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建公益(廣州戶外景點團建)

1月15日,瑞金賦能公益會員及其家屬約30余人,相約前往日東木魚山景區,開展“歡聚木魚山 賦能趕路人”主題團建活動,增進交流,集思廣益,凝聚力量再出發!

期間,賦能公益召開了發展座談會,回顧總結了2021年全年工作得失,展望和解讀了2022年工作規劃和重點工作任務,向木魚山景區贈送了“熱心公益 業善德馨”錦旗,向祥發真皮鞋店甘發、謝紅英,楊林嬌等捐贈人頒發證書,增選了鐘娟娜和宋美林為協會副會長。與會人員結合自身,暢談了自身公益計劃,認領了公益任務,建言獻策,一起讓賦能公益走得更順、做得更好!



關于2021年,賦能公益一則是感恩成長路上的貴人,感謝瑞金市“兩新”工委、審批局、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感謝楊林飛、飛藝學校、瑞金網、木魚山景區等捐贈人,感謝胡儉、劉峰、劉可明等一眾志愿者。二是致廣大而盡精微,聚焦困境兒童幫扶,穩步發展,先后開展各類活動100余次,幫扶各類人群1000余人,發放各類物資和現金價值超過40萬元。

不,不,我們必須說正事,我們去搞團建,搞團建,搞團建!上午10時多,大家一到日東鄉贛源村,三三兩兩,分組干活,著手準備午餐。大家走進農田采摘蔬菜。蔬菜看起來不是很茂盛,原因很簡單,沒打農藥,不時間還能看到蟲子躺在葉子上睡大覺,蘿卜、菠菜、蒜子、上海青、萵筍……年少未曉農時,全靠大姐指教,你一下,我一下,蔬菜是很快摘齊了。

胡儉大姐還講到,田間垅上很多小艾草,等到三四月份的時候正好長大,很適合做艾葉米果。農莊鐘總還補充一點,等到三四月份的時候,坡地、田野、壟溝、路旁長滿了鰍魚串。小編作為日東人,向來我們不怎么愛吃鰍魚串,反正就是鄉下的草,城里人的寶,鰍魚串吃法很多了,可以涼拌、炒雞蛋、燉湯、燙水油拌等。煙花三月來踏青,撿拾一把鰍魚串回家,也是美食一鍋、美事一件,不亦樂乎。小編還專門去科考了點資料出來,魚鰍串,學名馬蘭、紫菊,屬于菊科,有的地方也叫田邊菊、路邊菊、馬蘭頭、雞兒菊、馬蘭丹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見的中草藥。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很可惜,大家出發有點遲了,錯過上山抓雞的機會,錯過下塘撈魚的機會,為了保證中午有飯吃,工人師傅早早就把雞殺了,下鍋隔水燉好了蘑菇了,剛到農莊就飄來陣陣濃郁的香氣!師傅們早早就把魚放進了廚房邊的水池,雖然還是撈魚,就是少了野趣,少了玩泥塘水的歡樂!不,不,還真不是這樣!




另外一路人馬,正在撈魚,楊振平、鄧雅婷等老師動手撈魚了,一頭趕魚,一頭下網勺,很快撈起來了大活魚。魚很重,主要還是活力很足,活蹦亂跳,搞得老師手不斷晃動!沒錯!殺魚的還是楊振平老師,木槌捶了幾下,活魚還沒有變死魚,乘勝追擊,加大力度,再來幾下,下刀、肢解、開膛、破肚、切塊……


還是劉峰最細心,小心翼翼收拾了魚腸,翻腸,洗腸子,承包了家庭95%以上碗筷的男人就是不一樣,“人總得有點優點和特長,沒有優點得培養有點!”前輩的經驗讓后生們受益,也讓家中的手殘黨如坐針氈!




一行中人自然不乏燒菜的高手,例如楊林嬌、胡敏、甘發、謝紅英等大姐,四個土灶火力全開,有的劈柴,有的燒火,還有人掌廚。很意外,鐘鳴老總親自下廚,但只是我們少見而已。


他可是經常下廚,很會做飯的,這架勢全然不輸各位女廚,直接控制大菜魚塊燜豆腐,引來一眾女同胞羨慕的眼光,再次讓幾個廚房手殘黨汗顏……鐘玉蘭直言,“兩位鐘總不僅是事業中的搭檔,也是生活中的伴侶。”

再轉場,另外一邊還有大動作!一眾人正在磨豆腐,對的,就是傳統磨石磨豆腐,扎馬步,前一步,轉一圈,退一步……


一邊是抓準時機,手疾眼快下黃豆,一下一下又一下,磨轉飛快靠默契。低頭白漿沿槽出,萬萬豆漿皆辛苦。一個人就推個三五分鐘,大家輪番推磨,輪番體驗,還有嘻嘻哈哈,還是幾個大學生最給力,有豆漿喝楊林嬌的兒子出力最多。一桶黃豆漿,大家搞了三四十分鐘吧,時間過得很快!




當然還有故友重逢,說不盡的動態,講不完的話正好沿著步行道到麒麟湖,欣賞湖光山色。很快,豆漿煮好了,清香濃郁,不加糖也很好喝,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還有鐵、鈣等礦物質,尤其是其所含的鈣,非常適合于各種人群。對的,大家開始暴露干飯人的本性了,動起手來,你一碗我一碗,一桌了干掉一臉盆!哎!這無法自控的嘴啊,小編一口氣干了三碗?。。∈卟?,葷菜,大菜,小菜,先后上桌,日東的土豬肉也很好吃,很下飯,小編一口氣又干了2萬,還有大哥直接嫌棄碗太小,操起做扣肉大的粗碗吃飯,吃起來更省事……

對了,這里專門的競技賽場、露營基地等,可以開展各種趣味闖關的游戲活動,很可惜,我們都沒有搞,我們在黨旗下召開座談會去了。打罷米果,你一下我一下,吃著辛苦的果實,大家都說好吃,光顧著吃,竟然沒有拍照!

“歡聚木魚山,賦能趕路人!”都說木魚山景區是集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度假區,無圖無真相!大家前往木魚山,在景區地標前打卡,大聲喊出“歡聚木魚山,賦能趕路人”,凝聚力量搏擊急流險灘,開啟2022年公益新征程,融入青山綠水,一路生花!

星光不問趕路人 時光不負有心人。木魚山有傳說,有故事,很好的隱喻,分享給趕路人和有心人,或許有裨益。

話說當年,有一個和尚,因違背了師父的教誡,在河邊看見擱淺的魚非但沒有搭救放生,還偷偷把魚烤著吃了,犯下了非常嚴重的過錯。于是師傅懲罰他下一世便轉生為一條大魚,并且在背上生了一棵樹,于風濤激蕩的時候,要承受更大痛苦。后來他的師父從海上經過,憐憫他所受的痛苦,也覺得他受到了相應的懲罰了,并且徒兒也虔誠悔過,于是師傅就為他啟建了一場水陸法會。那位有罪的徒兒仰仗那一場“水陸法會”,才得以轉為人身,身上的樹也移種到了山上(既是現在的木魚山)。這位徒兒轉為人身后,潛心向佛,云游四海,廣布佛音,最后心力憔悴,最后返回到那棵從他背上移栽下來的大樹下,在那里靜靜地坐化圓寂。他的師父依照罪僧的遺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樹砍下做刻成了很多魚的形狀,廣布到各地的寺院,懸掛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眾們。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僧人,在他圓寂的地方也就是那棵樹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寺廟。也就是現在木魚山上的佛音寺(佛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