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軍訓拓展訓練(長春拓展訓練基地)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苗祿權、石寧寧 等 責任編輯:武千妍
每年的暑假,都是各種軍訓和軍事夏令營最密集的時候。而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跟軍事沾邊的話題更熱。慶祝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大閱兵讓國人熱血沸騰,軍事題材影片《戰狼Ⅱ》更是刷爆了銀幕。然而,對參加第四屆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的248名學生來說,他們是更幸運的。因為,他們經歷了一次特殊的軍訓。
8月中旬,由教育部和軍委國防動員部共同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落下帷幕。本屆訓練營分兩個階段:先期的海上階段,學生們登上戚繼光艦,進行航海見習訓練;陸上階段則轉戰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進行識圖用圖、電磁頻譜管控、行軍拉練等軍事技能訓練和考核。
據全軍學生軍訓辦公室領導介紹,舉辦學生軍事訓練營,是中央部署學生軍訓改革任務的重要舉措,旨在探索與時代相適應的學生軍訓工作新路。2014年至今,軍地雙方已連續舉辦了四屆,訓練營圍繞強軍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著力研究解決學生軍訓工作的重難點問題,探索新形式、新內容,為學生軍訓改革工作提供了“范本”。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
軍事訓練營,探尋學生軍訓的正確打開方式
■苗祿權 中國國防報記者 石寧寧
參訓學生到海軍博物館參觀。高華玉 攝
從陸地走向海洋,多維度了解部隊
如何突破軍訓內容“老三樣”的窠臼?
隨艦航行、學習繪制海圖、走進核潛艇……雖然已閉營半個多月,參訓學生都已返回家鄉,可在“第四屆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微信群里,他們還在回味訓練、生活的點點滴滴。當然,談論最多的,仍是海軍,還有軍艦。
和許多同學一樣,來自湖北的參訓學生楊芳是第一次登上軍艦,只要一提起訓練營,她的話匣子就再也合不上了:“第一次站泊訓練,第一次海上值更……走進海軍,經歷了這么多第一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讓我終生難忘?!?/p>
走進海軍、登上軍艦——這正是此次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的創新之舉。以往學生軍訓,大多依托陸軍實施,而囿于多種因素所限,內容和形式有些老套,甚至會引來學生“吐槽”:“初中這樣訓,高中也這樣訓,到了大學還這樣訓,真沒意思!”學生們更希望從軍訓中不斷學到新知識、新技能,而不僅僅是踢正步、站軍姿、軍體拳這些一成不變的“老三樣”。
“開設軍事訓練營,旨在探索與時代相適應的學生軍訓工作新路子,切實把學生軍訓與國家安全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有機融合起來,通過讓學生走進部隊、走近軍人、融入國防,激發他們的愛軍尚武和參軍報國熱情。”軍委國防動員部民兵預備役局局長王文清介紹說。其實,以往三屆訓練營,組訓單位就通過組織學生觀摩八一飛行表演隊、東海艦隊水面艦艇部隊演練等,將學生軍訓承訓平臺向其他軍種拓展。第四屆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籌備之初,全軍學生軍訓辦公室就積極和海軍相關部門接洽,確定依托大連艦艇學院和戚繼光艦,為訓練營學生增加海訓內容。
隨著承訓平臺的拓展,學生們可以多維度、全方位地了解部隊,提升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這次訓練營增加海訓課目就是一次新嘗試。8月1日下午,軍艦離崗航行,學生們在班長的帶領下在甲板進行站泊訓練。望著漸漸遠去的城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劉耀龍興奮不已:“自豪感爆棚,真有種隨艦出征的感覺?!?/p>
陸上訓練階段,參訓學生來到陸航部隊觀摩武器裝備。高華玉 攝
實行錯峰訓練,整合訓練資源,開展基地輪訓
破解承訓力量不足的路徑在哪里?
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接受軍訓的大、中學生2000余萬人次,但由于承訓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軍訓工作質量的提升。
以黑龍江省為例。目前該省的學生軍事訓練全部由現役部隊承擔。然而,由于近幾年的高校擴招和駐地現役部隊精簡整編,產生了教員供需矛盾,再加上學校都集中在部隊野外駐訓的8、9月份安排學生軍訓,使得用人矛盾突出。
黑龍江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省有80所高校和664所高中,平均每年要訓練50萬學生,僅以1∶80展開,就需要教官6000多人次,這顯然是以戰備訓練為主要任務的現役部隊難以承受的。
為破解學生軍訓中存在的矛盾問題,2016年,軍委國防動員部研究制定《部隊承擔學生軍訓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承訓人員管理責任、派遣程序、選拔標準、崗前培訓等一系列措施,理順工作關系,落實軍地職責,進一步規范了學生軍訓工作秩序。
本屆訓練營有來自全國各地31個代表隊的248名學生參加,組辦方在承訓力量的選拔上也是頗下了一番功夫。為了圓滿完成海上軍訓任務,大連艦艇學院和戚繼光艦先期遴選了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海軍官兵擔任各代表隊班長,并對軍訓相關知識進行培訓。而后,將31個代表隊進行編組,安排學生按照軍艦上的時間表作息。
此次訓練營只是個縮影。記者了解到,為解決承訓力量不足的矛盾,有的省份已經實行錯峰軍訓,分期分批訓練大大緩解了部隊的承訓壓力。更讓人欣喜的是,還有的省份積極整合承訓力量資源,探索預備役訓練骨干、國防生、退役大學生士兵承擔學生軍事技能訓練任務的新途徑。
“基地輪訓也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關鍵是搞好頂層設計?!比妼W生軍訓辦公室領導介紹說。目前各省可以著眼學生軍訓基地化訓練的發展方向,根據學校布局情況,按照統籌規劃、集約高效、資源共享的思路,充分利用現有訓練基地的場地和承訓力量資源,改建擴建新建學生軍訓基地,有計劃、分批次組織學生到基地輪訓,這樣既可以有效解決承訓力量不足的矛盾,也可以提高學生軍訓質量效益。
既要練出兵味,也要突出趣味
怎樣調動青少年的參訓積極性?
8月11日,訓練營組織學生體驗激光交戰系統,31個代表隊的學生被重新分組,進行紅藍對抗賽,每組每次派出5人,手持仿真槍進行實戰模擬體驗。據介紹,這是江蘇省軍區專門為本屆訓練營新增的體驗課目,也是在學生軍訓中首次運用這套系統。
記者前期調查發現,部分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等各種教育裝進軍訓這個筐子,而軍事訓練時間能短則短,原本應持續2至3周被壓縮成1周;軍事訓練課目能減就減,比如軍事技能訓練中的單兵戰術動作、行軍、宿營、野外生存等課目,不少高校就漏訓;難度能降就降,過去組織學生行軍30、40公里徒步拉練,現在只是在學校操場或軍訓基地訓練場走5公里就算完成課目。
“軍訓軍訓,首先訓練課目要有‘軍味’,練出‘兵味’,也要突出趣味,吸引學生參與進來?!比妼W生軍訓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學生軍訓面臨的形勢任務變化很快,迫切要求軍地順勢而變調整軍訓形式和內容。這次訓練營打破了以往“走走隊列”等模式,注重訓練和體驗相結合,既安排了考核訓練等課目,又組織了航海訓練體驗;注重傳統與高新的結合,既開設了行軍拉練、識圖用圖等傳統課目,又新增了電磁頻譜管控、激光交戰對抗等高新內容,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參訓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參軍報國的熱情。
應該看到,學生軍事訓練營聚力學生軍訓改革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未來,學生軍訓工作將向著“立德樹人、強軍目標、軍地融合”的道路繼續前進,著力構建軍地協作、高效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學科定位準確、內容與時俱進、教學手段先進的教育教學體系,專職與兼職集合、部隊與學校共建的師資隊伍體系,以現役干部為骨干、民兵預備役部隊為支撐的承訓力量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有序、綜合效益顯著的學生軍訓新格局。
各方看法
我們在短短5天時間內,緊湊而飽滿地安排了甲板開營暨授旗儀式、八一宣誓暨簽名儀式、隆重升旗儀式、教唱主題歌曲、觀摩艦艇起拋錨、組織見習值更、站泊訓練、甲板聯歡會、甲板趣味運動會、班務會、海軍常識知識授課、收看慶祝建軍90周年電視直播、參觀停泊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豐富多彩、極具海軍特色的訓練內容。當代青年學生關注國防、熱愛軍隊的拳拳赤子之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訓練艦支隊劉海鷹)
短短12天的軍訓,從開營前稚嫩的小臉到閉營時堅毅的面龐,從最初集結時的新鮮好奇到離別時的依依不舍,從前期的各自為戰到訓練中的團結協作,學生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展現了他們的成長與變化。
我相信,對學生們來說,生命中有了這段苦與累、拼搏和收獲的經歷,一輩子都值得回憶。未來,不管遇到什么事,他們都會記得曾經的訓練營經歷,懷念曾經并肩作戰、見證彼此成長的日子。
(吉林省帶隊參謀朱峰)
作為專題式軍訓體驗活動,無論是課目設置還是活動后勤保障、項目編排都有濃厚的“軍味”。學生從民到兵的體驗,不僅長了見識、補了知識、交了朋友,而且培養了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更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我的隊員告訴我,面對八一軍旗時他心潮澎湃,面對剛毅的海軍戰士時他羨慕敬仰。我想,這就是軍事訓練營的魅力,這就是國防的力量。
(天津市帶隊老師鄧鵬)
這次軍訓感觸最深的就是海上訓練,刷新了我很多的認知。首先是對海洋國土的認識,以前只知道陸地國土960萬平方公里,不知道原來我國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權益保護任重道遠;其次是對部隊的認識,以前只了解步兵,現在接觸了潛艇兵,被他們的敬業奉獻深深感染;最后是對海軍的認識,提到海軍就想到甲午之殤,長這么大第一次登上軍艦,驚喜地看到軍艦上設施齊全、武器裝備先進,感動于背后科學家和艦員們的堅守和付出。
(廣東隊參訓學生李伊婷)
以規范促轉型走出新路子
■程如意
最近一段時間,由教育部、軍委國防動員部組織的第四屆全國學生軍事訓練營在朋友圈刷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國防效益和社會效益。許多參訓學生反映,這不僅是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更重要的是可以帶動、感染更多的身邊人熱愛國防、支持國防、投身國防。
我國自1985年開展學生軍訓試點以來,迄今已歷經32個年頭。32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學生軍訓工作緊緊圍繞國家人才培養戰略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取得了長足發展,為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訓練儲備高素質后備兵員作出了積極貢獻。從1985年剛開始試點時的52所高校、102所高中4萬余人參訓,到今天每年2000多所高校、22000所高中2000余萬人參訓,累計訓練大、中學生1.7億人,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四有”新人,為國防和軍隊建設輸送和儲備了一大批高素質兵員。
縱觀學生軍訓工作開展30多年來的歷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歷程,也是一個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歷程,在實踐過程中探索總結出了一條把學校政治教育與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學生德育教育與我軍優良傳統教育相結合、校風校紀教育與我軍條令條例教育相結合、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與軍事知識學習相結合的路子。目前,我國的學生軍訓工作已經基本實現了國辦發(2001)48號文件提出的普及化目標,正處于由普及化向規范化建設的轉型期。
當前,學生軍訓工作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最初的粗放式增長進入到規范化建設的高級階段,規范將是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學生軍訓工作的主題。只有推進規范化建設,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帶來的新挑戰,才能推動學生軍訓工作穩步向前、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才能發展,規范就是轉型。創立學生軍事訓練營的初衷,既是檢驗各地開展學生軍訓的實際效果,更是樹立各地學生軍訓的規范和標桿。每期軍事訓練營課目,既有按綱施訓所要求的課目,也有對新課目的探索和檢驗。學生軍訓改革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愿多組織一些類似學生軍事訓練營的大項活動,為學生軍訓改革把脈探位,積累經驗,把這項利國利民利軍的大事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