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團建活動伴手禮(團建小禮物一般選哪些)
來源:三峽晚報

宜昌文創產品成街頭一景。全媒記者景衛東 攝
三峽晚報全媒首席記者高伊洛
核心提示
外地游客來宜旅游,帶點啥樣凸顯宜昌特色的“伴手禮”回家?既拿得出手,更能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小小的“伴手禮”,展現的是宜昌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賦能以及城市品牌營銷。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丁曉艷提交提案,建議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力度,用創意為城市品牌塑造賦能。
【現狀】
文創產品總體向上挖掘創意還可提高
“宜昌文創產品開發總體向上,但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丁曉艷說,近年來,通過深圳文博會、武漢文博會等外部推介,引導本地企業開發文創產品,大大激活了文創企業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
同時,通過行業引導——宜昌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啟動《宜昌禮物創客聯盟三年計劃》,開展五季宜昌禮物評選活動,200余家市內外企業參與,共評選73件“宜昌禮物”及45件“宜昌印象伴手禮”,涵蓋動漫衍生品、手工創意產品、創意設計衍生品、非遺文創產品、創意品牌農產品等多個領域,網絡投票超過800萬人次,社會反響強烈。
當前,宜昌文創產品開發存在文化挖掘不深、產品創意不新、技術含量不高、創新速度不快、產品供給不充分等不足,整體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建議】
搭建平臺品牌化運營
政府給予文創產品研發設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的模式,充分發揮宜昌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快推進品牌運營中心建設,系統挖掘和推廣公共文化IP,如統一解讀屈原、昭君、嫘祖、關公、廩君、楊守敬、三游洞、三峽大壩等文化IP。
同時,系統整合博物館、規劃館、圖書館、劇院、旅游碼頭、汽車站、高鐵站、機場及旅游等文化和旅游公共空間,打造文創產品公共服務平臺,配合《宜昌故事》,推動“宜昌禮物”“宜昌印象”公共服務品牌形象的整體推廣運營。
人才支撐提煉新經典
可以依托本地高校培育專業設計人才,引進產品開發和運營等高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組建專業團隊,成立宜昌市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研究中心。集中政府、產業協會、學校、研究機構和設計機構等力量,完善文創產品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協同制定宜昌文創產品的文化戰略和開發設計策略。
深度挖掘宜昌元素,打通政府和民間文創力量,提煉凸顯宜昌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志性符號,推出一批彰顯宜昌城市特色、體現宜昌城市人文精神的優秀文創精品。
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
政府應加強對各地文旅企業的服務指導,引導文旅企業充分認識文創產品開發對企業自身發展價值的作用,提升企業對文創產品研發的主動性。
出臺宜昌文創產品標準,建立文創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完善輕工產業配套政策。利用公眾號平臺嵌入文創產品,推動文創產品進商超、進景區、進小鎮、進鄉村,在公共服務站設置文創產品銷售點,打通創意、生產和銷售渠道,提升我市文創產品品質,展示宜昌城市形象。盡快打造中心城區旅游文化街區,讓文創產品成為外地游客沉浸式文化體驗和消費場景的重要載體。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