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拓展培訓總結(戶外拓展訓練的心得)

1、到達培訓營地后,在教練的引導下,逐步活躍現場氣氛,主動和周圍的同事接觸,比如握手、捏捏肩、拍拍頭等等。個人缺乏積極主動和他人接觸。
2、小組分配完成后,選隊長時,沒有主動報名(新人基本不大可能);設計隊名、隊徽、隊呼,隊歌、隊形時,都是有組長帶領的幾個人完成的。我主動提出隊形和隊歌(陽光總在風雨后),隊長讓我來帶領大家,我也只能接受,關鍵時刻拒絕也不太合適。 最后我們上臺展示,分數墊底,主要是口號不齊,氣勢不強!
總結:作為隊長,應該第一時間分工明確,比如團隊30人,首先確定隊名,5個人設計隊徽,5個人想隊歌,5個人想隊呼,一起擺隊形,多練習幾遍!
3、(10人立桿,12人傳球,30人圍圈傳呼啦圈、30人呼喊“我們是最棒的”)名列第二,其實可以第一的!3分48秒,和第一名差距20秒!
總結:分工明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充分熟練項目;練習中發現易出問題的環節,并優化操作方法,即關鍵控制點把控;團隊協作,做好自己應該為他人做的事,相信團隊成員也能做好他應該為你做的事;項目間的銜接沒有做得流暢,訓練時間分配不到位,且通知隊員不全面;同時我以為下一個項目開始也要教練發號施令,實際不需要,一定要聽清規則,并理解規則,運用規則,甚至利用規則。
4、13塊板子帶30個人一起過20米長大河; 當時比較混亂,有同事提出直接把板子扔遠一點,直接跑到終點,我找教練確認過,20米13個板子,每個板子間距1.5米,肯定不行;有人提出背人;有人提出踩一半,另外一些人從另一半往前走;我們練習時,選擇盡量一個板子多站人,但是沒練好就開始比賽了! 作為隊長仍不知如何走最好,只能往前,讓大家盡可能讓一個板子多站人。比賽中發現隔壁隊直接鋪板子,一路往前走,原來距離并沒有1.5米;我們才改變方法,回到起點從新開始。
總結:分工明確,比如先讓其他人試練,隊長觀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理論方案分析,比如一個板子最多站多少只腳,一共多少只腳,多少只腳可以懸空;環境總是變化的,開始說20米,實際不一定20米,所以不要埋頭苦干,也要抬頭看看周邊的環境。
5、積木塊搭塔子,3個建筑師,不允許需要交流,關于塔子的信息給到不同的人;這個項目,作為隊長的我,完全是懵的,無法理解到隊員傳達的意思,也沒有認識到要搭一個什么樣子的塔,最后墊底,一層沒搭好,但有團隊搭了11層。
總結:對于沒有接觸過的事物,還是要從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出發,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問題分解;塔是什么樣子的?22層,不同層是什么顏色,如何搭塔?從第一層開始,一層一層往上搭 ;方法清楚后,依然是分工明確,比如建筑師1搭1-7,建筑師2搭8-14,建筑師3搭15-21,最后再拼接;溝通對于工作是極其重要的事,尤其要做到有效溝通。
6、圍圈甩繩子;作為隊長,積極配合隊員情緒,給予情緒支持,全力以赴,永不放棄,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