細君與解憂嫁給烏孫國王,王昭君嫁給呼韓邪,總算是風風光光的占盡了身份,但由于是遠適異域,產生出無限的凄涼,何況蔡文姬還是被擄掠呢!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來,這年她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當然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學會了一些異族的語言。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后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氣的時候,就能想到過去的種種,尤其是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在這回憶中,想到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想到老師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當他得知這個當年的女孩被撈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蔡文姬多年被擄掠是痛苦的,現在一旦要結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漿生活,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和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車而去,在車輪轔轔的轉動中,十二年的生活,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據傳中原的這種風尚還是從她最后一個丈夫董祀開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唐朝人李頎發出這樣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這年是公元208年,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坎坷的命運似乎緊跟著這個可憐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說:“蔡伯偕之女在外,諸君諒皆風聞她的才名,今為諸君見之!”

                  蔡文姬走上堂來,跪下來,語意哀酸的講清來由,在座賓客都交相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為之奈何?”蔡文姬懇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并寬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歸來以后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就蔡文姬而言,飽經離亂憂傷,已經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為其難地接納了她,董祀犯罪當死,何嘗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產生的叛逆行為所得到的結果呢?蔡文姬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勁,要為丈夫開脫,終于以父親的關系,激起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從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學也是振古爍今的,這樣的人就特別的愛書,尤其是難得一見的書,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立即說:“既然如此,可命十名書吏到尊府抄錄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边@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見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罢媲楦F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遠嫁河東衛家,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更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給董祀,也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關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是這樣說的:“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云。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于所天;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于余年?!?/p>

                  盛稱蔡文姬的資質與修為,想不到一個博學多才的好女子,命運是如此凄慘,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認為:蔡文姬受辱虜庭,誕育胡子,文辭有余,節烈不足,又另當別論。

                  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潰死兮無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云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蟲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懸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從夜達明,風浩浩兮暗塞昏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第四拍】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俗殊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難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第六拍】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第七拍】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戎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地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第八拍】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轉悲愁。

                  【第九拍】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云煙,九拍懷情兮誰為傳。

                  【第十拍】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兮徹心髓。

                  【第十二拍】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踏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逢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圣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第十三拍】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晗敖^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歸國兮兒莫知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得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愿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心有憶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徒想憂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生我兮獨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行路難。去時懷土兮枯枯葉干,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虺兮骨肉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歡息欲絕兮淚闌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綠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馀兮思未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離兮受之應不容。

                  悲憤詩(一)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弊降虜。

                  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

                  或便加棰杖,毒痛參并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里。

                  邂逅徼時愿,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

                  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

                  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觀者皆噓唏,行路亦嗚咽。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

                  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

                  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謴途鑿U。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悲憤詩(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

                  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羗蠻。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

                  冥當寢兮不能安。饑當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眥不干。薄志節兮念死難。

                  雖茍活兮無形顏。惟彼方兮遠陽精。

                  陰氣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塵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榮。人似獸兮食臭腥。

                  言兜離兮狀窈停。歲聿暮兮時邁征。

                  夜悠長兮禁門扃。不能寢兮起屏營。

                  登胡殿兮臨廣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風厲兮肅泠泠。胡笳動兮邊馬鳴。

                  孤雁歸兮聲嚶嚶。樂人興兮彈琴箏。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憤盈。

                  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

                  家既迎兮當歸寧。臨長路兮捐所生。

                  兒呼母兮啼失聲。我掩耳兮不忍聽。

                  追持我兮走煢煢。頓復起兮毀顏形。

                  還顧之兮破人情。心怛絕兮死復生。

                  同名現代戲劇——《蔡文姬》

                  《蔡文姬》是郭沫若先生專門為北京人藝創作的一部歷史劇,劇情描寫了距今2000多年前東漢才女蔡文姬的坎坷際遇。1959年,著名導演焦菊隱先生將這部戲搬上舞臺,一經亮相,就成為戲劇界最走紅的一部名劇。1978年,北京人藝以原班人馬重演這部劇時,觀眾人山人海,居然把廣場的南墻都擠塌了。2002年,在北京人藝建院50周年之際,劇院推出了以徐帆、濮存昕、梁冠華等實力派演員為陣容的復排版《蔡文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作者簡介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生于四川樂山沙灣,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學,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 國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 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后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瑩》、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6個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史論和大量雜文、隨筆、詩歌等。新中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 屆主席,并任中國共產黨第九、 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 《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

                  蔡文姬墓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于匈奴達12年。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后漢書》中的《董祀傳》等。?

                  蔡琰(約177-?):即蔡文姬,漢末著名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親蔡邕是曹操的摯友。

                  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后父親死于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間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這年她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就在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納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于是寬宥了董祀。

                  從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獵經過這里,還曾經前去探視。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云。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于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于余年。

                  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墻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余,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后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后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偽作)。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于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與曹操淵源甚深的東漢女詩人,有《胡茄十八拍》等詩作的才女叫什么

                  蔡文姬。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弦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蔡文姬紀念館在1991年建立,位于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村。館內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生平事跡,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詞《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在史書中的記載,其中包括《后漢書》中的《董祀傳》,還有蔡文姬墓和現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蔡文姬紀念館要門票嗎、蔡文姬紀念館團建方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一點團建(www.www.xpoc.cn)進行查找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一點團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頁地址:http://www.xpoc.cn/post/178547.html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