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拓展培訓(野外生存拓展活動方案)
●人物簡介 ●
黃永良1985年畢業于原杭州大學體育系,畢業至今在高校任教37年,長期從事體育教學與科研工作,時任學校體育與軍訓教育部(海洋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20年6月止),二級教授,盟員,舟山市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海洋大學東海學者,中國學校海島野外生存實驗基地項目負責人、浙江省學校體育協會游泳分會、國防教育分會副主席、浙江省非奧項目發展培訓基地負責人、浙江省社會體育指導培訓基地負責人。
●教學科研成果 ●
主持《大學體育》省級精品課程,以第二課程負責參與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浙江省新世紀教改課題1項,浙江省十一五重點建設教材1項,浙江省教育廳、省社聯、市社聯等課題10余項。獲得全國學校體育教學優秀改革成果獎1項、獲教育部首屆全國學校國防教育典型案例1項、全國學校國防特色學校、獲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獲得全國第八屆體育科學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舟山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出版全國“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省新形態教材1部。獲得發明專利近10項。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文化導刊》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編譯出版《普拉提——美體運動》、《舟山群島國民體質健康評價與健身鍛煉運動處方》、《海島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訓練教程》、《大學體育教程》等著作與教材。
●榮譽稱號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浙江海洋大學東海學者
中國足球協會沙灘足球運動研究中心主任校級教學名師,校級優秀創新教學團隊負責人
2015年獲浙江省“三育人先進教師”
2016獲“浙江海洋大學更名突出貢獻獎”
●海島精神:眾川赴海團結協作 ●
2008年,在黃永良老師及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我校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批準成為“中國學校海島野外生存實驗基地”,這是我國目前為止唯一的海島野外生存基地。
問及初衷,黃永良老師這樣說“這個初衷我自己理解,應該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我們學校地處東海之濱的舟山群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第二,我們學校是海洋類學校,有海洋文化教育優勢。第三,根據我在高校從教三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在我們目前體育教育模式下的學生,意志力、團隊協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普遍較弱,自我生存能力較差。同學們喜歡體育卻對體育課不見得這么喜歡,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體育教育過程中缺乏學生能夠挑戰自我和證明自己的平臺。國家的2002年《高校體育普通高校指導》里面的一項規定,就是高校的體育教育要拓展體育課的時空,把體育課做到三走:走出寢室,走出教室,走向操場。依照文件規定,就是支持把體育課從校內搬到戶外、搬到社會,也可以搬到自然的江河湖泊等,利用多方面的資源對學生進行一些體育教育。我們根據這項文件精神,結合我說的三方面考慮構思了海島野外生存這樣一門課程,并嘗試開展。結果開設這么十多年下來,確確實實對我們學校的大學生起了帶動體育鍛煉和正面促進學業的作用,有很多的學生因為學習了這門課,改變了他的就業方向,也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p>
說到這十多年在海島野外生存課上對學生們日常的教育與交流,黃老師最有感觸的是,海島野外生存的精神即為團隊協作精神,是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他給我們舉了好幾個生動的課程實例:比如在課程開始前老師會喊口號“我們是一流的團隊”,同學們聽到口號便會齊聲回答“靜悄悄”,然后大家便心領神會不再講話,約束自己成為團隊的一員;比如在進行團隊接力跑時,全隊同學都會對身體素質稍薄弱的女同學不斷鼓勵,在一次次加油吶喊中,同學們跨過了性別的害羞與隔閡,每個人都在竭盡所能,只為共創更好的團隊。
●海島教育:以身作則良師亦良友 ●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高校大學生并不像中學生那么積極投入體育課,但是選修了海上野外生存拓展課的同學卻不同,他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愛上了運動,愛上了體育課,完成了消極怠慢到到主動擁抱操場的蛻變。而這些改變都離不開黃永良老師的教學熱情和相得益彰的教學方法。黃老師總結道“教有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放低教學姿態,不把自己當做高高在上的長者,而是在同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們。”
海島野外生存最大的特點是團隊合作,所以黃老師在課堂上致力于讓學生感受集體的能量并投入團隊活動中,引導他們認識團隊、維護團隊、從而使團隊進步。在提高團隊凝聚力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體能,又讓他們在互相幫助中增進了團隊感情。黃老師感嘆:“同學們從一開始單純的學習伙伴變成了會在課余時間一起擁抱操場的運動伙伴,而我更像是他們的朋友,在學習中陪伴他們一同成長!”
●海島教師:立德育人不忘初心 ●
作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黃永良老師一直秉持愛國敬業的師德師風,他說:“做老師首先要做愛國守法的公民,然后要愛崗敬業,愛護學生?,F在是終身學習的時代,作為老師更應該保持創新精神,不斷學習,為終身的學術研究及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痹邳S老師的教育生涯中,對自身的標準從未降低,他堅持“讀好書、做好人”的習慣數十年沒有改變。黃老師為學校體育教育事業傾盡全力,為歷屆莘莘學子樹立榜樣,也為社會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體育人才。
黃老師認為青年教師是高校教育事業的未來,他有四點心得以供分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第一要做到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付出一定有回報;第二要做到關愛學生,以情育人,在教育事業中應該是嚴中見愛,愛中有嚴;第三是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嚴格要求自身,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最后一點是要積極進取,不斷學習,學無止境,這也是新時代對我們高校教師的要求,是社會的責任,是歷史的使命。我們常常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那么我們青年教師就要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不忘教書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