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拓展公司(威海培訓哪家好)
編者按: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近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辦、國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開展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威海市11家企業入圍。截至目前,威海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19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威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大眾網威海頻道策劃推出《“研”值高 創新強 “小巨人”迸發“大能量”》系列報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玨 威海報道
小小釣魚竿里藏著“國之重器”,此言非虛。
全球漁具80%來自中國山東,而其中有一半來自威海,令這個產業能夠迅速擁有國際市場話語權的“國之重器”則正是材料之王碳纖維,如今,我國每10根銷往世界各地的魚竿中,就有6根來自威海,“威海魚竿”釣起了世界市場的“大魚”。
在40年的釣具產業發展歷程中,威海忍痛“撕”下廉價、量大、齊全的“代工”標簽,取而代之的是“品質”“工藝”“科技創新”“自主品牌”的“中國智造”新標簽。
威海成長成為“中國釣具之都”的歷程,也正是這家威海漁具民營企業轉型的“大時代”:
1987年開始做釣具,在沒有技術、沒有裝備的困境下,自力更生,自籌資金,自組技術團隊,奮戰150多個日夜,自行研制出國內第一套魚竿生產設備,第一支真正意義的國產魚竿就出自這里;1995年成為全球釣具界的翹楚;1998年碳纖維預浸料成功國產化;2005年成功批量生產碳纖維后,轉身投入航空領域高性能碳纖維研發;2017年,光威復材成功上市,成為碳纖維行業的第一股……
循著從民營小魚竿廠,到家喻戶曉的 “釣魚竿龍頭”,再到 “碳纖維之王”的成長軌跡,威海光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憑借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正以前所未有之勢推動自主創新,著力突破核心技術的瓶頸,搶占產業鏈制高點,用一連串響當當的成果,登上碳纖維研發的科技高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進而敲開了世界市場的大門。

“拋”竿向世界,“挑”起市場話語權
做漁具起家的碳纖維生產企業光威集團,早在2002年就遇到了巨大考驗。國際市場上最受歡迎、利潤最高、價格最高的釣魚竿是碳纖維制成的,而碳纖維這種由碳元素組成的高性能合成纖維,一直被譽為材料界的“黑色黃金”。
光威釣魚竿能夠給日本代工制造碳纖維魚竿,就是進口日本的碳纖維布,后來光威漁具進口碳纖維絲再自己紡成碳纖維布,不過由絲到布這一步并不難。但由于技術含量高和在高端工業領域的戰略意義,國外長期對我國實行嚴格的產品、技術、裝備“三封鎖”,怎樣制出碳纖維絲,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始終掌握著秘密,碳纖維自主創新之路布滿荊棘。
“集團創始人陳光威老先生認為,企業需要有坐觀全局的發展眼光,要‘跳出院墻’,也要‘圍著院墻轉’,最終從碳纖維絲這個源頭實現中國自產?!蓖M卣估w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叢宗杰表示,在集團的產業鏈條中,威海拓展就屬于勇于“跳出院墻”的重要一環,這一過程雖短期內承受陣痛,但長期看來無疑會換來豐厚回報。

受制于人催生創新求變。面對“卡脖子”技術難題,在基本還不清楚碳纖維除了能用來生產漁具,還有其他什么價值的時候,2002年,光威復材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威海拓展)成立,成為我國第一家從事碳纖維研發生產的民營企業,向高科技領域進軍,“悄無聲息”地搞起了碳纖維研發,為攻關一系列“卡脖子”產品奠定了基礎。
2005年,CCF-1(T300級)碳纖維“863”驗收通過,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碳纖維事業的空白。面對我國航空航天領域亟需碳纖維的境況,威海拓展毅然由民轉軍,為航空航天和國民經濟高技術領域急需的碳纖維提供強大技術和條件支持能力。2007年,國產碳纖維應用驗證項目啟動,威海拓展正式參軍。2013年,以需求牽引碳纖維技術不斷創新,威海拓展陸續突破CCF800H、CCM40J、CCF700G等高強高模關鍵技術,保障了國防軍工領域碳纖維的自主供應,實現產業化生產。
憑著一股韌勁,越過了“碳纖維”這座高山的威海拓展,不僅在行業中實現了從 “追趕”到 “并跑”的跨越,發展成為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品種齊全、生產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的龍頭企業之一;更是將竿“拋”向國際,撕下“代工”標簽,取而代之的是“品質”“工藝”的“中國智造”新名頭。

新追求引領,“國”字號產業高地加速崛起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的集聚耦合。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傳統產業體量大、基礎好、產業集群豐富,為新材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山東把新材料列為重點發展的十強產業之一,為培育威海拓展這樣的領軍企業,威海市建設碳纖維產業園,劃撥編制,成立碳纖維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從政策出臺到項目落地,從規劃引領到企業引進,從資金扶持到成果轉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威海市多個新材料重點高端園區建設完成,各界資源愈發集聚,形成了一個配套協作、資源共享、優勢顯著的特色產業集群。

新技術化身新引擎,厚積成勢,全新的發展活力,也衍生著更多的發展動能。
目前,威海拓展承擔了百余項國家和省市級科研、產業化項目,授權166項專利,通過了20個省級以上技術科研成果鑒定。主持起草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國家標準,參與制定了碳纖維測試標準等7項,擁有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等10個國家級、省市級科研平臺。
匯聚眾智形成系列性創新,釋放出的能量更是超乎想象。
威海拓展作為中國第一家從事碳纖維研發生產的民營企業,改變了世界碳纖維格局,使我國成為世界少數掌握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國家;中國第一家供應軍品碳纖維的民營企業,實現國防軍工碳纖維自主保障;中國第一家碳纖維裝備國產化的民營企業,實現核心裝備自主保障;中國碳纖維產品型號最全的企業,形成了高強、高強中模、高強高模系列化產品。當前威海拓展已成為我國高科技領域碳纖維主要供應商,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體育休閑等領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談到未來發展,叢宗杰充滿自信,“站在新舊動能轉換初顯成效的節點上,新材料必將成為中流砥柱,得到更加廣泛應用。我們仍要圍繞碳纖維的系列化、規?;M行生產,對國內客戶進行定制化生產服務,實現公司和客戶價值的共同創造。”
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從碳纖維布、碳纖維絲,到全鏈突破,產業集群的疊加效應一再放大,深耕碳纖維產業,拓展纖維聚焦未來藍海的步伐只會愈發堅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