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素質拓展培訓(河南的拓展訓練基地)
“雙減”政策之下,鄭州市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效果如何?學校和老師如何更合理地進行作業設計?如何讓學生在校內學好學足?今天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行“雙減”工作新聞通氣會,社會關注、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了答案。

01
55%以上的校外培訓機構復課
國家提出并推出“雙減”政策以來,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被戴上了前所未有的“緊箍咒”。鄭州市結合全國“雙減”試點城市主要工作任務,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資質不全、治教不嚴、合同糾紛、財產安全、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焦慮營銷”等亂象,嚴格制定標準、嚴格審批準入、嚴格監督管理,開展“四大專項行動”。

一位穿漢服的女孩在北龍湖濕地公園練習滑板 丁友明 攝影
在鄭州市開展專項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行動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從10月11日起,在疫情防控、安全工作和“雙減”承諾全面查驗合格的前提下,各開發區、區縣(市)有序組織校外培訓機構復課。同時提出要求驗收不合格或未申請驗收的校外培訓機構,一律不得復課;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的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一律不得復課。
01
鄭州市校外培訓機構共有2413家
截至目前,提出申請復課的1855家,占比76.8%;通過驗收并復課的1342家,占比55.6%,未通過驗收的513家,占比21.2%;未提出申請的558家,占比23.2%。
據了解,鄭州市現有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須重新進行行政審批和法人登記,并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鄭州市將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玩耍。丁友明 攝影
鄭州市教育部門將定期向社會公布年檢結果和“黑白名單”。家長也可以現場查看培訓機構的辦學許可證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在此,提醒家長注意:雙證不齊全的,都是不正規的培訓機構。
02
探索布置跨學科綜合性作業
長久以來,作業多、耗時長一直是困擾學生和家長的難題。《鄭州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必須做到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必須控制在60分鐘以內。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必須控制在90分鐘以內。

徐宗福 攝影
其實,從2011年起,鄭州市教育局就針對作業建設進行制度安排并進行典型探路。2011年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作業建設指導意見》,2014、2017年分別進行了兩屆作業設計獎的評選工作,采用典型探路、示范引領的方式推動中小學作業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

王紅 攝影
“雙減”政策之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鄭州市教育局陸續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作業建設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在作業建設和作業管理上再進一步、再提一步、再優一步。
鄭州市教育局要求,學校要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科學分層布置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

徐宗福 攝影
教師要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作業數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
教師要通過作業精準分析學情,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
03
優化課后服務的鄭州“官方帶娃”模式
“雙減”工作目標提出,要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

丁友明 攝影
課后延時服務是順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減輕人民群眾教育負擔的民心工程,是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落實“雙減”目標的重要內容。
鄭州市自2019年10月開始試點啟動義務教育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提升+托管服務”課后服務模式,不斷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丁友明 攝影
鄭州市堅持“公益性、高質量、多樣化”的基本原則,不斷推進“一區一案,一校一策”方略,分區域探索特色化“官方帶娃”模式,打造多樣化課程。實施課后延時服務免費托管,不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學生自愿參加。

丁友明 攝影
教育無小事,民生暖人心。吃飯、睡覺、接送,看似家長里短的“小環節”,里面卻蘊含著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大民生。鄭州市“官方帶娃”模式從“蹚水過河”到“構建體系”,用了兩年時間。
目前,鄭州市課后延時服務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探索嘗試“學后托管+個性服務”“常規輔導+個性課程”“大延時+小延時”等多種形式,實現了課后服務的模式創新和特色化建設。同時,全面推行“5+2”模式,實現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
02
全面推行“5+2”模式
即在時間上,推行“5+2”模式,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對家長接孩子還有困難的學生,要提供延時托管服務。
在空間上,向民辦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延伸,確保有需求的學生全覆蓋。
接下來,鄭州市將持續優化鄭州市“官方帶娃”模式,強化服務品質,提升服務能力,將課后服務工作與“雙減”工作相結合,指導學生盡量在校完成書面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余力的拓展學習空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閱讀、興趣小組、社團活動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讓學生更好回歸校園。
04
不唯分數論,繼續推行“綠色評價”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減輕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方面。鄭州市要求,學校必須克服“唯分數論”的傾向。
學校要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統籌處理好考試、作業、日常評價、質量監測等方面關系,堅決克服唯分數的傾向。

王紅 攝影
對考試次數進行嚴格壓減,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學校和班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其他各類考試,也不得以測試、測驗、限時練習、學情調研等各種名義變相組織考試。初中畢業可在總復習階段組織 1—2 次模擬考試。
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將考試結果在各類家長群傳播;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初中各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和初三下學期模擬考試成績不得與升學掛鉤。

丁友明 攝影
同時,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科學、全面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學習習慣與學習表現、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評價,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要素評價。鄭州市自2013年全面推進中小學評價改革,被確定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形成了中小學評價改革“鄭州模型”。

丁友明 攝影
下一步,鄭州市要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綠色評價”和“普通高中增值評價”項目,并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把學生參加課后服務、校外培訓及培訓費用支出減少等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
05
杜絕有償補課,教師違規“零容忍”
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有償補課是近年來教育領域中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實施“雙減”政策后,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強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以查處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有償補課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不斷完善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五位一體”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王紅 攝影
堅決杜絕教師的有償補課行為,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對專項活動中教師失德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縱容,絕不姑息,堅決做到有訴必查,查實必究。
06
發現問題,可這樣舉報
鄭州市教育局在官網上設立舉報信箱,并公布多部監督熱線,對有效的舉報問題進行歸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要求相關縣區逐項核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典型問題將組織省市督學進行實地核查,并向社會公布核查情況。

記者 張勤 王紅
編輯 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