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拓展-其他(企業拓展培訓)
把特殊教育做到企業去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學生職業發展插上“自立的翅膀”
陳莎茵 施靜 林敏

學生在學習制香

學生在學習磚雕技藝
完成裁紙、壓花、粘貼,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卡通小紙人被生產出來,而完成這些工作的卻是4名特殊學生。這4名特殊學生都是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工作單位是紙行天下(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他們的就業,是學校抓好職業教育、依據學生特點精心培養的結果。
近年來,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提前對特殊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并依據學生特點開設課程。學校還通過與社會資源合作,建立培訓、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通過校企雙向融合來帶動學生就業。學校在把企業請到校園的同時,也把特殊教育做到企業,還把對學生的就業幫扶延伸到畢業后,為特殊學生的職業發展插上“自立的翅膀”,從而收獲了廣泛的社會好評。
多元課程
提前謀劃學生職業發展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設有小學、初中、職業高中三個學段,接收來自全市各區的聽障、智障、孤獨癥三類殘疾學生。特殊學生職業教育如何抓、特殊學生如何就業、如何讓他們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是學校一直關注的問題。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陳莎茵介紹,每名特殊學生雖然能力不及正常學生全面,但是他們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學校從初中起就為這些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在高中階段依據他們的特點為他們選擇專業,他們畢業后,學校還會繼續關心他們,把關愛延伸到企業。
紙行天下(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小華介紹,公司能接收這4名員工,得益于學校的因材施教,也得益于校企聯合培養。
近年來,學校通過校企精準對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協作,進行新一輪課程的調整,從而使職業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如學校增設了紙藝課程、洗車課程、家政課程,增加酒店保潔與餐廳服務等內容。學校還立足本地經濟發展,新設制香、磚雕等地方特色鮮明的課程。
據了解,學校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由早前的木工、縫紉、理發,發展至現在包括紙藝、面點、油畫、漆畫、磚雕、園藝、洗車、制香與香道多門課程,這些專業都充分考慮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市場需要而設置。
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徑向聯通”的特殊教育學校全方位育人支持系統。學校在國家課程框架指導下,針對特殊學生的障礙程度、生理心理特征、學習特點、個人興趣以及實際能力作出相應調整,實行靈活的高中教育。
在課程的實施上,學校則編制個別化、差異化、特色化的學生培養方案,并采用多維分類系統作為分層教學依據。學校依據學生的智商水平、社會適應能力、活動參與程度、所需個別化支持、個人興趣、未來規劃等6個維度將學生跨年級編班分組。如將同程度、能力相近的學生集中起來教學,以此減少學生個體差異對教學的影響。
2019年開始,學校通過多年實踐和研究,形成系列成果。學校的核心成果《我是校園保潔員》《發展性障礙學生高中入學評估與實操手冊》出版并在全國特殊學校職業教育推廣。
企業派教師到學校
學校把教育做到企業
有了完整的課程體系,學校在課程的實施上,特別是在職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實施上,做到特色發展,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企業派教師到學校,學校也把教育做到企業。
“我們不是簡單地把老師請到學校,也不是簡單地把學生送到企業,而是在與企業充分溝通的基礎上,讓企業了解特殊教育的特點,讓他們掌握特殊教育的技能,這樣才能讓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标惿鹫f。
搖動手動制香機,把香一根根整齊排好,再把制好的香品放進包裝盒,學生完成這些操作,動作雖然不是特別敏捷,但是卻十分精準,整個過程中,香品沒有一根被弄斷。這是學校制香專業學生學習與實踐的場景。
學校學習制香專業的學生現在有十多人,他們的家長正準備成立一個小型合作社,把孩子們集中起來,為制香企業代工生產一些產品,而企業則派出了工藝教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制香。學校認為,通過手工制香,能夠有效訓練特殊學生的手部精細動作,強化他們的記憶,而通過對香道文化的了解與嘗試操作,可以讓學生的內在涵養及文化氣質有所提升。
陳小華既是公司負責人,也曾以實踐教師的身份到校為學生進行職業培訓。為了更好地指導特殊學生,陳小華參加了“TEACCH初級教師培訓課程”“ABA基礎知識及技能教師培訓課程”“語言溝通障礙與矯正教師培訓課程”等的學習。掌握了這些知識,陳小華對學生的培訓顯得更加得心應手。
除了企業派教師到學校,學校也把教育做到企業。2020年6月,學校在陳小華所運營的“阿羅海紙的時代·愛心屋”設立就業實踐基地。陳小華和公司的紙藝老師輪流陪伴4名孤獨癥學生到愛心屋擔任“小小紙藝師”,他們一起教市民制作立體紙玩,同時還售賣自己的作品,獲得兼職報酬。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林敏認為,來到實踐基地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們的交往能力,他們能更多參與日常社會活動。
除了讓學生走入社會大課堂實習,陳小華還帶領學生來到自己的生產車間,學習裁紙、壓花、粘貼等生產技能。
孤獨癥學生小林的母親說:“孩子以前比較急躁,也不愛主動溝通,自從學習立體紙玩后,變得開朗多了,做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認可,他的自信心增強了??吹剿芎驼5暮⒆右黄鹜?,還能當小老師,非常欣慰?!?/p>
陳小華說,學生來公司實習,并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學校老師給予了很多的幫助,比如,老師會和我們一起,抓學生勞動態度、習慣和意識的養成,讓他們能在職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在實習中,學生時不時會發生一些小“意外”:有的學生突然站起來蹦蹦跳跳,有的突然大聲喊叫,老師們會立即上前安撫。
多方協同
把關愛延續到畢業后
“小施每天用心記配方,工作很認真,受到大家的認可?!睆B門“際淵的茶”公司負責人洪先生說。
面對密密麻麻的奶茶配方,學校高三學生小施下了很大的苦功。小施雖然有智力障礙,但他的專注度以及對技能的學習能力,獲得了同事們的好評。最近,在“際淵的茶”廈大店,三名分別患有聽障、孤獨癥、智力障礙的高三特殊學生都上崗了。這是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就業工作的一個側影?,F在,三名特殊學生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他們享受和其他員工一樣的待遇。
學校的很多學生屬于“發展性障礙者”,而推動“發展性障礙者”就業是殘疾人就業工作的重點與難點。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廈門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與鴻山慈善會共同組成領導小組,一起來支持這些特殊學生就業。雙方在特教公益活動、拓展特教志愿者群體、關愛特教老師、特殊群體全職業生涯陪伴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
近年來,學校通過不斷尋找社會合作資源,建立培訓、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再通過基地的培訓來帶動學生就業,為特殊學生插上自立的翅膀?,F在,多家企業與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一方面派老師來學校傳授技能,另一方面吸收學生到單位就業。
“特殊孩子就業,不是學校的單打獨斗,而是依托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協同來解決。”陳莎茵說。
現在,學校積極搭建家校社溝通交往平臺,通過家長團體輔導、講座、沙龍、志愿者服務等形式,從家校社協同育人的角度,為學生就業創造條件。學校還聯合廈門高校創設支持性就業模式,聯合社會力量提升殘疾人職業教育質量。
“學生就業,并不是企業的負擔,他們在企業很受歡迎?!碧亟虒W校教師施靜介紹,有的學生在酒店從事床上用品清洗工作,因為認真、專注、肯付出,深受用人單位青睞?!皩W生就業,并不是希望他們掙多少錢,取得多大的業績,重要的是讓他們自立,這樣既減輕了家庭負擔,也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精彩?!保惿鹗╈o 林敏)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