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團建(10人左右的團建活動)
記者 | 周姝祺
編輯 |
團建已經成為職場人避之不及的一項活動了。近日,#年輕人為什么反感團建#登上話題熱搜。在一項有7768人參與的“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否會參加團建”的投票中,有6087人選擇了,“不會,團建是大型尷尬現場”。
團建是何時興起已經難以考證,百度百科給團建下的定義是“為了實現團隊績效及產出最大化而進行的一系列結構設計及人員激勵等團隊優化行為?!痹趯嶋H操作中,通常是用人單位組織戶外拓展、聚餐,增進團隊之間的感情。
不過,原本是為了提升員工凝聚力而開展的積極活動,到今天已經讓不少員工叫苦不迭。有戲稱,公司的離職潮有三波:被優化、年終獎后和團建后。
在熱搜話題下,不少網友反映了自己在公司經歷的奇葩團建。這些被大眾反感的團建項目有體能拉練的軍訓式、不允許請假的強制式、領導畫大餅的洗腦式、占用休息時間的加班式、準備才藝的文藝匯演式等。
體能拉練式最普遍的是素質拓展。員工會被打亂分成不同的幾個小組,一起進行各類不同的挑戰,比如爬越斷橋、鉆“電網”、翻高墻等。
有不少網友反映,在參加素拓的時候經常頂著大太陽被教練訓斥?!拔矣幸粋€瘦小的女同事在爬架子的時候不小心滑下來,兩只手被麻繩磨破了,非常疼,但還是被教練罵;其他同事表現不好也要被吆喝。”一名知乎網友在回答團建相關問題時寫道。
更讓員工反感的是,團建時間通常是選在休息日?!按蚬と恕焙貌蝗菀咨贤臧嗄軌驌碛凶约旱臅r間,卻還要拖著疲憊的身軀出門參加活動。因為路途遙遠,他們甚至起得比上班還要早。
程林最近跳槽到一家軟件公司上班,上周末剛參加了公司組織的團建。她告訴界面職場,當天他們需要乘坐三個多小時的大巴到鄰省的度假村,下午參加完團建就立即返回。為了能在一天完成所有的項目,她八點半就需要趕到集合地點。
“作為新人,可以和同事多點私下接觸機會是不錯,但是時間安排在周末,還要早起就真的很痛苦了?!背塘终f。
在996、大小周風氣席卷的互聯網行業,想要一個完整的周末更成了“奢求”。有字節跳動的員工發帖表示:“leader說要選個周末去團建,周五走周日回。那豈不是連續三周過不了兩天的周末,想哭?!?/p>
此外,團建通常不允許員工請假。一名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的員工透露,之前因為家中有急事所以沒能參加部門團建,結果被戴上了“可能要離職”、“組內不和諧”、“沒有團隊意識”等標簽。
另有一名私企員工表示,她在團建的前兩天剛好要做一個手術,而團建是要自駕去三個小時車程的地方爬山。擔心身體吃不消,她提前一周跟領導請假,但領導表示:沒有什么大事的話,手術推遲一下,第一次參加團建要抓住機會啊。
“我上一家單位的團建非常自由,每個人5000元,湊夠五個人就可以自由出行;部門團建也是去附近五星級酒店住一晚,玩游戲泡溫泉都可以,也不占用周末。珠玉在前,和領導請假失敗后,回工位就開始找下家了?!?/p>
對于不喜歡社交的年輕人來說,團建更是成了一種折磨。#年輕人為什么反感團建#話題下,有網友表示,團建是“花自己的錢自己的時間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吃不喜歡的飯菜做不喜歡的活動”。還有網友表示,“明明不熟,還要老團建,笑臉相迎,年輕人應付這些真的很累。”
據脈脈此前調研數據顯示,僅有10%的00后職場人喜歡團建;90后則達到21.57%。95后作為90后和00后的分水嶺,喜歡團建的人數和00后占比類似,為11.42%。在職場人看來,團建雖然熱鬧,并不能代表深層次的企業關懷。
本來是增強凝聚力的團建,最后卻變成“一地雞毛”。中青報評論文章指出,什么樣的團建是最好的團建,并沒有標準答案。但效果好的團建,一定是征求了廣泛意見而制訂、落實的,團建既然是為了“團”,那就讓大家一起來“建”,不要某個人、某些人“覺得”,而是要讓“大家覺得”,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如今職場以80后、90后為中堅力量,甚至出現了00后,這些人越來越強調個性,越來越注重個人空間,這種觀念并不必然削弱團隊凝聚力。只要團隊利益與個人利益相契合,關鍵時刻大家能一齊向前沖,團建的形式貌似也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