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拓展活動(大連拓展培訓)
暑假臨近,7 月 9 日,教育部印發《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引導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工作,這在家長看來,"官方"假期托管就要來了,雖然目前大連尚無進一步落地的消息,但關于"暑假托管"已經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暑假孩子哪托管? 鼓勵學校積極承擔
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校家長更放心
自 6 月中旬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等地已出臺關于暑期托管服務的相關政策或開設了托管班。各地托管服務面向的大多是當地的小學生,且多地均要求優先滿足亟需服務群體。7 月 9 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消息稱,為滿足廣大家長需求、解決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引導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工作。
"地方教育部門要從本地實際出發,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積極承擔學生暑期托管服務工作。"針對暑假托管服務,《通知》中明確鼓勵學校積極承擔,這也就意味著校園或將成為暑期托管的"主力軍"。
"這樣真好,把孩子放在學校里更安全,家長更放心。"雖然大連還沒有相關消息落地,但是家長陸女士就像已經看到了曙光。和大多數雙職工家庭一樣,每年來到寒暑假,孩子的看護問題就成了大難題。
看到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后,家長賴女士把校外托管班的暑期招生廣告先放在了一邊,她想等一等,如果孩子所在的學校能夠提供暑期托管服務,她優先選擇學校。
"去年把孩子放在了校外托管班,活動空間小不說,那時間安排的和平時上學沒有太大區別,感覺孩子的童年沒了假期可期盼,太可憐了。"賴女士說。她告訴記者,如果校園托管能帶著孩子完成暑假作業之外,多安排一些文體活動,讓孩子玩好,她會非常高興。
孩子托管誰來"管"? 引導老師志愿參與
老師:如何平衡老師家校之間的需求?
和家長們對"官方"托管的暢所欲言不同,面對記者采訪,不少老師欲言又止,有的甚至直接回避了這個話題。
"學校成了托管班,家長減負了,校園和教師是否會超負。"某小學校長表示。
事實上,這位校長的擔心道出了不少教師的心聲。一位與記者熟識的教師坦言,很多教師本身也是雙職工家庭,如何平衡家校之間各自需求也是個難題。另外她表示沒想好如何定位教師在暑假托管中的身份,"不需要教學,而只是看護,那這個角色有沒有不可替代性"。
記者看到針對教師的權益保障問題,《通知》中明確提出,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志愿參與學生暑期托管服務,不得強制。對志愿參與的教師應給予適當補助,并將志愿服務表現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既要保障教師暑假必要的休息時間,也要給教師參與暑期教研、培訓留出時間。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要積極拓寬資源渠道,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教育基地等社會教育資源,積極吸納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專業人士等參與學校托管服務。
記者查詢試點城市的政策發現,很多城市在具體落實上采取了相對靈活的辦法,家長可以自行選擇托管時段,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值班日期。
"官方"托管怎么托?以看護為主,不得集體補課
家長:希望官方托管引入藝體興趣拓展內容
"官方"托管怎么托?采訪中記者發現這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按照《通知》中的指導意見,"應以看護為主,確保學生能夠得到充分休息。提供托管服務的學校應開放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等各類資源設施,在做好看護的同時,合理組織提供一些集體游戲活動、文體活動、閱讀指導、綜合實踐、興趣拓展、作業輔導等服務,不得組織集體補課、講授新課"。
采訪中記者發現,官方托管的收費價格是家長最放心的一個問題。按照《通知》中的指導意見,"可參照課后服務相關政策,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
家長普遍認為,堅持公益普惠原則,大大減輕了家長們的負擔。受訪家長說,之前每年暑假都因為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花費不少錢,不僅如此還要提前考察資質、上課地點,需要家長做好時間管理,防止不同的興趣班時間沖突,而即便提前安排妥當,實行起來每天就像趕場一樣,家長累孩子也累。
"如果校園暑期托管能夠引入一些藝體興趣拓展內容,那就太好了。"家長表示。
你家孩子愿意去上托管班嗎?
心理專家:家長應重視假期期間的教育和陪伴
"你家孩子愿意去上托管班嗎?"盡管《通知》中明確"暑期托管服務主要面向確有需求的家庭和學生,并由家長學生自愿選擇參加,不得強制要求學生參加",然而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面對校外托管還是校內托管,不少家長并沒有把"孩子是否愿意參加"當做重要要素去考慮,而更多的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在選擇。
調查中記者發現,其中固然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但也有些家長明明可以創造條件陪伴孩子,但依然希望借助假期實現"培優拔尖"或"彎道超車",把孩子的暑假塞得滿滿當當。
采訪中,家長顧女士算是個例外,她告訴記者雖然也是雙職工家庭,但是夫妻倆會選擇在暑假休年假,先輪流陪孩子,年假用完后則會把孩子送到雙方老人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課本上的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里的知識課本上不一定能學到,孩子還小,愛玩是天性,不要從小就束縛了自由。"顧女士說。
有心理專家指出,假期是加強親子互動的黃金時期,作為家長,應重視在假期期間的家庭教育和陪伴,避免將孩子往各類教輔培訓機構或者托管班"一送了之"。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首席記者于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