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團建工作(聯系基層工作記錄)
為進一步深化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擴大非公企業團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團余姚市委堅持“三步工作法”,探索出一條適合余姚非公企業團建的新路徑。自2021年6月以來新增非公企業團組織439個,打造了因地制宜、多點開花的非公企業團建“特色版圖”。
明確主攻方向,“三個路徑”打出非公團建“組合拳”以“強組織”為根本,探索非公領域建團“三大路徑”,進一步健全非公領域團的組織覆蓋。
強化黨建引領
積極與市委組織部對接,全面排摸已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建團情況,做到“底數清 情況明”。堅持黨建帶團建,主動聯系黨建負責人推動建團,實現團組織應建盡建。
區域聯合建團
準確把握企業發展和團員青年群體分布的實際情況,發揮各鄉鎮街道團(工)委力量探索建立同地區、同行業、同類型的小微企業聯合團組織,目前全市共有74家聯合企業團組織。
建立園區團組織
團市委根據各個園區聚集企業類型的不同,結合園區特色,設立經濟開發區團工委、塑料城管委會團工委、裘皮城團支部等6家園區團組織,構建與園區共建、共融、共促工作格局,推動功能型園區團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統籌團屬資源,創新探索“三大驅動”,全方位激發非公企業團員青年活力。
創新制度驅動
堅持“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指導非公企業團組織規范使用智慧團建系統進行團員管理,上墻團的制度和標志,定期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和團組織生活日,加強非公企業團組織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創新活動驅動
聚焦青年創業創新、婚戀交友等實際需求,開展“斜杠青年”系列沙龍活動、青創分享會等活動,全方位助力成長成才。依托“舜江青語”理論宣講聯盟,面向非公企業團員青年開展常態化宣講,讓青年“說”給青年聽,讓青年帶動青年學,為非公企業團建注入新動能。
創新激勵驅動
從非公企業中挖掘培養優秀團干部,改革以來,3名非公企業優秀團干部擔任團市委兼職副書記和兼職副部長。此外,在推優入團方面,發展團員名額優先向對標定級為“五星級”的非公企業團組織傾斜。


積極發揮非公企業團組織引領、凝聚、服務青年的作用,把握“三大聚焦”,推進非公企業團建提質增效。
聚焦人才培育
充分調動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創建“青年文明號”、爭當“青年崗位能手”和“青年工匠”為載體,各級非公企業團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20余次,參與人數超過800人,成功推選省級“青年工匠”22人,涌現了一批青年英才。

聚焦服務大局
面對疫情防控、抗臺防汛等大考大戰,各級非公企業團組織紛紛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參與團員青年超過2300人次,筑起了一道道青春防線。同時,各級非公企業團組織根據企業特點,組建了“金融幫幫團”“豐收幫幫團”等,有效凝聚了共青團各條戰線力量,全面助力共同富裕。

聚焦城市融入
改革以來,各級非公企業團組織新建8家“青年之家”,為外賣小哥、快遞員、新市民子女等群體推出10項服務清單。其中舜宇集團團委打造了“青宇”團建工作品牌,積極推動企業“成長之家”、“活力之家”、“文明之家”、“幸福之家”建設,讓非姚籍團員青年盡快融入大家庭。


作者:團寧波余姚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