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基地首頁(拓展基地建設)
入職至今的核心工作,基本是圍繞網站頁面優化展開,具體來說是網站的首頁和商品詳情頁。在項目過程中,也進行了不同電商網站首頁和詳情頁的內容設計探索調研,一點總結分享給大家。

用戶需求概述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按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依次遞進。
生理需求泛指基本的生存需求,吃穿住行都可以歸納進來;安全需求指的是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財產安全、工作等;到最后一級的自我實現,則已經上升到了精神的層次,帶頭作用、價值觀、領導力等等。所以,電商可以滿足這其中的哪些需求呢?
從廣義角度來講,一切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交易的業務都可以歸到電商的范疇,并且電商發展至今,模式形態已然非常豐富,包括o2o、新零售等概念在內。最終的交易環節可能提前可能置后,可能在線上也可能在線下,但都離不開讓商品更高效得觸達用戶。
上述這些用戶需求,或多或少都可以通過物質得到滿足,無論是實物還是虛擬資產。因而可以說,電商的業務范疇可以涵蓋用戶所有層次的需求,或深或淺。
舉個例子:人們生存于世,需要一個能遮風避雨的住所,這個住所首先滿足了人們的生理需求,能??;其次,如果這是一套安全設施完備的房子,甚至還能增值,則可以滿足人們的安全需求,包括生理和財產。
再進一步,如果這套房子是坐落于市中心的別墅,價值不菲,那么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主人的實力,可以滿足一定的尊重需求;甚至因為這套房子價值太不菲了,已然成為了主人實力的象征,那么自我實現也可以通過這套房子有一定體現。針對這套房子,從找房到最終交易,都可以通過電商實現。
所以,電商的業務范疇,可以涵蓋人們有關物質,不論虛擬還是實物,所有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主要需求屬性&特點
電商的業務范疇如此之廣,詳盡研究的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這里筆者只就綜合類電商(淘寶、京東等)、生活服務類(美團、大眾點評、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去哪兒等)、大宗商品類(鏈家、瓜子二手車等)進行展開討論。
對于綜合類電商,用戶需求場景基本可以分為:
有明確的需求:朋友家的那款冰箱不錯,我也想買;有品類的需求:我想買冰箱、我想買海爾的冰箱(只要沒具體到某一個商品);閑逛類需求:我就想逛逛。綜合類電商的商品概念等同于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內容非常豐富。有的用戶需求明確,有的用戶想逛一逛碰碰眼緣,而用戶決策的考量范圍也比較廣:合不合眼緣、品質如何、價格如何、評價如何、物流速度怎樣···當然每種考量因素的權重根據不同商品會有所區別。
對于生活服務類電商,需求場景可能是:
有明確需求:昨天在朋友家吃的xxx不錯,我也買點兒做一做;那款旅行產品的評價很好,我也想買一個體驗一下;有品類需求:我想買菜、我想去旅游。生活服務類電商再細分下來,可以是快消類(生鮮蔬果等)和旅行團購類(旅行產品、團購服務等)。快消類區別于綜合類電商的一個重要場景因素是,用戶更注重交易的實效性,并且很多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交易。你可以等一件衣服等3天,但不能等一斤午飯需要的蔬菜等3天,以及考慮到運費,顯然家門口的店比另一個城區的店更合適。而旅行團購類商品,用戶往往更看重評價。
對于大宗商品類電商,需求場景可能是:
有明確需求:我想買一輛不超過10萬的奧迪a6、我想買一套一室一廳南北通透不超過100萬的房子;有品類需求:我想買一輛還不錯的車、我想買一套還不錯的房子。大宗類商品涉及的交易金額一般比較大,各種手續相對復雜,用戶往往更看重品質和服務。像房子、車子這種,網絡上的圖片和文字信息略顯單薄,基本需要實地“驗貨”。當然,隨著各種新技術如全景、3d、ar、vr逐漸發展成熟,讓用戶在網絡上即可“身臨其境”,并且能下購買決策,也不是不可能。
在上述這些需求分類里面,明確的需求和品類的需求,需要針對不同業務場景具體探討,大致是根據用戶選擇條件的顆粒度來進行歸類。而閑逛類需求,基本只會發生在綜合類電商中,因為當人們來到具體到某一品類的電商形態中時,必然是已經有某種購買需求的。

用戶行為路徑
用戶行為路徑的詳盡分析,需要具體到每一種電商形態中具體探討。整體而言,可以從新用戶、需求明確、品類需求、閑逛需求來進行劃分,具體如下:

頁面目標&方法匯總
根據用戶的行為路徑特點,可以得出電商首頁、詳情頁的頁面目標:
首頁:確認用戶目標位置,促進快速向下轉化;沒有目標時,創造目標;詳情頁:確認用戶對當前商品的意向值,促進決策;沒有意向時,拓展意向。首頁需要完成流量的精準分發,針對當前用戶的需求,引導至相應的下一級頁面;詳情頁,則需要詳盡且易讀得展示當前商品的內容,促進用戶完成決策。
先具體說說首頁內容設計,拿大宗二手商品舉個例子吧,受品類等實際情況所限,能來到首頁的用戶,基本是有需求的用戶,可是該用戶想要什么呢?
分為兩種情況,在用戶需求比較明確的情況下,直接給一個搜索-篩選入口即可,當然結果的展示策略會比較復雜,需要考量用戶行為、商品自身品質等,并且是按照sku維度還是按照spu維度進行展示,也是一個需要考慮清楚的問題。
二手商品并非標品,貌似天然是sku維度,但是當一名用戶想花10萬元選一輛車時,是推一堆大眾出來,還是將品牌聚合起來,展示出不同品牌呢?
這里還涉及到用戶路徑深度的問題,電商都有一個漏斗原理,用戶路徑越長,流失率越高。怎樣兼顧這幾類因素,給到用戶最合理的展示策略,是需要分情況具體討論的。
而對于需求不明確的用戶,此時在推薦展示策略方面,可能是最熱門的服務內容、品類標簽展示,因為熱門可能等于80%的用戶需求。對于老用戶,則是根據用戶瀏覽、收藏等行為圈出來的服務、商品露出,這是定量的精確的觸達。用戶在首頁找到下一級出口時,就需要一個包含更詳盡內容的頁面來承接,大概率是某一類商品的聚合頁,甚至可能是商品詳情頁,總之是接得住入口指向的頁面。
對于平臺服務繁多的情況,比如阿里、京東等,業務內容十分豐富且復雜,大家都想占據一個有利的流量入口,那么怎樣決定業務露出的優先級呢?
基本是兩條腿走路:用戶偏好和戰略推動。
用戶偏好即上述的根據用戶行為計算出的展示策略;而戰略推動,則是指公司重點推進的服務內容,這個不倚靠用戶的選擇,在推動業務時期,必然是強行推到用戶面前的選擇。至于具體展現形式,如下圖所示,內容雖然千千萬,但核心就是盡可能貼合用戶真實需求。

首頁
再來說說詳情頁的內容設計。電商的商品詳情頁是提袋轉化的最后一環,是用戶黃金購買流程中最重要的頁面,直接決定用戶買不買這件商品(對于大宗商品,可能是肯不肯花時間去實地看)。因此各家的商品詳情頁基本都是商品信息的堆積呈現,通過不同展示手段(圖片、視頻、圖文等)展現商品,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手段,提高用戶瀏覽效率,也會結合營銷、服務內容,促進用戶決策,最后還會提供流量出口,促進用戶再看、多看。
對于頁面具體的內容展示策略,這里就不展開討論了,本質還是需要跟業務定位相結合,才能打造出真正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詳情頁
寫在最后
首頁作為流量分發的首要頁面、詳情頁作為流量轉化的最后一環,重要性自不必說。各家在研究首頁、詳情頁應該怎樣滿足用戶需求、業務需求時,需要根據公司戰略和用戶的顯性、隱性需求進行系統化的適配,以此來取得平衡。
像電商這種起家就是商業變現的產品,怎樣平衡用戶需求和業務需求也是一個被反復探討的命題,好在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兩者已經從相對對立轉變成相輔相承了,前提是頁面需要活起來。這個入口究竟加不加,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是用戶知道。
根據用戶的行為反饋選擇性展示,用戶需要時就出現,不需要時硬懟也沒有意義,不斷的測試加數據分析,可以解決80%的爭議。
本文由 @ 葉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