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拓展基地(南京團建的地方)
往改革成效、探索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起步之年。
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怎么繼續高質量發展南京片區?如何繼續高標準建設南京片區?

3月8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朱勤虎一行來到新區調研。市委常委、副市長邢正軍,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時新峰,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保平、陳潺嵋、林其坤參加。

座談會上,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支持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南京片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李保平匯報江北新區市場監管領域相關工作情況。隨后,省、市、新區圍繞如何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意見、更快推進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互動交流。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支持發展的具體舉措
都有哪些?
快跟小北來看全文

1. 支持南京片區申報進口生物制品通關備案和首次進口化學藥品通關備案職能,并提供技術服務;擬在2022年6月前,將一次性進口研究用對照藥品審批交由南京片區辦理。
2. 支持南京片區建設境外參比制劑采購服務平臺,并搭建藥品研發企業采購已上市藥品的快捷通道,降低藥品研發、質量和療效一致評價等成本。
3. 支持南京片區設立藥品審評分中心,為創新藥械申報、審評和現場核查提供便利;將區內擁有產品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具有重大臨床價值的創新藥械注冊申請,列入特殊審評審批范圍,予以優先辦理。
4. 支持南京片區計量測試中心開展醫療器械注冊檢驗工作,省醫療器械檢驗所加大對計量測試中心的培訓指導力度,幫助計量測試中心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為南京片區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服務。
5. 支持南京片區實施商事主體智慧登記;最大限度在企業名稱、經營范圍等登記事項上提供登記便利,幫助企業大幅降低制度性成本;開展住所(經營場所)申報信息在線核驗,實行“一照多址”和住所(經營場所)信息申報承諾制;持續推進注銷登記便利化工作,強化與許可等環節的協同辦理,開展企業“1+N” 注銷套餐辦改革試點。
6. 支持南京片區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作為網上辦理各類事項的合法有效身份證明和電子簽名手段;為南京片區共享全省企業信用系統數據、運用“三品一械”廣告審批信息化系統提供便利。
7.支持南京片區實施行政許可省級事項精準賦權,指導南京片區做好委托許可事項辦理;對南京片區許可申請市場主體實施評審早期介入機制,對南京片區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實施一對一重點幫扶。
8.支持南京片區建設質量發展與先進技術應用研究院江北分院,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建設生物醫藥產業、智能制造產業質量服務工作站,建立首席質量官線上培訓平臺。
9. 指導南京片區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產業企業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研制,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指導南京片區企業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服務機制,妥善應對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
10. 指導南京片區推進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指導區內企業申報“江蘇精品”和能源管理體系、化工行業整合型管理體系、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并指導申請有關認證項目的財政獎補。
11. 支持南京片區推進國家智能測控產品質檢中心、省健康相關產品質檢中心建設,打造集檢測、認證、標準、培訓、科研于一體的高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創新中心。
12. 支持南京片區高質量建設省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引進高端品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培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保險等業態;在南京片區深化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審批告知承諾制試點。
13. 支持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新增節能環保產業專利審查服務,并依托該中心,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產業關鍵技術領域發明專利予以優先審查,開展專利快速預審、確權、維權和協同保護工作。
14. 支持南京片區深化知識產權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圍繞知識產權運營開展制度創新,支持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知識產權金融領域中的應用,探索多領域、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
15. 支持南京片區建成首批省級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在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產業領域創建一批商業秘密保護示范企業;推廣運用商業秘密在線保護平臺,對南京片區企業申請商業秘密鑒定提供指引和幫助。
16. 指導南京片區建立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開展對南京片區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反壟斷合規指導,加強對經營者集中的反壟斷審查輔導。
17. 支持南京片區啟動一體化智慧監管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并與省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對接,實時共享行政審批、執法監管、投訴舉報等數據;推進省級“雙隨機、一公開”創新試點,為南京片區深化非現場監管、部門聯合監管、分級分類監管提供政策指導與技術支持。
近年來,江北新區緊抓“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這“三區一平臺”的功能定位,始終以創新為靈魂底色,以發展為首要任務。2021年新區直管區GDP突破256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4%,綜合實力位居國家級新區第6位;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中歐迷你硅谷等一批創新中心落地,“四融”創新生態生生不息,“兩城一中心”主導產業持續鮮明發展,去年實現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產業營收超50%、30%的逆勢增長;科技賦能社會治理,桃湖公園、淺山休閑公園等一批民生工程啟動投用,南醫大四附院等一批醫療教育資源落地,宜居宜業宜創的新主城形象正日益豐滿。

羅群表示,本次支持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舉措,將對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既是賦權也是賦能,為“雙區”未來發展插上了強勁翅膀。

邢正軍表示,政策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發展關鍵,“17條”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對新區來說是“及時雨”和“大禮包”,將促進新區打造新一輪政策高地;對南京也是一種鼓舞,接下來市和新區將用好用足政策,持續探索更加便利化、專業化的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

朱勤虎表示,新區在制度創新、產業集聚、人才吸引、環境營造等各方面表現優異,在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落實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主動作為,他用“新標桿”“新高地”“新引擎”形容活力四射的江北新區。本次“17條”政策有落實時間、有對應責任部門,未來,希望新區在不斷創新制度中,成為“示范區”“先行區”“試驗區”“樣板區”。

會前,朱勤虎一行調研了新區產業平臺、科技企業等。

素材來源 | 市場監督管理局
圖/文 | 林濤、周琴
發布| 苗鑫
審核 | 劉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