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拓展基地(建造拓展基地)


蘇家坨鎮/供圖
開欄語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敝腥A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情感積淀。把歷史的時針撥回到開天辟地的時刻: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而歷經充滿艱辛的崛起歷程,讓愛國主義已然內化成了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成為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里的精神基因,如今,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在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如何讓愛國主義傳統發揚光大,永久傳承,教育是永恒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也日益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
近日,我區新增8家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海淀區共有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2家,其中國家級基地7家,市級基地14家,區級基地31家。為讓更多市民認識并了解新增的8家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淀報》開設“打造沒有圍墻的‘愛國主義教育生態圈’”欄目,走進這8家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起砥礪新征程、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在北京陽臺山自然風景區內,有一條用石頭鋪成的古香道,凹凸不平,蜿蜒向上,在偌大的西山上,它是那么不起眼。但是,用“平凡而偉大”形容它卻再合適不過。這條古香道在抗戰時期,曾是通向晉察冀根據地的主要秘密交通線,被稱為“自行車上的駝峰航線”。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陽臺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向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們講述著大西山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故事。來到這里,就仿佛推開了一扇斑駁的門,穿梭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歷史長河之中。
聆聽先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陽臺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地處蘇家坨鎮。在1939至1949的近10年時間里,陽臺山的古香道作為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最重要的地下交通線,聯絡妙峰山敵后根據地。國際友人法國醫生貝熙葉通過這條交通線秘密向根據地輸送藥品;無線電專家林邁可也通過這條秘密線路避險奔赴延安支持抗戰;地下黨員如黃浩、吳來和、屈洪喜等革命烈士,都是通過這條線路為抗戰提供重要情報;中途經過的陽臺山金山寺,也曾作為戰地醫院為地下工作提供支持……
這里,也留下了眾多革命戰士的鮮血,多少共產黨員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犧牲于此,又有多少值得歌頌的英雄事跡發生于此。
在重走這條“紅色交通線”時,蘇家坨鎮老黨員姚志明給記者講述了鮮為人知的紅色大西山故事。姚志明的祖父就是為這片土地撒下熱血的姚金貴烈士,家住車耳營村。“我的祖父于1938年光榮入黨,抗戰時期任平郊游擊隊隊長,戰斗中曾負傷三次,最終因叛徒告密而壯烈犧牲?!痹诶先说挠绊懴拢χ久鞯母改赣?952年同時入黨,姚志明也在1983年加入黨組織,其女兒目前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紅色傳承在這個家庭中一代一代賡續不斷。
如今,這條“紅色交通線”雖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紅色基因卻一直傳承下來。
記者走在這條并不平坦的紅色交通線上,追憶崢嶸歲月的風雨路程,看今朝太平盛世,只能感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沿“紅色交通線”追尋建黨精神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紀念可歌可泣的革命奮斗史,陽臺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結合自身紅色文化元素、非遺文化和歷史遺跡,打造了陽臺山紅色文化體驗項目。
陽臺山景區紅色項目負責人董亮歌介紹,2021年,基地再次挖掘整合地區紅色資源,開發了以沉浸式體驗為內容的愛國主義研學、黨建、團建、紅色講解、展覽等特色項目?;I備設置了四組、100余處主題鮮明的陳列設施,2處紅色革命景觀,200平方米的黨史展廳,2000平方米的紅色沉浸式體驗劇場,為廣大游客體驗紅色歷史、接受黨史教育提供了適宜的場所。其中包括百年黨史百年大事記展,重現百年砥礪前行;紅色革命故事墻,完整講述海淀西山在抗戰中做出的貢獻;穿紅軍服重走秘密交通線,讓參與者再次體會革命艱辛;沉浸式話劇體驗“溫泉中學”,讓體驗者身臨其境,作為地下工作者重溫先輩的革命決心;紅色歷史知識測驗手機答題,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加強對黨建文化的宣傳。“我們爭取打造好本地的一個示范項目,助力形成大西山紅色旅游的一個新名片?!倍粮枵f。
未來,陽臺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將進一步發掘當地紅色資源,聯動大西山秘密交通線的支端,擴展紅色交通線的品牌影響力。并始終堅持以紅色教育為核心,以大西山豐富歷史資源為依托,開發陽臺山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紅色+科技、紅色+休閑農業等特色的產業結構,在傳承大西山紅色革命的同時,打造西山地區新的展示名片,助力實現大西山地區鄉村經濟發展。(記者 高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