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城拓展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
我國已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建設,將為拓展大學城科創研發水平、為高端創業人才提供更好文化配套和公共管理服務進一步提質賦能。
當前,連接廣佛莞的“大灣區東西大動脈”南大干線各標段工程正逐步貫通,推動南大干線經濟帶建設及沿線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不斷加速,而作為廣州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軸”上的重要節點,廣州國際創新城亦將迎來發展新機。
人才是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產業的動力源
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被視為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領域,變革是城市發展的引擎,人才則是變革背后的動力源。城市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的“舞臺”,才能吸引人才、聚攏人才,將人的能力轉化為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的活力。
今年6月,廣州市實施《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產業導則》(以下簡稱《產業導則》),旨在引導推動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一江兩岸三片區”各展其能。以發展數字產業化、推動產業數字化、加強數字化治理、推進數據價值化為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廣州大學城在內的琶洲核心片區將建設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創新合作區、創新融合拓展區、知識產權保護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靠近廣州大學城的產業園也要被賦予新的時代使命,廣州大學智慧谷便是其中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下,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作為科創走廊的頂點,將充分發揮的城市歷史底蘊、容納更多專注科學研究的人才,讓區域內的產業具備創造、創新的動力,將人才的軟實力鍛造成產業發展的硬實力。
廣州大學城蝶變“智谷”開創區域新格局
與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串聯是廣州第三科創軸上的廣州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天河智慧城、南沙科學城等科技價值高地。在這條軸線上,幾乎囊括了全廣州最具競爭力的科創產業集群。
而科技的核心又是人才,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更是憑借著板塊內12所高校,和20萬的人才優勢異軍突起。在“廣州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廣州大學城是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示范區的重要成員,高精尖人才的締造基地等高端定位。
廣州國際創新城則將依托大學城的優勢,著力形成以大學城為“智核”,以廣州國際生物島和大學城南岸地區為“兩翼”的格局。
串聯廣州第三科創軸。資料圖片
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規劃面積約7300公頃,范圍主要包括廣州大學城和大學城南岸地區,其中大學城南岸地區定位為大學城延伸區,承接大學城輻射,引領區域發展,主要包括化龍鎮、新造鎮、南村鎮等三大產業發展重鎮。在2019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動力源,2020年成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產業方向直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集中推動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產業的集聚發展,如今已經囊括了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等企業產業。
正是在時代與需求不斷變化下,廣州大學城智慧谷也發生了蛻變,不止于思科與碧桂園,而將匯集更多世界500強企業,5年以來,華潤電力、中建不二、韓國LS集團、北京先進數通等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關聯企業正式簽約落戶,圍繞“研發智核”、“商業商核”、“居住居核”,三核一體化建設思路,建設以“中國智造”為核心的智慧產業園區,打造“產、學、研、商、居”為一體的生態體系。
“軟硬”兼施,城市搭臺加速高端資源集聚
與廣州大學城僅一江之隔的廣州大學智慧谷,目前已是新興產業企業的匯集地,搭建了眾多科研創新平臺,在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發展基礎資源雄厚,涉及領域覆蓋基礎層、技術層和產業應用層。
整個廣州大學城內現已擁有117家重點實驗室、14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新型研究機構,包括國家超級計算機廣州中心、國家數字家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加快建設。
廣州大學城智慧谷園區實景圖
從人才匯集,到科研探索,再到企業建設,形成了創新全線條的良性循環,廣州大學城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努力形成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雙螺旋”上升的“場效應”。
2017年出臺實施“1+4”產業人才政策,截止到2020年已經累計向5822個人才、團隊發放近5.6億元人才補貼,為451個高校青年人才項目安排6000萬元創業資金。同年,番禺區還發布了《番禺人才創新創業20條》,旨在讓“1+4”人才政策與產業、科技、創新、產投等專項配套政策共同發力,加速“高精尖缺”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每年番禺區用于人才創新發展的資金達到了20億元。
在人才與產業、企業的銜接上,番禺區搭建了平臺。自2016年起,連續5年舉辦青藍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已累計投入超8000萬專項資金,挖掘400多個優質項目落戶番禺,輻射超10萬人次的青年創客,催生一批緊跟前沿科技、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項目,為產業升級不斷提供人才支撐。
硬件設備也持續加碼。廣州大學城智慧谷旁邊便是新造大橋,銜接新化快速路,可直達廣州大學城,貫通南北。新化快速路還可接駁新港東路直抵琶洲,也可接駁廣州環城高速、廣臺高速等交通干道,北連廣州國際金融城,可到達廣州主城核心區。
今年9月開通部分標段的南大干線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乃至全番禺的“大動脈”。全線起于廣州南站,途經大石街、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等,止于石樓鎮蓮花大道,全長30.32公里,是聯系廣州南站番禺新城組團及大學城組團的交通干線。
新造珠江特大橋實拍圖 資料圖片
此外,廣州大學城智慧谷連接廣州大學城的金光東隧道也有望在明年竣工,隧道的正式開通也將助力大學城兩岸一體化進程。
城市搭臺,人才唱戲,方能好戲連連,精彩紛呈。沿著城市發展的脈絡,與地區的重點,廣州大學城智慧谷聚集新興產業,將承接大學城科創研發水平、為高端創業人才提供更好文化配套和公共管理服務進一步提質賦能,讓人才資源反哺推動廣州發展,激活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能力。而廣州大學城智慧谷也必將成為高新產業和尖端人才雙匯集的重要產業陣地。
【撰文】金盈
【作者】 馮善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