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門團建(全面的北京團建方案)
隨著“身份”更加清晰和政府注入“第一推動力”,延慶區社區社會組織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逐步朝著規范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成為京郊大地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

長城藍文藝志愿者來到敬老院為老人理發
“草根”組織轉正居家養老工作是建設和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延慶區香水園街道高塔社區,有一支以為老人提供巡視探訪、關愛幫扶服務為使命的華齡風采志愿服務隊。目前,志愿者人數達36人,平均年齡56歲,在社區執勤、社區環境、為老服務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高塔社區屬于老舊小區,是香水園街道中較大的社區,老齡化較為嚴重。在華齡風采志愿服務隊成立之前,社區并沒有助老服務隊,更別說品牌社區社會組織。2020年12月,延慶區和誠社會工作事務所承接了香水園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項目,在深入高塔社區調研時,社工們也發現了這一問題。
“我們與曾參與過項目的志愿者保持著聯系。通過志愿者信息檔案,我們聯絡高塔社區志愿者,瞄準為老服務需求,組建了高塔社區華齡風采志愿服務隊?!焙驼\社會工作事務所社工韋煥煥說。
成立隊伍只是第一步。在和誠社會工作事務所、高塔社區推動下,2021年5月,高塔社區華齡風采志愿服務隊成功完成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坝辛松矸?,我們成為一支有方向、有組織的志愿服務隊。社工事務所、社區都常與我們合作開展志愿服務?!比A齡風采志愿服務隊隊長宋懷琴體會到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和誠社會工作事務所相關負責人李文秀說,華齡風采志愿服務隊從無到有,從幾個志愿者到結成一個服務隊,從隊伍松散到成功備案,從沒有服務方向到明確為老服務理念,從沒有項目意識到學會項目策劃申報,一步步走來都在體現孵化基地的培育理念,目前該服務隊已經成為高塔社區品牌社區社會組織。
說到社區社會組織,有人可能有點陌生。根據北京市民政局印發的《北京市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工作規則》,社區社會組織是指由社區居民發起成立,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公益慈善、鄰里互助、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且暫不具備法人登記條件的非營利組織。
“社區社會組織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之一,它們由社區居民自愿發起,在社區開展公益活動。為了確保其健康有序發展,我們積極引導這些組織到鄉鎮街道備案成為社區社會組織?!毖討c區民政局社區黨建和社會組織科負責人趙建國說。
服務提檔升級對于“老牌”社區社會組織來說,抓好隊伍建設是推動社區社會組織持續向上發展的關鍵。
成立于2017年的川北西社區東望志愿者服務隊,雖然在2020年12月實現備案,但志愿者年齡偏大,人員流動性比較高,在不少居民眼里,隊伍的角色就是“跑跑龍套”“打打雜”。
為把社區社會組織“扶上馬”再“送一程”,和誠社會工作事務所加入到社區社會組織培育中來,對團隊組織架構不斷優化、幫助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制度建設、組織宣傳、小微項目支持、優勢資源共享,幫助這支隊伍從發展困境中跳脫出來。社工們還協助服務隊負責人培養隊伍內的骨干成員,以骨干成員為核心,一個骨干成員帶領幾個普通成員,以點帶面,積極凝聚團隊力量。
“經過社工培育,我們成功自主完成了‘助力冬奧維護整治環境專項活動’項目申報,這是我們書寫的第一份項目書,也是這支老牌隊伍全新的開始?!睎|望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興奮地表示。
相比于東望志愿者服務隊的提質增效,2013年成立的長城藍文藝助老助殘志愿服務隊同樣不滿足于現狀。在2021年11月成為備案社區社會組織后,服務隊規范組織內部治理結構,不斷發展壯大,并于今年1月12日登記注冊為北京市延慶區長城藍文藝志愿者協會。目前,協會在志愿北京平臺實名注冊435人,經常參加志愿服務的志愿者達到120人,平均年齡50歲左右。他們利用“文明實踐”文藝文化宣傳的形式,在全區開展助老助殘志愿服務,傳播宣傳黨的理論政策,舉辦文化文藝演出,豐富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現在一切都是按章辦事、依規行事?!毖討c區長城藍文藝志愿者協會負責人喬淑芬深感團隊正在朝著規范、專業的路子走,“比如,協會有了財務部、培訓部、宣傳部等5個部門;承接了小V項目;積極申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志愿服務V創投計劃’,獲得市里的支持?!?/p>
社區社會組織已經成為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抓手,逐漸為各個部門所倚重,由此形成的“社會合力”已經初現端倪。

長城藍文藝志愿者給老人包餃子
雨后春筍般增長的背后目前,延慶區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初見成效。為民服務、公益慈善、鄰里互助、文體娛樂……更多“熱心腸”的人被聚合在一起,很多“暖人心”的事不再是偶發事件。截至2022年3月25日,延慶區備案社區社會組織共3678家,其中城區3個街道已達530家。
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增長,離不開政府注入“第一推動力”?!皩τ谶@些服務于社區(村)的備案組織來說,政府應當給予鼓勵扶持,讓公益組織壯大起來?!痹谘討c區民政局二級調研員康建國看來,社區居民需求的內容和層次越來越多元,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自主意愿和主體意識有所增強,但是參與機會、渠道和平臺則較為有限。而社區社會組織把這些熱心居民聚在一起,為居民參與社區服務提供有效渠道,同時作為社區居民的共同體,其也有助于推動社區互助和熟人社區建設。
開會找不到場地、開展活動找不到方向、實施項目沒有資源、不知道怎么寫項目書……社區社會組織遇到的各種難題怎么解決?延慶區的做法是以“孵化、培育、聯結”的方式,實現了“低門檻”接受各類組織申請,為它們提供初期孵化、政策咨詢、人員培訓、項目指導、質量詢問等“大管家”式服務。同時推動街鄉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指導街道鄉鎮籌建街鄉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為轄區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孵化、培育等服務。
此外,延慶區還與海淀區社會組織支持與發展中心、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結對,共同指導3個街道備案349家社區社會組織,并幫助街道培育孵化了9個品牌社區社會組織。
量變到質變難度不小正式登記的比例穩中有升、備案組織逐步增多,但從總體看,社區社會組織發展仍任重道遠。趙建國認為,目前扎根在城鄉社區的社會組織數量確實可觀,但品牌少,特別是自身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相對不足,存在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組織制度建設薄弱等問題。
從社工的角度,李文秀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當前社區社會組織雖然態度積極,參與性強,但專業知識不足。因此,提高社區社會組織骨干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他們的文案書寫和開展服務的能力,以及了解項目申報的流程、途徑等都十分重要。
“從量變到質變,這條路并不好走。”康建國指出,社區社會組織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既需要政府層面的系統支持,也需要社區社會組織更專業和規范化的運作,更需要社會公眾的深度認知和參與。他表示,下一步延慶區將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組織培育與孵化等相關制度。同時要轉變管理方式,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加強制度建設、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
民政部于2020年發布的《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中明確指出,“從2021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通過實施一批項目計劃和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健全制度,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更好發揮作用”。延慶區堅持認真落實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有關部署,今年將在15個鄉鎮建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打造基層治理創新的社區社會組織延慶品牌。
文字:《北京社區報》記者 張美榮
圖片:長城藍文藝志愿者協會供圖
編輯:佳祥 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