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拓展訓練營(南京拓展訓練基地)
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從查出高血壓到堅持跑步不再用藥;
從慢跑到擠入精英跑者行列
從剛開始的跑步小白到獲得馬拉松大滿貫排名第八的成績
.......
他從跑步中收獲良多,跑步早已融入血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跑步路上他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這位跑者他叫朱松林,今年52歲,16年10月開始跑步,截至目前已有5年跑齡,一周跑步5-6次,目前月跑量400KM左右。
2018年收獲了全國第一季中國馬拉松大滿貫選手450人其中之一;
2019年,收獲了第二季大滿貫年齡組積分排名第八名。

著名詩人里爾克說過:有何勝利可言,堅持便是一切。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但能堅持不懈追求成功的人卻很少。
成功給人帶來的感覺是愉悅的,而堅持的過程確實是苦澀的。
回顧這幾年跑的馬拉松,可謂酸、甜、苦、辣、咸五味齊全,每一場馬拉松都是人生的一次歷練與洗禮。
在這些成績的背后,他的破三之路并非是一路順暢,在這個過程他吃了不少的苦頭、受過大大小小的傷痛,也曾經歷了停跑期。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這位破三的精英跑者背后有著怎樣的一個跑步歷程,背后的訓練方法又是如何?
如果您感興趣,請接著看他的跑步故事。


血壓偏高
慢跑讓他涅槃重生
2016年初,因工作上的加班加點和朋友間的頻繁應酬,在單位組織的年度體檢時,檢查發現血壓偏高(92/148),整天頭昏沉沉的,提不起勁,生活、工作都沒有了動力。
出生軍人的他,骨子里本來就不服輸:
不服輸為什么人到中年就一定要面對各種疾病產生?
為什么就不能擁有年輕人一樣健碩健康的體魄?
才50歲出頭的自己還有大把的歲月要度過,怎能從此與藥片為伴?
思考再三,他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改掉不良習慣,從快走開始,2016年8月份,吃完晚飯后堅持繞著南京玄武湖快走,每周進行2-3次,每次基本都是6公里左右。
因為在玄武湖有很多跑團、很多跑者去參加例跑或訓練,所以一路會與他們擦肩而過,當然也不免得被感染到,讓他心生羨慕,他開始思考,是不是也可以同他們一樣跑起來而不是走起來。
第一次跑了500米,氣喘吁吁,第二次感覺沒之前那么喘了,他開始從1公里、2公里、3KM慢慢增加,經過1個多月堅持,跑完玄武湖(9.2KM)已經不成問題。
跑步大概一年的時間,身體逐漸恢復,高血壓好了、也愈加有了精氣神,漸漸地,跑步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開始“上癮”了。
每逢周六清晨,絕不賴床,總能早起暢跑玄武湖,呼吸最清新空氣,以飽滿的狀態迎接第一縷晨曦。
因為南京馬拉松每次舉辦都會路過朱松林家的門口,他被那些跑者的精神所感染,每次看到參賽的畫面都能讓朱松林熱血沸騰。
一個從未想過有一天能夠站在跑道上的心正在熊熊燃起,朱松林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開始報名參加馬拉松,從此之后便開始了跑馬訓練。


備戰馬拉松
有幸遇到啟蒙師
2017年下半年,朱松林經朋友推薦,他加入了一個跑團(南京愛跑步),加入了組織,跑步更有組織性、一群人一起跑也更有了持續堅持跑下去的動力。
加入跑團后,朱松林認識了很多破3的精英跑者也認識了一位上坡跑的大神(南京跑步界領軍人物沈平林教授,也是南京愛跑步跑團的首長)。
我與沈平林教授的參賽照片

說起這位大神其實他對朱松林的破三之路影響非常大,也是朱松林跑馬路上的啟蒙師,跟著這位精英跑者讓朱松林學習到了很多跑步技術,比如步頻、步幅的提高,跑姿的改善,更從他身上吸收了很多的能量場,高度自律的精神。
跟著高手一起練,想不提高都很難。跟優秀的人一起訓練,你也會變得優秀了起來,不管是成績還是思想。
朱松林加入的南京愛跑步跑團每周都會安排公益性的訓練營,并且也會有專業的教練為營員們定制科學的訓練計劃。
南京愛跑步跑團一周訓練營安排:
周二、五:南理工訓練營
周三:周三瘋約跑
周四:馬拉松提高訓練營,包含多種訓練方式:有間歇跑、節奏跑等;
周六:玄武湖水校長距離約跑,距離20-35KM,。
周日,南郵馬拉松訓練營
朱松林某一周訓練計劃:
周一 12公里 放松跑 心率控制在130
周二 15公里 節奏跑 心率控制在160以下 核心力量訓練
周三 14公里跑山,上下各7公里 爬升400米
周四 間歇跑(1000米10組)前后各3公里熱身和冷身跑
周五 10公里放松跑 心率130以下
周六 30公里大有氧 配速先慢后快,前18公里勻速,后12公里,每4公里配速提高5秒
周日 晚上臀腿力量訓練

跑團是他提高訓練的一個主要方式,他主要參加二、三、四、六訓練營,其中周三的周三瘋約跑,朱松林擔任訓練營班長,也是他最鐘愛的訓練項目;
這個訓練營主要以南京紫金山為主,距離14Km,爬坡難度大,爬升400米,上下坡各7KM。
周三瘋約跑團訓練重視以爬山為主,從中訓練使他的成績獲得了大幅度提升,跑山不但鍛煉了他的心肺耐力、提升了臀腿能力和下肢爆發力,經常進行跑山訓練,跑步的時候就會很輕松的幫助他很好地送髖,進而提升速度。
在跑山前,朱松林也會做一些力量訓練,為了增強下肢爆發力,打好力量基礎,比如:臀腿肌肉的力量訓練、杠鈴深蹲、等對抗性耐力訓練。
深蹲視頻
周三瘋線路圖

朱松林平時在訓練時會注重以下幾點:
● 每天2組3分鐘平板支撐,90個俯臥撐;平時外出多騎共享單車,與電瓶車拼速度;
● 一周至少去2次健身房,練練腿部及核心力量;
● 跑團每周的周三瘋、南理工、周六 LSD 全部參加;
● 注重每次訓練的質量,每周會進行5-6次的訓練打好有氧基礎;
● 提高成績跑量是基礎,每個月350KM以上訓練量是破三的前提
● 加強營養,每天一杯蛋白粉,迅速恢復體力。
俗話說: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偷懶;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擠入大滿貫選手行列
同時也讓他吃盡了苦頭
經歷了這一年多的訓練,2018年朱松林開始參加各大城市的馬拉松開啟了破三之路,在2018年朱松林參加了9場馬拉松、2019年7場馬拉松,其中有8場馬拉松順利破3。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收獲精英跑者名號的同時也讓朱松林吃了不少的苦頭,2019年3.24-4.21 他在28天之內跑了4場馬拉松,身體疲勞導致發生不少跑步傷痛,但是當時的朱松林并沒有重視起來。
同年十月份又背靠背參加了2次全馬,跑完后小腿抬不起來,去醫院查,醫生告訴他患了骨膜炎,休息了20天之后,因為不甘心,他又咬牙參加了11.7的上海馬拉松,前5公里是跑完的;
但是之后的30多公里基本是咬牙走了下來,這也讓我跑出了最差的成績,以4小時55分鐘完賽,在這之后小腿疼痛的讓他根本無法走路,更別提跑步了。
醫生建議如果想要保持心肺能力,可以采用騎單車的運動方式,然而禍不單行,有一次下坡的時候騎車摔倒導致右邊鎖骨骨折了,動了手術打了鋼板;
在康復期,他每天去健身房加強核心力量訓練,在停跑的期間,朱松林一直反思自己:
我是一位嚴肅跑者?
我算得上是一位精英跑者?
跑步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我是否早已經背離了健康跑步的初心?
反思自己其實當時并不是一位理智的跑者,更不配成為一位精英跑者。
停跑了整整4個月后,2020年3月才得以恢復跑步。
經歷了這次停跑之后,朱松林對跑步有了更深的認知,精英跑者從不在乎參賽的次數,更在乎的是每次訓練的質量。
每次參賽的成績的突破,每次為了備賽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所經歷的歷練,帶傷參賽萬不可取,一切成績的背后都離不開科學的訓練以及平和的心態。
成績很重要,而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如果違背了無傷奔跑、健康跑步的初心,所有的成績終究失去的意義。

總結
朱松林談起跑步,他說:“他覺得跑步已經融入了血液,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跑步讓我更加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辦事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跑步讓他拓展了朋友圈,讓生活更加豐富,因為對于跑步的熱愛也影響了身邊的人,帶動了家人、朋友、戰友也慢慢的加入了跑步這項運動中去。
他希望通過他的故事能夠呼吁更多人參與到跑步這項運動中來,享受其中,也希望他的故事能夠影響到那些癡迷于破三、瘋狂跑馬的跑友。
成績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謹記初心,快樂健康跑步才是終極目標,難道不是嗎?
