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大拓展公司(野外拓展訓練基地深圳)
隨著人口進入負增長,環衛面臨著老齡化加速、人力成本高、招工難、風險高等問題。而戶外掃地機的量產落地,為諸多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目前中國現有450萬環衛工人,其中納入政府統計的專職人員180萬人。未來假設50%左右的環衛人員將被戶外掃地機器人替代,按目前1:(3-4)計算,將產生超過60萬臺市場需求量。按5%每年城市新增面積計算,長遠需求量將超100萬臺。目前已有20多個企業涉及戶外掃地機產品的研發生產,深圳云潔科技是其中之一。
云潔科技已在市政人行道、公園、住宅區、校園等場景有商業化落地戶外掃地機器人屬于微型環衛車的范疇,主要以無人駕駛的方式運作。相比室內機器人的火熱,戶外掃地機這個門類清冷得多。根據據元創元宇宙研究院調查,截止2022年1月,中國已有20多個企業涉及戶外掃地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整體企業技術能力、產品成熟度、價格等差異巨大,大部分企業產品仍然不成熟,實際產品應用落地的難度依舊較大。元創元宇宙研究院還分析,2020-2021年,戶外掃地機器人行業主要處于產品場景落地測試階段。預計,2022年戶外掃地機器人行業將進入產業化落地應用階段,整體掃地機器人的應用數量和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

戶外掃地機產品對比
深圳市云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目前國內一家專注于戶外掃地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早在2017年,公司創始團隊就開始從事掃地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目前推出云潔130和云潔90兩個型號的戶外清掃機產品,盈利模式以租賃為主,銷售為輔。
云潔科技目前已經在深圳的一些市政公園、人行道等多個場景落地,比如深圳灣公園、蓮花山公園等知名公園。采訪中,云潔科技總經理杜偉才提到,在實際場景的落地應用中,相比于競爭對手,云潔科技在清掃效果上、續航時間、作業效率、性價比方面都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

云潔應用場景案例
除此之外,目前深圳云潔科技和萬物云城、明喆集團、中航物業、中海物業、深圳森斯環境等都已達成戰略合作。在已落地的應用場景中,市政人行道占比40%左右,公園占比30%左右,學校占比20%左右,住宅區占比10%左右,市政人行道場景作為公司的重點落地場景,目前已經取得較好的市場反響。在采訪中,公司表示,人行道作為戶外廣闊的應用場景,具有很廣泛的市場空間,云潔也是目前能夠實現在人行道落地的機器人公司,未來也會繼續重點在人行道場景發力。2022年計劃量產臺數在300-400臺左右。除了深圳,未來也會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拓展。對于公司而言,2022年是公司從落地測試走向商業化量產的關鍵一年。
清掃效果好、一機多用、穩定安全、方便好用,是云潔的競爭優勢所在戶外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壁壘在于讓自動駕駛技術與環衛邏輯相結合,并能夠對作業場景做最大化覆蓋清掃。在戶外清掃過程中,還會遇到非結構化路面、臨時施工堵塞、路沿欄桿高寬限制、墻壁植物沿邊難掃、車人動物突發干擾、使用場景持續變化、氣候環境多變惡劣、垃圾種類多變繁多等種種問題。
針對戶外場景的落地應用,云潔科技副總經理趙斌表示,戶外場景的復雜多變,在算法層面,對SLAM、路徑規劃、感知、決策及執行都帶來了很大的技術挑戰,需要機器不斷地自主學習才能適應多變復雜的環境;同時在產品層面,也對產品的自適應能力、穩定安全性和經濟實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云潔科技目前已推出兩款產品,分別是云潔130和云潔90。其中云潔130的清掃效率為5760㎡/h,垃圾箱容量150L、續航時間6-8h,主要針對較大面積的場景,比如公園、校園;云潔90的清掃效率為5400㎡/h,垃圾箱容量100L、續航時間4h,主要針對較小面積的場景,比如市政人行道、大型住宅小區。

云潔技術與產品介紹
在清掃效果上,針對道路兩邊路沿下的垃圾問題,同時也是目前整個清潔機器人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云潔科技在優化算法、提高控制精度的基礎上,結合輔助裝置,推出了沿邊清掃的整體解決方案,為解決了沿邊清掃與算法避障邏輯沖突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同時在清掃寬度和清掃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一機多用上,云潔科技的產品兼具“智慧清掃+智慧安防+便民宣傳”等功能,智慧安防系統可實現高清云臺攝像、實時數據傳輸、遠程提醒喊話等。具體而言,機器可以檢測周圍環境的安全,比如可對共享單車亂停放、路邊違章停車、商店占道經營等數據實時記錄,傳輸回AI云平臺。同時云潔90還具備大屏宣傳功能,可做警示用語、便民宣傳等。“一機多用”提升了產品的價值,同時也解決了客戶的多方面需求。
在穩定安全上,車身上安裝的單線、多線雷達、超聲波傳感器、3D攝像頭、碰撞傳感器等,以及喇叭語音提醒、警示燈閃爍提醒等方式都可以確保機器作業環境下周邊的人和物的安全。另外機器發生故障時,會第一時間將故障信息傳輸回AI云平臺,值班人員可以及時處理。
在方便好用上,云潔科技的AI云端系統將“智慧清掃”和“智慧安防”的雙重功能進行了整合,可對清掃作業、智慧安防、車輛調度進行統一管理,可幫助提升清潔和安保的效率,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無論是智慧清掃、智慧安防,還是AI云平臺,都是為了對戶外實際的清掃場景做出適配。杜偉才表示,要基于對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做好一款產品,工程化落地能力、對場景的深刻理解、對產品的定義能力以及對市場渠道的把握能力,這幾個能力是公司能夠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機器替代人工,成本是第一門檻,算法是第二門檻智慧城市是機器替代人工么?人的未來處境會如何?在采訪中,云潔科技總經理杜偉才采訪中這樣表示,實際運作中,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人機共存的狀態,一條街道配置大概是3-4臺機器再加3-4個環衛工人。而機器和人工競爭,首先需要跨過的門檻是成本。
成本背后是環衛工人的微薄收入和艱難處境。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盈峰環境發布的環衛工人白皮書中指出,雖然政府主管部門關注環衛工人,但多數地區環衛工人的收入依然普遍較低,具體來看,一線城市環衛工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超過4000元/月,其平均值達到4130.47元/月,高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接近一倍或一倍以上。即使高出標準工資,但在一線城市4000元左右的工資也很難維系基本生活。相比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環衛行業在一線城市產生了招工難的問題。
在和云潔科技的采訪中,勾勒出了這樣一個深圳環衛工人畫像,月工資3500元左右,基本工作時間8小時,社保加勞保等社會保障600-700元。出于生計原因,工人會選擇延長工作時間至12,甚至16小時,加班時薪15元到18元,再加上保潔公司的管理成本,大概一個環衛工人的總成本在6000元。同時環衛工人年齡大概在50-65歲左右,身體健康保障也成為社會保障的重要一環。所以在深圳等一線城市,由于工資低、清掃環境惡劣、流動性強、老齡化等重重因素,造成了保潔行業出現了“需求增和招工難”的兩難問題。
戶外清掃機出現,一定程度緩解了保潔行業的招工難的問題。但如何跨過成本的門檻是戶外掃地機企業在商業化落地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目前戶外掃地機價格基本在20到30萬之間,有些甚至超過50萬。一臺清掃機如果成功落地,大概相當于2-4個環衛工人的效率。就使用期限來講,以云潔的掃地機器人為例,價格在20萬左右,使用壽命預期在5-8年左右。雇3個一線城市的環衛工人一年的工資和管理成本大概在21萬,在加上工作過程中的交通意外、工傷等賠付。如果清掃機的價格在20萬左右,對于保潔公司而言大概需要一年多可以收回成本、彌合投入。據云潔科技透露的數據,目前公司產品的成本回收期限在一年左右。
談及云潔如何降低成本,云潔科技副總經理趙斌提到三個方面,一是在無人車線控底盤、無人車控制器和外殼等方面自主設計,成本可控,二是傳感器、主控制器、電機等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95%,在供應鏈和價格上相對穩定;三是自研軟件算法,提升性能,降低對算力平臺的要求。在結構、硬件、軟件、算法的綜合疊加,使得產品成本相對于競品可以降得很多。
目前掃地機行業的競爭者不少,尤其在室內領域,但在戶外領域,真正能實現商用落地的企業并不多。談及室內、室外的場景劃分,趙斌表示,兩者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相通,但室內和戶外的場景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難度是不一樣,戶外掃地機相對室內掃地機的傳感器布局和配置會復雜很多,在多傳感器融合、決策規劃等算法層面也都不是一個量級,相比于室內掃地機技術門檻也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