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突擊拓展訓練(極速拼接拓展訓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空軍作為戰略軍種,近年來圍繞“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目標,緊貼實戰要求練兵,以創新驅動軍事訓練轉型,構建起以“紅劍”“金頭盔”“金飛鏢”“藍盾”“擎電”等實戰化品牌為牽引的訓練新格局,一大批“金頭盔”“金飛鏢”飛行員以及“藍盾尖兵”等打仗人才脫穎而出,成為部隊戰斗力建設的中堅力量,部隊飛遠海、打實彈、練極限成為常態,訓練質效全面提升。
總臺央視記者 趙健:我現在是在空軍某機場,多架殲-16戰機正在按照紅藍編組準備起飛。在今天訓練中,他們將打破單位限制,讓來自不同單位的飛行員同機飛行、編隊對抗,從而實現深度融合、整體提升,這也是今年“金頭盔”對抗空戰考核的內容之一。

對抗空戰作為殲擊航空兵的主要作戰樣式,在參戰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飛行員技戰術水平的發揮對戰斗的勝負起著關鍵作用。在這場不同單位飛行員參加的混合空戰訓練中,飛行員丁佩和來自兄弟單位的飛行員就大膽采用了全新思路,在對手沒有做出反應之前,一舉將其“擊敗”。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 丁佩:每個單位他會有一個自己單位研究的一個方向、一個思路,然后前一批帶后一批,你帶的每一批人都會往這個方向去走,就容易走到一條胡同里。另一單位的話,他就不一樣,他可能他走的就是另一條思路、另一個胡同,你這樣兩個胡同一比較的話,各有自己好處有長處,然后我們融合到一起,那就有一條新的思路。

“金頭盔”對抗空戰作為空軍五大訓練品牌之一,主要由空軍殲擊機部隊飛行員參加,每年舉辦一次。自2011年以來,逐步實現由同型機對抗到異型機對抗,由單機對抗到編隊對抗,由計分制到擊落制,引導飛行員由關注頭盔到關注頭腦,關注隊友到關注對手,關注賽場到關注戰場,練為戰的觀念更加牢固。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 蔣解:每一研究都有新的發現,都有很多(方面)很多的認知都是有更新,更上一個層次。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大隊長 邱麟輝:更多的要素是通過“金頭盔”的比賽,促進每一名飛行員、每一名戰斗員空戰能力的提升,這才是核心的要素。

這是今年“金飛鏢”檢驗考核時的場景,來自空軍航空兵某團的“戰神”轟-6K機組,在全程設置作戰背景的考核條件下,與空軍其他轟炸機部隊多個機組同臺競技。陌生海域飛行、海上靶場投彈、異地機場起降等都為這次考核帶來了全新考驗,也讓賽場更加接近“戰場”。

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 徐征:從我們這幾年參加“金飛鏢”檢驗考核的情況來看,考核地域從大漠戈壁延伸至沿海腹地,考核內容從傳統突防突擊拓展為綜合素質檢驗,考核課目從單一臨空轟炸升級到二次限時補充打擊,自由度逐年遞增、“含戰量”越來越高,這也倒逼我們加強研究,提升勝戰本領。

這是近日正在西北戈壁進行的“藍盾”防空反導實彈戰術演習。導演部立足聯合防空反導作戰設置戰術背景,重點檢驗地面防空兵部隊應對復雜未知條件下多樣化空天威脅能力。參演的多支地空導彈兵部隊,重點研練體系條件下作戰籌劃、兵力投送、進駐就打、空地對抗、夜間機動、實彈抗擊等10多項訓練內容,防空反導一體化訓練模式正在形成。

空軍地導某旅旅長 姜豫生:“藍盾”是提升地導部隊防空反導能力的“磨刀石”,也是引領兵種部隊創新發展的風向標,能夠在這里同各路高手角逐競技,是對部隊實戰能力的全面錘煉,此次演練,我們更加重視在陌生地域,復雜電磁環境下,探索基于體系支撐的戰術戰法應用,提升多兵種地面聯合防空作戰效能。

與“金頭盔”“金飛鏢”“藍盾”等訓練平臺不同,空軍“擎電”品牌訓練更加突出信息化體系作戰,涵蓋了地面、空中多種作戰力量,牽引空軍電子戰能力全面提升??哲姟凹t劍”體系對抗則更加強調聯合作戰、體系制勝。

空軍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 劉云:我們的對抗空戰考核,就是“金頭盔”比武,跟我們的突防突擊考核,考驗的是我們的基礎的戰術水平,因為制空與對地,這是我們殲擊機航空兵的兩大核心作戰能力。像擎電演練是針對當前信息化作戰電磁領域的一個專項的演練。紅劍的話,他核心在考驗了你基礎水平以后,重在演練的是我們體系,融入體系的能力,體系作戰下怎么去籌劃戰役,怎么去作戰?

在“紅劍”體系對抗中,各戰區空軍及空防基地指揮班子帶所屬和配屬部隊參加,不編腳本、不組織預演、不向部隊提供戰時無法提供的情報信息,全程背對背進行對抗,實現從戰術向戰役、從單一機種向多兵機種、從傳統訓練向信息化訓練的轉變。

軍事專家 王明志:這個訓練體系在縱向上貫通了戰役和戰術,在橫向上覆蓋了空軍的主要兵種和主要作戰行動,在訓練的理念上由盯著自己進行訓練,轉變為盯著對手進行訓練;在訓練的空間向遠海、高原、夜間、超低空和網電作戰,在訓練內容上突出了未知、體系、聯合、精確和進攻,突出高強度、快節奏和無人化的高端對抗特征,以及強化了無戰不電這樣的意識,他對整個空軍的實戰化訓練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用品牌牽引,向打贏聚焦。近年來,空軍注重突出檢驗性、對抗性要求,不斷升級拓展五大實戰化訓練品牌,為提高部隊實戰能力提供了平臺依托,有力地促進了部隊的實戰意識,提升了實戰能力。如今,大機群遠程機動、海上對抗空戰、戰術空中加油、復雜電磁環境下體系對抗等實戰化課目訓練比重逐年加大,部隊上高原、赴遠洋、駐海島、飛邊界、長航時等實戰化訓練課目成為常態。(總臺央視記者 劉笑宇 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