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素質拓展(廣州團隊拓展游戲)
南都訊 兩會進行時,“雙減”熱話題。
“‘雙減’政策出臺后,廣東始終堅持走在全國前列,扎實推進‘雙減’治理?!痹诮衲陱V東省兩會上,廣東“雙減”工作就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肯定和贊揚。
“支持、引導校外培訓機構積極探索服務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等領域”
“科學確定藝術中考方式和分數權重,避免美育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為推動“雙減”繼續走實走深,切實辦人民滿意教育,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敏銳捕捉現有“雙減”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為構建教育新生態提供智力支持。
成效
全省9009所學校提供課后服務 學生參與率達71.22%
“雙減”近半年,卓有成效。
南都記者了解到,“雙減”政策發布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精心謀劃部署,高位一體化推進。省教育廳扎實開展“雙減”工作,以“六項管理”(作業、睡眠、手機、體質、讀物、考試管理)為抓手,聚焦校內、校外兩條主線,精準施策。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舉行“雙減”工作新聞通氣會,介紹了當前全省“雙減”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校內,提質增效。全面提高作業管理水平、著力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廣東從這三方面著手,打牢基礎,綜合治理。其中,當前廣東省義務教育學校14885所,100%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100%的學校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全省義務教育學校除寄宿制學校、村?。ń虒W點)外,需開展課后服務的9009所學校已100%提供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達71.22%;全省有44.14%的學校提供課外閱讀課程,40.67%的學校提供戶外體育類課程,35.89%的學校提供藝術類課程。
校外,規范治理。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現有義務教育學科類線下、線上培訓機構壓減率分別達到96%、86%,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得到全面規范,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有效減輕。

坐躺椅讓學生美美地睡個午覺。
事實上,作為全國推進“雙減”工作試點城市之一,廣州如何答好“減負”這道必答題、做好“提質”這篇大文章,廣州教育一直在努力。其中,聚焦校內課后服務,實現有托底的“減負”;聚焦校外培訓治理,實現有根基的“減負”。
目前,廣州義務教育階段校內課后服務參與學生人數111.3萬,占學生總數的85%;其中有80%的孩子午休能平躺睡。半年下來,機構總量、培訓課時、參培人數、招生規模和預收費實現五個“極大減少”,減少比例均超98%;學生校外培訓、家庭教育支出、家長相應精力三個“負擔”均得到有效減輕。
點贊
廣東始終堅持走在全國前列,扎實推進“雙減”治理
人民滿意,就是“雙減”成績的最佳體現。根據教育部“雙減”調查問卷統計數據,廣東省共有801萬位家長及學生參與了問卷填寫,其中94.9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94.72%的學生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當前正值兩會期間,廣東省政協委員、汕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汕頭市委會主委劉輝高度評價廣東“雙減”工作,認為廣東始終堅持走在全國前列,扎實推進“雙減”治理;許多措施較好地抑制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無序發展,成效顯著。
“我省‘雙減’工作雖開局良好,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開始,‘雙減’是一個系統工程,落實‘雙減’工作的任務涉及基礎教育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綜合改革、重大改革,沒有退路?!痹谌 半p減”工作通氣會上,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如是說道。
據南都記者觀察,今年廣東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雙減”話題,圍繞校外規范治理、校內減負提質兩條主線建言獻策。
關注校內托管
建議引進校外的優質機構、優秀師資參與托管合作
今年省兩會上,有民建界別委員非常關注校內課后托管問題,對當前學校托管工作存在以下幾點擔憂:比如托管的安全問題、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低年級孩子難安排、托管效果難評估、素質課程收費較高等。

廣州市東風西路小學,參加寒假籃球班的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協調性訓練。
對此,該委員提交了《“雙減”下加強校內托管管理的建議》。在安全問題方面,建議提高規范托管機構準入條件和明確托管人員資質、條件認定;建立校內托管應急長效機制,保證學生在托管期間不出現安全問題,能及時作出應對并妥善處理。
在托管內容方面,建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提供多樣化的托管內容,允許學生動態調整托管內容;豐富托管課程,可考慮引進校外優質的培訓機構或是優秀師資參與托管合作,增加素質拓展課程的吸引力、啟發性、趣味性。
在托管監管方面,建議出臺專門法律法規,明確監管部門具體職責,形成監管合力,推動建立規范有序的學生托管市場。
關注音體美教育
建議科學確定藝術中考方式和分數權重
省兩會上,民進廣東省委會提交了《關于以“雙減”推動“雙增” 全面加強和改進我省中小學音體美教育的提案》。
“據省教育廳統計,2020年全省小學音體美三科的教師缺額率分別為10.89%、9.57%、16.72%,并且存在音體美教師兼職學校其他工作現象,由此導致課程開設不足不齊,教師工作量過大?!痹撎岚钢刑岬?,廣東中小學音體美教育還存在師資配備普遍不齊不強、器材設施場地保障不足、評價體系還不完善、藝術教育有落入應試教育的趨勢等問題。

中大附屬外國語實驗學校結題展上,師生百人弦樂團用小提琴演奏經典曲目。
民進廣東省委會建議,加快補齊全省音體美教師缺口;在編制一時難以解決情況下,鼓勵引導省內高校音體美專業師范生到缺編中小學支教,聘用有教師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士兼課,向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購買服務。
加大投入整合資源改善教學條件。鼓勵中小學校音體美場館與周邊學校、社區共用共享,推進學校音體美場館課后和節假日對社會開放、公共音體美場館向學生(學校)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支持學校和社會音體美術場館合作開展音體美課程(活動),鼓勵學校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文化宮、勞動實踐基地等社會資源開展音體美活動。
健全完善評價監督機制。深化教學改革評價,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增加高中錄取分數權重,實施高中體育學業水平考試;構建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實施藝術類科目進中考,并納入高中招生計分科目。改進美育評價,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
此外,建議廣東省多向先行一步的兄弟省份學習取經,結合實際,科學確定藝術中考方式和分數權重,避免美育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關注體育老師缺編
建議引進退役運動員入學校做體育教練,彌補體育教師的不足
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教授李靜波也關注到“雙減”政策下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問題。他告訴記者:“我們不久前在廣州、佛山、清遠、云浮等地的中小學調研中發現,許多中心城市的學??傮w教師數量滿編的情況下,體育教師結構性缺編的問題較為普遍?!?/p>
在他看來,在當前教育的環境下,許多學校為了“升學率”,將一些體育教師的指標轉移給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專業的老師,導致了體育教師的短缺,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籃球場內,廣東省中小學生輪滑錦標賽火熱進行。
針對該情況,李靜波就配齊配強體育老師建言獻策。他建議,廣東省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根據《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督促檢查基礎教育中的體育教師編制,加強教育督導,科學教學評估,對存在問題的學校督促整改。
同時,加強體教融合力度,采取優惠政策,引進退役運動員入學校做體育教練,彌補體育教師的不足。加強師范教育的體育師資培訓,為基礎教育提供體育師資來源。加大農村山區學校的教育投入,提高師資待遇,吸引人才落地。
除此之外,多渠道開展人才引進工作,爭取在2022年前按學段配齊體育教師。
關注校外機構治理
探索發展“中介”型機構,兜底機構流失的教師資源
廣東省政協委員劉輝留意到,“雙減”政策下校外培訓機構疏通不足的現狀正逐步凸顯。比如,校外培訓機構仍有誘發群體性事件的社會風險;治理成效分層,小機構易成監管盲區;監管有余,疏導不足。他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寫入了《關于持續優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有序有效校外培訓市場的建議》在省兩會上提交。

2021年8月,深圳東門北路,寫字樓里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
為此他建議,探索建立分層分類治理機制,提升治理成效。根據企業的規模有針對性地展開監管和治理,尤其要注意對中小型機構的排查和監管;注意多方面調動資源,積極發揮民主黨派、婦聯、團委、關工委等不同社會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區網格、學校等中間組織加速形成家-校-社共同體。
同時,持續完善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發展引導機制。注重總結具有較強教學、助學以及內容研發能力的頭部企業經驗,實現校外培訓機構經驗向校內輸送、轉化,使校外培訓機構助力義務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有效補充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注重拓寬校外培訓機構轉型通道,支持、引導校外培訓機構積極探索服務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等領域,助推具有深厚專業素養的教培機構為高校、職校以及成校提供基礎課程教學外包或課程研發服務。
此外,還可以注重搭建中間平臺,探索發展“中介”型機構,兜底校外培訓機構流失教師資源,實現學校與教師勞動力市場的有效對接。
關注機構老師轉型
建議舉辦針對性招聘專場,增加再就業崗位
日前,民盟盟員、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軟件學院執行董事兼常務副校長遲云平也撰寫了《關于引導“雙減”政策下課外輔導從業人才再就業的建議》,針對教培機構老師再就業問題進行提案。
他建議,由人社部門、教育部門牽頭,會同各相關部門,舉辦針對性招聘專場,增加再就業崗位,做好再就業引導。各部門應結合目前教育行業發展現狀,加大事業編、雇員編和合同編教師的招聘力度和崗位數量;尤其是對于近年來擴充學校較多、師資較緊缺的區域,要從財政上給予傾斜,制定完善健全的師資補充和培養體系;舉辦針對性招聘專場,引導課外培訓機構失業教師進入公辦教育行業再就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引導教育回歸國家發展需要。整合各職業技術院校,積極拓展職業教育升學通道,增加職業教育院校的數量和從業人員規模。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結合公辦學校課后托管服務,培育和選拔一批管理規范,質量上乘的素質教育企業參與到課后托管中來,逐步引導學科類課外培訓教育機構人員向素質教育行業教學、管理崗位轉化。
統籌:尹來 游曼妮
采寫:南都記者 孫小鵬 實習生 王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