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拓展訓練公司(拓展訓練的常用項目)
2022年3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印發《關于公布2021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單位和前八批示范點監測合格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
廣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首次加入“縣”名錄,發展構架完整
據悉,根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開展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單位認定工作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監測的通知》(粵農農函〔2021〕957號)部署,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引導行業提質發展,各地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組織做好示范創建和監測工作。
經主體申報、縣市審核及監測、省組織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確定江門市開平、湛江市麻章區、韶關市仁化縣、河源市東源縣和梅州市梅縣區等5個縣(市、區)為2021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等20個鎮為示范鎮,廣州市花都區七溪地芳香產業基地等80個點為示范點,廣州市白云區流溪灣豐華園等358個前八批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繼續保留“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
廣東民宿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廣東省旅游協會民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徐靈枝分析,這是首次增加了“示范縣”的名錄,形成了縣-鎮-點,結合文旅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基本構建了廣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的一個發展體系,構架更完整;今年又有不少以民宿申報的新面孔,不少示范點都含有鄉村民宿的業態;這次公布的五個示范縣,除了鄉村旅游發展,比較突出的都是民宿產業發展的重點縣,可見,民宿不僅僅是一個鄉村住宿產品,還是當地全域發展的完整生態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托民宿,或可打造成一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微景區”,這或是未來廣東民宿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單位
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
《通知》強調,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單位是行業發展的排頭兵,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載體,拓展農業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多種功能,提升硬件設施和服務管理水平,促進了精細農業和美麗經濟發展。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還表示:2022年起,各地市要相應開展市、縣級鄉村休閑旅游示范單位創建認定工作,并作為省、國家級鄉村休閑旅游示范單位申報的前置條件。
案例
河源市東源縣田坑民宿文旅村:
研學、作坊和民宿
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河源市東源縣田坑民宿文旅村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曲龍村地處康禾國家溫泉森林公園內,是原河源第一黨支部所在地,坐擁生態、溫泉、人文和紅色四大資源優勢。
田坑民宿文旅村運營負責人鐘志明介紹,疫情防控期間,2021年做好全村資源的調查了解,進行了全新的規劃,確立了三大主要活動,首先是研學活動,紅色研學產品及生態研學和農事研學,這個主題推出后,很受歡迎,應時應季的農事研學活動尤其受歡迎,包括種水稻、種荷花、扒蓮藕等主題;調查中發現,康禾鎮曲龍村,村民多數年紀較大,生產力雖不大,但都是有“一技之長”,根據村民的實際情況,主辦方決定了打造13個作坊,發揮村民的技藝,去年,“蛋卷”“腐竹”等作坊的產品供不應求,目前“作坊”工程還在進行中。至此,田坑民宿文旅村確立了三個方向,“研學”“作坊”和“民宿”,相互帶動。



南都記者了解到,田坑民宿文旅村于2019年5月獲批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自主立項“南藥基地”,并于2019年12月開始與廣東省農科院合作,打造145畝諸如靈芝、美人蕉、金銀花、蓮花、洛神花等南藥種植加工基地。同時成功探索出結合青少年研學的中草藥教學課程、森林自然教育課程,開展農旅結合新模式,讓農村特色農業的發展煥發全新的光彩??祬R·酒坊民宿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這是一個深山中的民宿。以傳統客家制作黃酒工藝為襯托,提供餐飲、休閑、娛樂、住宿為一體的特色民宿。
與高校開展合作
促成“產學研”民宿管家培育新模式
仙塘山居民宿休閑旅游集群位于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觀塘村,仙塘山居離河源市區約6公里,約16分鐘車程;環境清幽,與市區隔河相望。內有玲瓏疊院、念念四季、荷桃里院、觀塘私塾四大主題民宿。
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仙塘山居民宿主張俊慧講述起返鄉創業的過程充滿“鄉情”,她畢業后在深圳的中信銀行工作了7年,曾獲“中信銀行深圳分行服務形象大使”稱號;返鄉后,系統地學習廚藝,2017年開辦了一家客家菜私廚;2019年開辦了仙塘山居民宿。




“百花仙子傳說中就是降生在河源仙塘,我把仙塘山居打造成河源第一個百花仙子主題的民宿。仙塘山居民宿種植了各種花卉,民宿內有女性主題玲瓏疊院、古風主題念念四季、客家文化主題觀塘私塾、客家菜美食主題荷桃里院,還延展出水產養殖區、果園種植區、林下石斛種植區、水稻種植區、仙居學堂、魚大亨垂釣區、農作體驗區、非遺文化手作區等農業休閑文旅,農業板塊豐富,文旅板塊精彩。賓客可參與農作、體驗文化、觀光旅游,體驗到客家文化、感受到純美的鄉村生活?!?/p>
返鄉創業的這些年,張俊慧還是當地農戶的“好幫手”,土雞、大米、土豬等新鮮食材,源源不斷地經由她的“推薦”搬上了城市的餐桌。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民宿業慘淡,張俊慧另辟蹊徑,用她個人的視頻號及抖音號,將仙塘山居民宿搬上網絡宣傳平臺,拍攝“一物鄉甜”系列視頻,推廣鄉村美食、美宿、美物、美景,與其他民宿、鄉村農產品、村鎮形成了互動,讓民宿不只是住宿和餐飲,它還是鄉村的推廣窗口,賦予了單體民宿強大的承載能力。以一個民宿主的身份,用一個民宿主的視野,帶著大家走進鄉村,開創了廣東單一民宿在網絡推廣的新模式,自體民宿+鄉村產業(周邊民宿、農產品等),一物鄉甜推出的視頻觀看量已達260萬人次。
因經營的仙塘山居民宿在當地口碑較佳,張俊慧受邀成為“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主動銜接“廣東河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民宿貸款需求溝通,逐步由單體民宿需求演變形成民宿協會與金融的合作意向,達成民宿協會與河源市農業銀行民宿貸戰略合作。
她因經營仙塘山居民宿在河源民宿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被河源技師學院聘為任期五年的“特聘教授”,仙塘山居民宿與高校開展合作,促成了“產學研”民宿管家培育新模式,在仙塘山居民宿作教學點,自費讓學生們有個理論加實踐的地方,集中培養,分散送至竹里館、到吉宿、七月民宿、楊家小院和萬綠客家驛站等,并促成民宿協會與高?!爱a學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張俊慧告訴南都記者,“仙塘山居民宿”的客源80%來自深圳,2022年民宿基本停滯了,現在也沒有員工了,只有自己一個人打理民宿,但她在“一物鄉甜”中公開表示,“一段突如其來的‘空閑時光’,作為民宿主不焦慮是假的,但不會放棄,也不舍放棄;會堅持做下去?!?/p>
云浮市新興縣云座農場田園綜合體:
加大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建設力度
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發展模式
云座農場建立于 2016年5月,坐落于廣東云浮市新興縣新城鎮云座村。云座農場項目規劃總面積500多畝,集農業、林下種養、加工銷售、休閑旅游與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農場已建成田園民宿區、生態種養區和配套休閑區等三個主要功能區。目前農場有11棟田園精品民宿(含荷塘民宿、半山民宿和望鄉樓精品民宿),共有42間房69張床位,其中望鄉樓精品民宿為高端民宿,配套無邊泳池、天空之境、空中花園、精品西餐廳等,成為云浮市標桿性高端網紅民宿。農場餐廳設有空中餐廳、樹林大廳、西餐廳、5個包房,農產品有黃谷絲苗米、稻田鴨、放養土雞和罐頭自熱湯等熱銷產品。農場還設有游客接待中心、荷塘垂釣區、農耕文化體驗區、戶外拓展區、戶外營地、稻田小火車、網紅打卡點等。







云座農場民宿運營總監蘇慧權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天剛好有學校組織學生過來云座農場體驗‘春耕’,研學活動都很受歡迎,我們的農產品絲苗米,還有自熱湯都很受追捧;每個民宿客房都會獲贈1公斤的農場自產的應季蔬菜;農產品的品牌是‘一天加一天’,寓意農作物都是農人一天加一天,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
記者了解到,云座農場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模式,并探索“互聯網+農業”模式,公司通過與周邊農戶合作打造生產種植示范基地,為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提供線上購物、線下體驗、互聯網+銷售等服務,把優質的本地農副產品“上架”到電商平臺,采用順豐冷鏈配送方式,把新鮮優質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農場直達消費者餐桌的食品安全快捷途徑。
據透露,云座農場與京東集團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成為京東超市的優質糧食供應商,每月固定向京東超市供銷大米50噸。
該公司還研究了適合現代都市人群食用的自熱罐頭湯,農場優質土雞和稻田鴨,打造成新一代生態健康的膳食湯品。
近年來,云座農場加大田園綜合體項目的建設力度,聯合本土農旅企業,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發展模式,發展休閑農業、養生農業,推行農旅結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價值,積極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州市花都區七溪地芳香產業基地:
“以香振鄉”全域產業打造
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
七溪地芳香小鎮(芳香產業基地)位于花都區花東鎮獅前村七溪路1號,是中國第一個天然芳香度假區,占地面積 8 平方公里,距白云機場 27 公里,處于大灣區的核心區域。當前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廣東省特色小鎮、雙非遺技藝項目(古法制香技藝、傳統黃杞香茶技藝)、廣東省科普研學基地,一個集休閑旅游、養生、度假、研學為一體的芳香景區。
廣州市七溪地芳香集團營銷總監沈晨介紹,“七溪地”是一座遺落人間的世間香境,天然芳香植物多達上億株;可體驗38種源遠流長且身心兼養的芳香生活方式。這里有全湖景香膳餐廳、3片芳香民宿群、10多種芳香手工體驗坊、十里高山沙灘、五里瀑布、七大香溪、百片香區、百畝櫻花、百畝湖泊、千塊梯田、千年古樹、億萬年奇石等,幾可滿足現代人對大自然所有的向往。




花都獅前村古有制香的歷史,在這個北緯23.5°的隱秘8平方公里中,遺留了千百年的芳香故園,迄今仍然保留了四個古老的制香作坊。
記者了解到,七溪地于2020 年 11 月,入選了《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入庫培育》名單,成為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2021 年 1 月,認定為廣州市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名單;2 月,七溪地集團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命名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自成立以來,七溪地集團以“芳香+”的特色發展模式:芳香+研發、芳香+產業、芳香+香道、芳香+文旅、芳香+非遺、芳香+康養、芳香+種植……已獲準成立的“香氛科學技術研究院”,從道地的芳香植物的培育、提取、分離,到研發、生產、銷售、體驗的全產業鏈打造,至今已研發與銷售的國潮精品、國粹香道產品及芳香文創產品系列,其中“七溪地云錦香囊”系列獲得 2019 年花都十佳伴手禮最高獎;閱香禮盒,獲得了全國旅游銀獎。
2021年,七溪地去年開展了多場研學內容,包括勞動教育(春耕插秧等)、(職業)生涯教育、自然科學教育(認識芳香植物等),還有芳香藝術教育(含非遺古法調香)等。
沈晨告訴記者,“以香振鄉”方面尤為突出,成果一眼便看得到,首先是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度假區中服務員都是優先考慮當地村民;4年前,七溪地未進駐之前,獅前村可以說是一個“空心村”,現在村里的農家樂、果園、超市便利店等熱鬧非凡,年輕人也返鄉了,獅前村4年之間今非昔比。
“芳香”的全域產業打造,不僅延續了當地的“香脈”,更是復蘇了獅前村的生命力。七溪地于2018 年成功恢復了古法制香,2021 年古法制香技藝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廣州五千年的香脈。在此人文歷史基礎上,這個天然芳香景區,打造了獨特的芳香生活方式。一系列的“芳香”康養資源和活動,使得七溪地日益成為大灣區生態旅游度假的目標地, 全球健康芳療的目的地。
采寫:南都記者 肖陽
由受訪者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