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建培訓機構(北京一建培訓機構排名)
仰望星空,和宇宙“對話”,在成都即將成為現實。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的配套平臺,位于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的宇宙線物理研究與探測技術研究平臺將于今年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作為其運營單位將同期正式運營。與此同時,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工程也將完成財務、資產、檔案專項驗收,開啟新的科學研究進程。
未來,將有更多研究成果,從成都這個研究中心產生。
看進展:
研究中心大樓已建設成型
4月8日,天氣回暖。興隆湖畔,研究中心工地大樓的工人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正加緊速度有序施工。
研究中心大樓共6層,目前已建設成型,建筑外立面統一成園區的淡黃和古樸紅配色,工人正在進行幕墻和室內裝飾裝修。
與周圍方方正正的建筑不一樣的是,研究中心大樓一樓有兩層樓高的裝配大廳。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建成后的裝配大廳將作為大型設備的裝配拼裝測試車間,如拉索用到的野外大型設備:口徑6米的廣角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等。
201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四川天府新區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中心現已引進宇宙線研究、探測器研發等專業的高端人才數十人,均來自拉索工程建設團隊。除了裝配大廳,研究中心的大樓內部以實驗室、數據室居多,主要開展宇宙線物理及其相關探測技術的研究,建立宇宙線研究實驗室、探測技術研發實驗室、高海拔觀測及驗證實驗室。

項目現場
談意義:
將“拉索”的科研成果留在四川
為何要在成都建研究中心?這要從“拉索”說起。
“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縣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由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承擔。“拉索”已于去年年底正式通過性能工藝驗收,并正式進入科學運行階段。
“拉索”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曹臻表示,拉索以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以及相關的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研究為核心科學目標,正式開始科學運行后每天可以積累1.7億個超高能宇宙線事例和20多億個甚高能宇宙線事例。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團隊在保證拉索全陣列如期建成的同時,科學成果也同期產出,并產生了突破性的科學發現,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1年度拉索項目發表具有代表性的期刊論文累計27篇、會議論文25篇,取得技術專利5項。其中,去年5月,中科院高能所與Springer Nature在北京聯合舉辦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重大科學成果新聞發布會,拉索在銀河系內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記錄到能量達1.4拍電子伏的伽馬光子,這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的傳統認知,開啟了 “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
四川天府新區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拉索強大的實驗環境,通過平臺的技術研發極大地提高拉索的研究潛力,推動中國宇宙線研究和粒子探測技術發展,并把研發成功的相關技術推向應用領域。研究中心建成后,拉索部分數據分析的工作將在中心完成。

項目現場
談計劃:
未來將在這些領域開展研究
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研究中心將廣泛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凝聚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頂尖隊伍,深度開展拉索的物理研究,充分發揮拉索在宇宙線研究以及相關探測技術應用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效地開展多學科、多領域的前沿研究,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科研機構和對全國科學家開放的國家研究基地。同時,研究中心堅持以科研為中心,科研與教育并舉,出成果與出人才并重,緊密結合科研工作,培養高級科技創新人才,完善學科建設,帶動以宇宙線為核心的相關學科發展,為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提供平臺。
具體來看,研究中心宇宙線研究實驗室、探測技術研發實驗室、高海拔觀測及驗證實驗室未來將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1、開展甚高能伽馬天文、膝區宇宙線物理、暗物質等新物理探索、超高能中微子物理、極高能宇宙線物理研究;開展以宇宙線數據研究為基礎的相關交叉學科以及高原特色的相關科學研究;
2、開展探測器關鍵技術的相關研究;
3、開展技術研發過程中所涉及關鍵部件的測試與驗證;
4、野外驗證實驗室針對實驗設施運行穩定開展的驗證性實驗。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